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

2021-10-07 12:27唐玉凤奥成溪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情绪性工具性均值

高 洁,唐玉凤,奥成溪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大量农村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改善家庭基本生活状况。据统计,2019 年我国农民工数量为17425 万人[1],其中“陕西省的农民工数量达到531.6 万人”[2]。与此同时在这些以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 年8 月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为697 万余人,并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当中[3],而陕西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省份,在2018 年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数量也达到近14 万余人[4]。面对如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引发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场所,其学校的适应状况可能会影响到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与日常的行为活动。而教师作为学校当中重要的一员,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扮演者着重要角色,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基于我国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于县域层面,因此研究对陕西省四个县城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了解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现状,并尝试分析教师支持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最终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性的提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师支持提供理论依据。

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下,在与人、物互动中,所采取的各种适应性行为,来适应学校规范和自身诉求,以便其在学校处于和谐舒适的状态[5],主要包括,学习适应、行为适应与关系适应。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充足、亲情有所缺失等原因,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学校适应等问题。研究表明,学校适应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也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良好的学校适应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与人际关系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帮助。研究发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关爱与支持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体验。教师支持是指通过教师的行为,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被认可的态度和支持行为[6]。不同类型的教师支持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并不同[7]。学生通常所察觉到的教师支持可分为两种,即情绪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然而,教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生活的重要参与者,是否也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重要影响呢?赵磊磊等认为不管是教师的语言或者是行为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而教师的支持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8]。教师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冲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不利影响。例如,孔冬梅研究发现“教师支持对提高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各指标都有显著回归效应”[9]。杨奎臣等的研究发现“教师各项支持程度越高,则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越强”[10]。

综上,鉴于教师支持对中学生与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通过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适应状态,探析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影响,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提高学校适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陕西省三所农村中小学的学生,随机抽取班级发放纸质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59 份,其中留守儿童问卷336 份,非留守儿童323份,以下是各年级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各年级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

1.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量表

借鉴赵磊磊、柳欣源等学者编制的《学校适应及其社区支持的测量问卷》,问卷从三个维度展开,即学习适应、行为适应和关系适应,共计22个题项。各维度包括的题项为:第一维度学习适应(第1-8 题),包含学习态度(第1-3 题)与学习成效(第4-8题)两个方面;第二维度行为适应(第9-15题),包含活动的积极参与(第9-10题)、规章和纪律遵守(第11-13 题)与帮助他人(第14-15题)三个方面;第三维度关系适应(第16-22 题),包含师生关系(第16-18 题)与同伴关系(第19—22 题)两方面。对量表进行检验分析,得出的数值能够测出实际情况。见表2。

表2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量表KMO和巴特利特球体的检验

2.农村留守儿童教师支持量表

借鉴赵磊磊等学者编制的《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影响机制测量问卷》。量表从两个维度展开,即情绪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共计9 个题项。各维度包括的题项为:维度一情绪性支持,包含第1-5 题;维度二工具性支持,包含第6-9 题。对量表进行检验分析,得出的数值能够测出实际情况。见表3。

表3 农村留守儿童教师支持量表的KMO和巴特利特球体的检验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软件,将数据录入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总体特征

由表4 可见,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均值总体上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均值。从三个维度上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上的均值为4.05,在行为适应上的均值为3.73,在关系适应上的均值为3.92,都高于非留守儿童,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表现会略好一些。

表4 非/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总体差异分析表(M±SD)

1.性别差异分析

由表5 可见,男生的学校适应总体均值(3.87±0.75)小于女生(3.94±0.70),且通过表5可看出,在学习、行为与关系适应三个维度上女生的均值都高于男生。经过独立样本进行T 检验,发现性别不会使农村留守儿童各维度的学校适应产生显著差异。

表5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性别差异分析表(M±SD)

2.年级差异分析

由表6 可见,四年级在学校适应的均值为4.07,而九年级的均值为3.65,从整体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所在年级越高,其学校适应性越弱。并且在学习适应、行为适应与关系适应三个维度上,整体均值也在不断减小,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其学校适应性越低。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认为不同年级间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显著差异。

表6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年级差异分析表(M±SD)

3.与父母联系频率程度差异分析

由表7 可见,在学习适应、行为适应、关系适应三个维度上,经常和父母联系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会高于其他三个类型的留守儿童,说明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频率越高,其学校适应越好。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与父母联系频率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关系适应两个维度及学校适应总体上均有显著差异。

表7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在与父母联系频率方面差异分析表(M±SD)

4.看护人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

由表8 可见,看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在学习适应、关系适应与学校适应总体方面,对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影响越大。受过初中教育的看护人在行为适应方面对留守儿童影响最高(3.78±1.19),说明看护人是否受过教育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很大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看护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存在显著差异。

表8 农村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受教育程度对其学校适应的差异分析表(M±SD)

5.教师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为了从教师支持角度探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对教师支持与学校适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由表9 可见,在教师支持的两个维度上,情绪性支持的均值高于工具性支持,说明教师更倾向于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绪性支持。从教师支持和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出,教师支持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教师支持程度与学校适应的发展呈正比。

表9 教师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表

(二)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采用回归分析进一步了解教师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10。由表10 分析结果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与情绪性支持、工具性支持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627,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393,调整后的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389,这表明情绪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能体现学校适应38%的变异量。这两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数,体现出教师情绪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有着促进作用,这其中教师的工具性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影响较大。工具性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教师的工具性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据此,两者的回归方程可以列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Y)=0.512*工具性支持(X1)+1.725。

表10 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表

四、分析讨论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总体特征

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整体水平较好,在学习、行为与关系适应三个维度农村留守儿童的均值都高于非留守儿童,有研究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上课状态反而要比非留守儿童的上课状态好”[11],因此可能会引发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方面较非留守儿童好一些。在性别差异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并无显著差异,“且留守男、女童在学习的主动性、成绩、能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5]。随着年级的增长,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性在不断降低。不同年级在行为适应与关系适应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学习适应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在学习适应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在学习适应方面初中三个年级平均值低于小学四、五、六年级。这与张茂元的观点一致,“在初中生群体当中,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喜欢上学”[12],并且通过问卷发现,初中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态度方面较小学三个年级表现较差,因此,在学习适应方面,初中农村留守儿童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差一些。

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频率越高,其学校适应越好。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关系适应与学校适应总体上均有显著差异。陈淑梅、张琬等认为,母亲与父亲的参与和儿童学校适应之间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13],说明父母参与对学生的学校适应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与父母联系越频繁,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会越好。看护人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赵玉菡、孙良媛等在研究中认为,监护人的学历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的成绩方面影响显著[14]。看护人受教育程度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方面产生显著差异,其中未受过教育的看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产生最大的影响。

(二)教师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教师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教师支持越多,其学校适应水平越高。学习、情感和能力支持构成的感知教师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15],“师生关系影响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师生关系越好,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越好”[16],而在师生相处中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从研究中发现,在教师支持的两个维度中,教师的情绪性支持水平高于工具性支持,说明农村留守儿童更多感受到的是来自教师的鼓励,从而这样的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教师支持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到教师的尊重、帮助与重视,从而影响到其学习的积极性[17]。

(三)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从回归结果来看,教师的工具性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说明教师的工具性支持越多,即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解答、给予的建议等支持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越强。教师的工具性支持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学校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18]。农村留守儿童更希望在有困难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在犯错时老师能及时纠正并说明正确的做法,而并不只是进行言语的鼓励与尊重等。农村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学历水平不高,也对其在学习上产生不了极大帮助,所以他们会在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获得与使用上产生欠缺,他们更需要的是工具性支持。

但是从相关分析表中发现,教师的情绪性支持均值大于工具性支持均值,说明教师们更愿意对农村留守儿童采取情绪方面的支持,对他们进行言语上的鼓励。而在回归方程当中教师支持的情绪性支持并不显著,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鼓励与关爱,让其心理得到满足,但是由于家长在他们成长当中的缺失,他们更希望在学习与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得到老师实质性的帮助,即给他们提供建议对策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

五、对策建议

良好的学校适应能对农村留守儿童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加强情绪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教师支持的效果,进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改善。

(一)加强教师情绪性支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

教师的情绪性支持包括教师鼓励、关爱与尊重三个方面,主要措施如下:第一,在教师鼓励方面,有关部门与学校需要大力配合老师,老师也需要定期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或者家庭访问,以多方面了解与关注班级里农村留守儿童近期的心理状态与情感需要,并鼓励留守儿童主动表达自己,敢于向老师与同学述说自己的烦恼。而老师在知道孩子的烦恼与困难后,及时给予他们工具性支持,实实在在给他们提供建议与解决策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第二,在教师关爱方面,教师可以和班级里的同学了解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从而发现班级里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第三,在教师尊重方面,教师需要对农村留守儿童表现优异的行为给予表扬与肯定,塑造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爱的氛围。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更加艰难,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老师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把更多的精力与更深的感情放在这群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

(二)提升教师工具性支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

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应给与更多的倾听、沟通、问题解答、建议等工具性支持,主要措施如下:第一,在倾听方面,老师需要尝试倾听学生各个时期的困惑与烦恼,并且当他们在学校适应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提供指导;第二,在师生沟通方面,老师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与班级里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写信、通过私下与他们谈心等方式,与这些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第三,在指导方面,教师可尝试为班级里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袋,记录他们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每个孩子不同的成长问题,方便老师给这些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指导与方案,从而切实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

(三)营造班级良好氛围,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

一个和谐有爱的班集体,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处温暖的港湾。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点不仅仅只是物质上得到丰盈,还需要使其心理上得到健康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与所有的老师时刻关注到班级里这些特殊孩子们的行为甚至是情绪,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与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爱心,知道自己被大家关注着。老师要多加鼓励这些留守儿童们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集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并鼓励内向的孩子们主动去交朋友,主动与老师同学打招呼,主动与同伴交流沟通,从而慢慢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再对人际交往产生畏惧心理。当孩子们情绪出现问题时,老师需要多与其进行沟通,与他们身边的同伴进行了解,进而进行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各种情绪,并得到适当的发泄,从而使内心得到放松,情绪得到舒缓。当班级内留守儿童人数较多时,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定期对班级内的留守儿童开展谈话,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会因父母的缺失而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在班级中足够的关注与爱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情绪性工具性均值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