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的影响研究

2021-10-08 16:49徐雪芳
考试与评价 2021年9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影响研究高中美术

徐雪芳

【摘 要】 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有效培育高中生艺术能力,还能够切实影响高中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如何在高中时期的美术鉴赏教学中促使高中生形成正确审美心理,是当下美术教师都一直摸索、实践、探究的教育话题。本文就是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影响过程切入分析,以期为接下来的美术鉴赏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美术  美术鉴赏教学  学生  审美心理  影响研究

前言:

高中时期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在一定程度而言,就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提供情绪释放途径。并使学生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赏析,提升自身的艺术感性。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掌握一定美术理论,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因此,在高中时期的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审美需求,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高中生的审美心理影响

在高中时期的美术教学中,学校开设专门的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的审美心理发展与审美能力培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毕竟,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容易混淆鉴赏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本质区别。而开设专门的美术鉴赏课则可以放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性较强的鉴赏学习过程中,强化艺术感知,深刻美术信仰,于鉴赏中获得从身到心的审美升级。

(一)为其提供基础的理论知识

高中时期的美术鉴赏课之所以能够快速、高效的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影响高中生的审美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美术鉴赏教学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检验美术理论知识的实际阵地,让高中生的基础美术理论有具体的应用途径。毕竟,美术鉴赏的理论知识不仅影响高中生的美术作品鉴赏角度,还会对高中生的实际鉴赏标准、审美标准等产生影响。而在存在一定鉴赏标准尺的基础上,学生鉴赏相关美术作品,才能有依可循的对美术作品完成初步审美评价。让审美心理这种融合了主观态度与客观理论的综合心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拥有客观基础,区别鉴赏与欣赏的实际不同。

(二)帮助学生理解艺术背后的美

高中时期的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为高中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帮助高中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美,促进高中生的审美心理进一步发展。毕竟,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审美心理体现在学生接触美术作品并欣赏美术作品的全过程。只有学生通过眼睛完成初步的美术作品“视觉”欣赏,高中生的下一步细化鉴赏才能依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序展开。这样,高中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还有明确的美术理论结构,可以贯彻美术鉴赏的整体审美过程,协助学生完善审美心理。

(三)实现理性与感性的深层结合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将鉴赏所需的美术理论知识与学生本身的早期审美心理相互结合的实际過程,能够实效助推学生的审美心理层次拓展,实现高中生的感性与理性融合。即一方面,学生通过美术作品鉴赏可以细化理解美术创作的色彩搭配、构图布局,从基础元素拆解上加深鉴赏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在理论性鉴赏避免主观心理过重的同时,从自身的情感视角赋予美术作品一定的人文元素挖掘,通过对作者的了解,作品表现的表面感知等延展美术鉴赏的艺术性价值。不单纯凭借个人主观感受判定作品的好坏、美丑。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心理形成的过程分析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高中生的实际审美心理由不同的审美影响要素组成,主要包含: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而将这三种会影响高中生审美心理的要素,放置在高中生的审美心理形成过程加以分析,则需要在以下三方面细化探讨。

(一)感知外在的“预热期”

美术鉴赏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是让高中生在实际的美术作品鉴赏中,首先直接感知美术作品的外在呈现。而这一阶段的高中生审美心理一般都还在发展的浅层阶段,只拥有模糊的艺术感知。因此,美术教师所能利用的鉴赏“第一印象”就是让学生在此时期鉴赏美术作品的线条、框架、色彩等,获得一个大体的鉴赏认识。而后提炼感官刺激,获得心灵上的美感提升。让学生在形成成熟审美心理的过程中,娴熟应用审美感知,体会鉴赏的具体乐趣。

(二)体会韵味的“认知期”

高中生在经历了美术鉴赏教学的第一阶段后,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进入美术鉴赏的第二阶段,即体会美术作品的内在韵味阶段。指高中生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对于鉴赏的对象可以融合自身的真实生活经历,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理解,挖掘作品背后的内涵。那么,在这一阶段的高中生审美心理就是指高中生形成的“体验心理”。具体而言就是,首先,美术教师向学生传授作品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的作品鉴赏层次性、时代性。其次,学生自身在相关材料的收集整合中,进入更深一层的作品鉴赏分析,将作品体现的情感价值与自身的情感相互共鸣,与作品水乳交融。

(三)领悟深意的“高潮期”

高中时期的美术鉴赏教学的第三阶段是启导学生整体化看待美术作品,从前两个阶段的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的转化过程。毕竟,美术作品大多抽象,对美术作品进行绝对化的美感界定存在困难。但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使用的美术理论是理性存在的,也是可以随着高中生的鉴赏层次而相应加深、拓展的。因此,高中生在理性与感性相统一,抽象与具象相融合的状态下,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自然也可以助推高中生审美心理的优化形成,使美术鉴赏不局限在感性或理性的单向体验中。

三、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心理的主要措施

(一)把握学生的美术审美需求

美术教师在高中时期的美术鉴赏教学中,首先,应该认真审视班级学生的美术鉴赏问题,而后结合学生的审美素质重点分析,驱动学生向优质审美心理变化。例如:高中生在初进入美术作品鉴赏状态时,都是依靠单纯的“视觉直觉”来完成“欣赏”,因而鉴赏的是认知,而非审美。美术教师应要求学生先行用“点、线、面”完成简单作品绘制,然后通过提交作品的问题呈现,从中提取高中生的实际审美需求,让美术鉴赏教学最佳化贴近学生感受。

(二)注重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中时期的美术鉴赏教学不应只局限于“鉴赏”与“欣赏”两方面。美术教师还可以使用具体的美术体验手段,丰富学生的美术感受,改变实际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以此使高中生的审美心理优质形成。例如:美术教师在引导班级学生鉴赏《麦田上的乌鸦》时,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我讲你听”模式,而使用多媒体启导法、情境互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试“学”走在细“教”之前。

(三)引导学生体验美术作品的人文色彩

高中生除了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创作要素、创作方法、创作技巧等提升客观的审美能力外,还可以学习一些与作品鉴赏相关的多角度解读视频。如:作品创作时代背景的解读,作者的个人经历解读,作品创作的小故事解读等,切实引导高中生深入感受作品传递的人文色彩,将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与学生的艺术审美心理紧紧挂钩。如:敦煌彩塑艺术作品的多角度鉴赏。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时期的美术鉴赏教学,不论是对开阔高中生的艺术眼界,还是增长高中生的艺术知识,陶冶高中生的美术情操都具有十分明确的导向意义。因而,美术教师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提高高中生的审美能力,优化高中生的审美心理,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审美需求,对应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以此使学生在正式的美术鉴赏学习中形成正确审美心理,深化个人意识感受,而后驱动自身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丽娜.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166-167.

[2] 李怡婷.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69-170.

[3] 林志萍.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146-147.

[4] 李江东.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147-148.

[5] 吴旭.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4):155.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影响研究高中美术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