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研究

2021-10-08 07:36李波提云岫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根据地中国共产党

李波 提云岫

摘要: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取得辽沈决战的胜利、实现新东北建设三个方面对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在东北解放战争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指出: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以及党的群众工作的积极开展,对建立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将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发动群众积极参加革命和建设,进而夺取东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东北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群众工作

中图分类号:K266.9;D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2原104-05

在东北解放战争这段历史中,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以及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使得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将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夺取东北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从党史的角度剖析党的群众工作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继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做好農村群众工作是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关键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了在较量中占据优势,都把目光投在了处于“政治真空”的东北地区。对于东北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召开之时就曾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1]233其实,我党与国民党争夺东北地区不仅仅因为东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还在于当时“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我们的根据地,现在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没有打成一片”。[2]213因此,我党只要能最先控制住东北地区,就能真正掌握夺取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主动权。然而,对于共产党来说,要想跟武器装备先进的国民党军队争夺东北地区,就必须在东北地区开展党的群众工作,广泛地发动群众,进而建立起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唯有这样,人民军队才能抵抗住国民党军队强大的火力攻势,进而有资本发动战略性决战以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在东北的统治。

在进入东北之初,中共中央东北局(以下称为“东北局”)对在东北地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充分,依然认为“当前任务仍是力争我在东北之一定地位,力争我在东北之优势,并准备明春的大规模作战。目前我们为了争取我在东北之一定地位以至优势,主要力量应放在控制沿长春两侧广大地区”。[3]1180东北革命斗争的环境和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把东北局领导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这一重要战略方针上来,显得尤为迫切。在充分考虑吸收“陈高洛”(陈云、高岗、张闻天曾就东北解放方针问题致电中央)给中央电报若干建议的基础上,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东北局的电报。在该电报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4]1179这封电报为在东北真正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指明了方向。从实践上来看,我党要想在东北真正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就必须做好群众工作。因为“如果我们不从发动群众斗争、替群众解决问题、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点出发,并动员一切力量从事细心的群众工作,在一年之内,特别是在最近几个月的紧急时机内,打下初步的可靠的基础,那么,我们在东北就将陷于孤立,不能建立巩固根据地,不能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而有遭遇极大困难甚至失败的可能”。[4]1180同时对于如何做好农村党的群众工作,中共中央也曾明确指出:“我党必须给东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反对国民党的进攻。”[3]1180党必须动员东北广大农民进行清算汉奸的斗争,给农民分得土地,且减租减息,减轻农民的负担,调动农民投身革命的积极性。

虽然中共中央对东北局明确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但是,要想在东北局内部全面贯彻这个战略方针,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加强东北局的领导。因此,中共中央经过慎重地考虑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从当时的严峻形势来看,“这种分工在目前情况之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诸同志必能和衷共济,在重新分工下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而奋斗”。[5]462东北局新的领导班子组成之后,于1946年7月3日在哈尔滨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传达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总结了东北局头九个月的工作,分析了目前的局势,根据党中央一年来创造根据地和阻止国民党军队进攻东北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东北的工作方针和作战方针及各项具体政策,统一了认识。[6]34

这次东北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因其在7月7日通过,史称《七七决议》)。该决议重点强调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当前东北工作的第一位,而做好农村党的群众工作又是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关键。首先,中共中央认为,要想使建立的根据地得到巩固就必须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发动群众和联系群众上以做好农村党的群众工作,从而增强我们自己的力量。只有将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我们就将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3]1180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是主体,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则是重要依托,只有紧紧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后勤供给。由此,后勤供给的稳定与牢固是夺取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其次,中共中央认为,如果要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国民党究竟谁优谁劣来做出根本区别,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点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才能达到发动群众和联系群众的目的,这也是做好农村党的群众工作的关键。而当时在东北地区,人民群众真正的需求是希望清算汉奸、进行土地改革得到土地以及减租减息等。因此,中共中央的指示曾明确地指出:“群众工作的内容,是发动人民进行清算汉奸的斗争,是减租和增加工资运动,是生产运动。”[4]1180最后,要想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外部条件。对于当时的东北广大农村,匪患横行是当时面临的最大威胁。因此,全面彻底地剿匪是做好农村党的群众工作的外部保障。同样的道理,要想彻底剿灭土匪,就必须发动群众来进行剿匪斗争,从而才能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赢得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根据《七七决议》精神,12000名干部来到东北各地农村,深入发动群众,主要是协助部队剿匪鎮叛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由于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分得了果实,在剿匪和镇叛中保卫了果实。从此,政治上翻身的农民开始主动上交公粮,主动把自己家的余粮卖给民主政府和我党的部队,主动参军参战,主动出战勤,人民战争的生动场景得以展现。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在东北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在东北真正站稳了脚跟,军事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壮大,顺利实现了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在东北发动大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群众工作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根本保障

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建立为人民解放军南下北宁线开始辽沈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基础,这也是辽沈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伍修权所说:“那时东北弹药、粮食、汽油相当充足,前方要多少就可提供多少。”[7]221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支前和拥军参军,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毛泽东曾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8]511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就不会有辽沈战役最后的胜利。

1948年9月12日,人民解放军南下北宁线,辽沈战役正式打响。为了确保战役顺利进行,共产党各级组织积极组织民众参军支前,民众也积极参军支前。据统计,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有180万人参军支前。同时为了调动支前民众的积极性,以及使其安心投入到支前工作当中去,中共中央提出了“耕战互助”的方针策略。所谓“耕战互助”是指积极帮助支前民众照顾好他们的生产生活,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支前工作中去以满足战争之需求,从而确保对敌斗争的最后胜利。辽沈战役中支前的主要特点就是全民皆兵和军民紧密团结,不分彼此,真正与人民打成一片。以至于有些民众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既能打仗,又能生产,又能与人民打成一片,从古到今哪里见过这样的军队?”虽然我党在武器方面与国民党军队相比相差甚远,但是人民群众都积极团结在我党周围。可以说人民群众的拥护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武器。

之所以辽沈战役中群众工作能够如此顺利展开,根本原因是我党抓住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对于当时东北广大民众来讲,他们最大的需求莫过于土地。当时东北的广大民众受到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十分严重,生活苦不堪言,并不能当家作主。因此实现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保证党的群众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斗争策略上的最大区别。从1946年7月开始,一直到1948年2月,我党在东北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了反奸清算和贯彻中央“五四指示”“煮夹生饭运动”以及“砍挖运动”这三个阶段,逐步将东北土地改革推向深入。由于民众的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参军拥军热情,而且他们都站在了我党这一边,投入到反蒋洪流当中去了,正所谓:“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9]21据不完全统计,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仅辽宁民兵就配合主力作战366次,参战33600余人,民兵单独作战244次,参战近万人,共击毙敌人1644人,打伤1117人,俘虏3464人,缴获轻重机枪300余挺,长短枪2600余支,各种弹药4万余发,各种车辆50余辆。仅黑山县就有400多名群众牺牲在支前战场。[10]169由此可见,做好农村党的群众工作是夺取辽沈战役完全胜利的根本保障。

在整个辽沈战役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攻打锦州,因为锦州是东北的门户,只有攻下锦州才能实行“关门打狗”的策略,然后再对沈阳、长春等各个独立据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最终实现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为了攻打锦州,我党需要依靠铁路和公路把部队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从西满、东满以及北满等地区运往锦州,要想实现这一大规模的运输仅仅依靠解放军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因此就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尤其要修复被战争破坏的公路和铁路。因此,在军民一心的努力下,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部队和军用物资的运输的顺畅,使得我党没有贻误战机,顺利抵达锦州前线。另外,要想彻底攻克锦州,就必须打赢黑山阻击战以阻止国民党的东进兵团增援锦州,从而确保攻坚锦州的胜利。然而要想真正打赢黑山阻击战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占据着黑山的制高点,所以对我东北野战军来讲完全暴露在敌人机枪扫射的范围内,因此就必须要建立巩固的工事,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为了建立巩固的工事,锦州人民积极支援,甚至有的民众把自己家的门板、连炕沿以及柜盖等都卸下来拿到阵地帮助解放军建立工事。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确保了黑山阻击战的胜利。最终,我东北野战军于1948年10月15日攻克了锦州,取得了锦州会战的胜利,从而彻底地关闭了国民党从陆上逃向关内的大门。

锦州会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做好群众工作至关重要。纵观整个辽沈战役,群众工作的广泛和深入开展,有三大好处。第一,人民群众的觉悟得到提高。在辽沈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重视将党的群众工作同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目的在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明白自身的利益与革命成功与否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投身革命的热情,鼓舞他们要同国民党反动派革命到底,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而斗争,从而使辽沈战役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第二,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由于我党积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党的群众工作,加深党和人民的深厚情谊,因此,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积极支援东北野战军,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整个辽沈战役过程中共产党共动员了担架137000副,大小车合计129000辆,牲畜高达300000头。[11]354而且在战争中民众积极帮助人民解放军修筑工事以及抢救伤病员,为辽沈战役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第三,为我党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充足的兵源。由于党的群众工作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点,大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拥军参军的积极性。虽然说战争中必然有人员的伤亡,但是我东北野战军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充足的兵源支持,使得人民军队的力量不断壮大,从而获得了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主动权。

三、探索城市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是建设新东北的重要一环

东北全境解放之后,如何接受剛刚解放的城市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而要想做好城市接管工作,就必须探索城市群众工作的新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城市接管积累宝贵的经验。其实早在1947年夏秋冬攻势胜利结束后,我党就已经解放了除锦州、沈阳和长春等以外的其他大多数城市并且开始了城市接管的实践,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城市接管的经验,所以在接管城市时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

针对城市接管中的实际问题,1948年3月,东北局发出了《关于城市接管政策的指示》,该指示明确要求爱护新解放的城市,保护工商业。战斗结束后打扫完战场,除卫戍部队外,野战军一律撤出城外,城市交由地方政府管理。进城部队不得破坏一座房屋,不得砍伐一株树木。任何机关、部队不得随意进城收集物资。[12]347这些措施对于安抚民心,稳定社会治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效地制止了解放军刚接收城市时的混乱局面。

为了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生,稳定民心,中国共产党积极解决市场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要解决城市居民粮食供应问题,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方式吸引外地粮食进入城市,以解决城内粮食不足的问题。不仅仅要解决吃的问题,还要解决衣住行的问题。我党迅速恢复了城内的电力供应,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城内物价,使得城内居民生活以及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同时为了避免敌警察扰乱社会治安,党还决定这些敌警察必须把枪支上缴,必须徒手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服务。要想稳定社会治安,人民解放军自身就必须严格要求,因此我党在接管城市之前重点明确了要加强入城部队的纪律问题,明确规定人民解放军要积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行一动必须听党的指挥。上述措施的实行,城市的社会秩序逐步得到稳定。

职工工资能否顺利发放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以及城内物价上涨,民众生活遇到了困难,同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工资未能及时发放到民众手中,所以中国共产党接管刚解放的城市把解决职工的工资问题放到了首要位置。因为东北刚刚解放,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工资问题不现实,于是在入城五天之内先给民众发放生活维持费,以暂时解决当前民众的生活困难。与此同时,我党迅速恢复城市的工业生产,所有职工按照原先的分工正常去上班,对于上班的职工,先暂时发放临时的工薪。工资问题的解决会起到稳定当时社会秩序的作用,为我党顺利接管城市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还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和处理接受来自官僚资本企业的旧职员,尤其要处理好工人与职员的关系,而且要尽可能地避免错误的倾向,以辩证的眼光正确对待这些旧职员。为了正确对待旧职员和不妨碍工业生产,东北局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对于不同的旧职员,我们必须有不同的政策,因此,“除了少数高级职员,或因本身是官僚,或因在旧社会有特殊地位,不愿为人民服务,或因作恶过多为工人痛恨不能留用者外,其余凡愿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务,不作破坏活动者,都应给以工作”。[13]这样就会把忠于中国共产党和向人民靠拢的旧职员团结在我党的周围,为建设新东北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壮大了党的统一战线。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14]通过回顾东北解放战争这段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东北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取得辽沈决战的胜利以及实现新东北建设,是因为党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党的群众工作,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追忆与思考———江华回忆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哈尔滨市档案局(馆).哈尔滨解放[G].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金冲及,陈群.陈云传(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戴茂林,李波.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1954)[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

[7]伍修权.回忆与怀念[M].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1991.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0]田玄.辽沈战役实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11]王道平,周宏雁.震撼世界的大决战[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12]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3]东北局关于公营企业中职员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48-08-07(2).

[1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责任编辑:董瑞军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根据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