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名师,品说课

2021-10-08 11:39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容简介实验课堂

本刊综合

策划人语: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年-2035年)》指出,“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如何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如何让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入创新思维?走进中小学创新教育说课大会,或许你会有所启发。

品“十佳教师”创新说课展特色,听“大咖专家”犀利点评爆金句,观“新生团”实时提问解疑惑……2021年7月10日,第4届中小学创新教育说课大会(以下简称“说课大会”)在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小学精彩上演。

作为湖南省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和2021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思享汇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红心向党、创新报国”为主题的说课大会是一次名师创新课堂交锋,也是一场名家观点深度解析,更是创新教育理念的一次传承与分享。

现在就跟随小编一起回到现场,开启品课之旅吧(扫一扫文中的二维码,“十佳教师”说课视频精彩再现)。

改进一次性水杯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  车永平

内容简介:

车老师在“改进一次性水杯”的教学实践中, 针对一次性水杯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强化其创新意识,体验生活的乐趣。

专家点评:

黄林:创新教育强调以项目为载体,建议展示学生知识、能力生成的过程,可设置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发现不足,激发改进兴趣,运用创造技法和工具进行改造并展示实验成果。

张平柯:课程用菜板引入改进方法的方式比较模式化,可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再提出改进方案,然后进行设计,最后评价探讨,总结改进方法并归类。

汤超颖:可考虑用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加上学生系列思维的训练,促进创造教学的目标实现。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结合结构化教育有助于探索出适合学生的创新课程,形成自己的特色。

新生团提问:

罗宇鸿:学生的创造力到底是一种什么能力?

汤超颖:创造力不仅体现在认知方面,还表现在人格、气质以及创造的动机方面,教学要全方面覆盖学生创造力的这三个方面。

齐宪代:21世纪的创新人才不仅需要有聪明的脑和温暖的心,还要有灵巧的手。如果能将三者结合,那将成为出色的创新型人才。

密度的测量

——初中物理实验复习课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田 瑶

内容简介:

这是一堂探究型的实验复习课。田老师赋予学生“鉴定师”的新角色,让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计算,再鉴定孺子牛材质的真假,由此进入课堂三个实验挑战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专家点评:

张平柯:授课规范,结构完整,没有知识性问题。但“孺子牛摆件真的是纯铜所铸吗”这个问题不够严谨。此外,挑战三的问题难度系数较大,课程设置应遵循课程标准。

赵雄辉: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整地呈现了说课内容,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值得肯定。建议控制好教学难度,并增加介绍学生交流情况的内容。

齐宪代:设置一些考验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这种做法很有新意。还可以对密度测量的问题进行拓展。

新生团提问:

黄紫薇:如何把握复习课的难易程度?

黄林:应根据课程标准来设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等内容,同时,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

单细胞生物

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  黄欣禄

内容简介:

黄老师采用“激-探-创”的教学模式,利用科技前沿新闻引入眼虫,展示显微镜下的眼虫结构示意图;通过“趣味分类,辩证利弊”等步骤,层层递进,让学生走进单细胞生物的世界;指导学生迁移应用,将生物学、数学等多学科融合,设计模型,提高实践能力。

专家点评:

齐宪代: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但课程内容转化较快,若将学生设计的草履虫模型改为设计管道疏通器模型,更能体现多学科的融合。

汤超颖:学习目标是生物体的功能和结构相适应,需在课程设计上有所体现。建议将简单的迁移背后更深刻、更本质的需求传达出来。

赵雄辉:体验式的模式教学得当,导学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但在实验观察、学生交流学习时要放慢速度。

张平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课程中阶梯式介入,层层深入;创新实践有特色,单细胞层面的仿生学有新意;教学与现代技术结合,增强了可视性。

新生团提问:

周晨阳:思维导图、模型制作等在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导入?

黄欣禄:可布置课后实践任务,或提前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准备,再到课堂上展示,最后進行点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导入问题情境时可让学生提问,然后引入草履虫,再进行设计与反思。

从实验中感悟人生

河南濮阳油田第三高级中学 王中秋

内容简介:

王老师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设计了五个小实验,便于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培养其创新意识,并试图让学生从实验现象折射的规律中获得人生启示。

专家点评:

张平柯:建议聚焦一个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先设疑再层层深入,让学生主动质疑、思考、探究。

赵雄辉:课程中将人与自然的认识相结合,很有价值,但五个实验互不联系,课程目标不够清晰。

汤超颖:将感悟与物理学科结合极具创意,建议借鉴整合式创造性教学中的系列步骤加以改进。

齐宪代: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做实验,减少了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

新生团提问:

刘轩:有哪些方法或思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创新实验?

王中秋:建议选取易得的器材,展示现象明显的实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黄林:做课题的前提在于选择课题,再集思广益加以完善。可先设计模型,再通过实验评价不断完善。

汤超颖: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长设计创新实验,并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做好课堂的个性化对接。

谭迪熬:创新需要日常的准备和积累。平常多思考、多观察,再动手、动脑,想用的时候就能拿出来。

行走式课堂

——走进数学中的“大数据”

山西省运城市东康中学  胡 菁

内容简介:

胡老师以“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依次展开统计内容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这两个环节开展项目式学习,感受“大数据”在数学中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责任担当意识。

专家点评:

赵雄辉:应将课程目标聚焦于某一点,设计与學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参与调查重在讨论交流、感悟数据本身的过程,具体操作及数学本质的问题,需进一步探索。

汤超颖:建议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升级为探讨、分享的课堂。教师应聚焦学生对课堂的把握和个性化的关注上。可大胆尝试运用现代技术为教学服务,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齐宪代:重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创新的能力,但存在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当中分量不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细化课程目标。

新生团提问:

李兴欢:如何将您说的这个方法运用到乡村教学中?

胡菁:我设计的调查报告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纸质调查报告,在乡村可以开展完成;第二部分是运用问卷星,通过手机可在线上完成。

人工智能为花卉种植赋能

湖南省沅陵县溪子口小学

罗春蓉

内容简介:

用“识花神器”认识不同种类的花卉;用智能水分测量仪测量土壤的含水量;用可记忆温度计实时知晓花园气温;用酸碱度测试仪改变绣球花的花色……罗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种植,让人工智能为花卉种植赋能。

专家点评:

赵雄辉:教师将花卉与生活知识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花卉种植和科学探索的乐趣。

张平柯:在各个阶段实时引进智能化设备,使种花过程富有特色,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黄林:该活动以花卉种植为载体并利用人工智能,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和教师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建议通过对比研究,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齐宪代:课程主题是人工智能,但实际上讲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应将课程主题聚焦于某一点。

汤超颖:如何使那些不擅长种花的学生从活动中找到自信,值得思考。教育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决策权留给学生。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长沙市长郡双语

洋湖实验中学  任 幸

内容简介:

任老师采用“激、探、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领略因流体压强差异而产生不同现象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专家点评:

张平柯:课堂中提到了“高铁发飘”的内容,建议在PPT中提供“高铁发飘是因为流体压强引起”的依据。

汤超颖:很好地体现了整合式创造性教学的特点。建议呈现教学步骤的关键设计,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来实现教学目标,并多元化评价。

齐宪代:课程导入部分引用的视频容易转移学生的关注点,可以加入安全意识的教育。涉及的科学知识较多,课程的创新点未能很好地体现。

赵雄辉:在课程导入部分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带领学生做了很多实验,但缺少学生实验后的反思、归纳、交流。

黄林:框架成熟,建议进一步简化探究实验,并对实验进行定量分析。

浮力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

郑口第六小学  康海龙

内容简介:

康老师通过3个教学活动,逐层递进地引导学生了解物体沉浮与其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

专家点评:

张平柯:探究目标不够具体。课程应以学生为主导,让其自己设计实验,把探索过程呈现出来。

赵雄辉:科学教学应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重要过程。建议增加学生实验后的交流时间。

汤超颖: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牢牢把握基本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教师需提前设计,而不是流于形式。

齐宪代:影响浮力的因素很多,比如物体的形状、介质等。知识拓展部分举“死海淹不死人”的例子不够严谨。

黄林:体现了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的过程。但建议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实验后有更多思考的时间。

空气占据空间吗

安徽省宣城市第四小学

民生校区  董邦叶

内容简介:

董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逐层递进的实验教学目标,并自创多个实验来论证空气的特征。随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概括性质、学后实践,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专家点评:

张平柯:根据教学进程实时揭示关键词的做法值得借鉴。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须建立在对教材充分研究之上。改进实验可以作为课本实验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齐宪代:这种创造精神值得肯定。在课程导入时,可根据空气的性质适当进行拓展,让学生对空气的性质认识更深刻。

汤超颖:将知识分段定位的表述非常好,板书环节建议用知识图、图谱等进行标识,帮助学生归纳。在提出空氣占据空间的问题时,可发散思维。

赵雄辉:对实验的改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科学素养。建议在演示实验时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

黄林:非常欣赏董老师的创新精神,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更加直观,能引导学生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建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看地形图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

第一初级中学  贲响妮

内容简介:

贲老师采用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等通过问题导学、AR投屏解析的方式,直观解析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等高线五大基本地形部位的识别能力。

专家点评:

汤超颖:教师侧重于“知”的灌输,针对“思”的空间明显不足,应侧重“思”的培养。

齐宪代:课程设计中规中矩,建议学情导入的例子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

赵雄辉:教学思路清晰,引入AR技术教学去突破难点更有效。可以利用看军事地图、讲战争故事等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张平柯:建议做出山的模型,画出等高线后俯拍,将立体图转变成平面图,展现等高线的实质,这样更有新意。

新生团提问:

李浩楠:课堂上,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度应该如何把握?

贲响妮:探究活动应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开展,课程目标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开展探究的方法与探究程度。

熊曾珍:新手老师在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什么?

张平柯:首先要了解课程标准,参照教材、教学参考书。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细化教学目标。

黄林:依据课标制订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可测量、量化学生目标,建议通过学习目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导教学目标。

汤超颖:我们倡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建议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创新性问题。

新生团(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学生):

18级784科教班  刘轩: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在获得专业引导的同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增加了奋斗的动力。

18级786科教班  熊曾珍:本次说课大会让我对创新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在未来的创新教育路上,我们要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

郭秀峰:教师用心备课是说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期待创新课堂多元化地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

Yinlili:创新教育说课大会不仅展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展现了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

本次说课大会,除了“十佳教师”的精彩分享以及新生团实时互动之外,专家团还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农村地区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何培养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新生团以及网络平台的朋友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收获满满。

第4届中小学创新教育说课大会已经圆满结束了,但我们探索与传播创新教育理念的步伐从未停止,它带来的思维启迪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我们阔步前行。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相约下一届“说课”再见。

猜你喜欢
内容简介实验课堂
本期内容简介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