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应急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2021-10-08 01:26翁文阳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突发事件

翁文阳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城市人口密度大,防灾减灾对于城市来说至关重要。按照现代治理理论,城市居民也是减灾防灾的主体之一,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安全教育,增加其应急知识储备,提升其应急技能,有利于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城市居民

当今世界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待不断强化和完善。政府和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参与主体,政府在承担科学处置应急事件职能和责任的同时,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一、公众应急能力的内涵及研究动态

社会公众应急能力是指社会公众通过有意识的自我学习、参加培训及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应急教育活动等方式,所具备的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包括:备灾意识、心理应急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应急协作能力等。知识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够直接推动人的决策和行为,促使人们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技能作为人们具有的一种素质,具备相应的应急技能够在灾难来临之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是评价公众应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城市居民的应急能力,是增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任务。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在提高全社会应急能力方面起步早,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拥有丰富的提升公众应急能力的经验做法。从国外应急文化发展历程来看,发达国家尤为重视社会公众的应急能力建设,相较于国内来说,重点面向对政府和专业救援组织应急能力的提升研究,对社会公众应急能力提升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二、城市居民应急能力现状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存在应急知识匮乏和应急技能薄弱的问题。城市居民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掌握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自发组织起来开展自救互救,相对于等待救援来说,能够有效的降低和减少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伤亡和损失。随着应急宣传的加强,虽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认识到做好应急准备的重要性,但是还存在危机意识不强、危机应对能力薄弱等问题。

一是危机意识不强。林金芳认为,公众危机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应急管理的成效,缺乏应急意识,再好的危机管理机制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急意识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个体通过努力或与其它人协作,在突发事件爆发前所进行的一系列针对危机事件的准备活动。突发事件在其酝酿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迹象,如果掌握一定的应急知识,就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做好应对措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但是,大量的消防安全事故表明,社会公众普遍存在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强的问题,面对危机时应对能力不足。

二是危机应对能力薄弱。危机的发生往往很突然,难以规避,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预判,做出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人财物的损失。在我国,人民群众因为掌握的应急知识和参与的应急演练比较少,存在应急意识薄弱和应急能力不强的问题,当灾害突然发生时,人们往往会因为自身应急能力不足,对灾害的认识和判断不够,不能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导致错失最佳救援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人员财产损失。

三是应急队伍建设不足。科学的应急管理系统,应该包括政府、个人和社会组织三个方面,其中以政府为主导,以个人和社会组织为辅助。面对突发的事故,没有个人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仅依靠政府力量来解决危机是不够的。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在统一调配人财物等资源上具有强大的优势,但政府主导的救援力量也有其不足之处。而社会志愿组织因其具有机动灵活、覆盖面广等优势,可以与政府主导的救援力量形成良性互补,与政府一起投入到应急救援过程中来,壮大应急处置力量,尽可能的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但当前存在社会应急救援组织力量薄弱,需要从数量和规模上引导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参与到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去。

三、提高城市居民应急能力的对策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功能日益集聚,运行和管理模式則更加开放和复杂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加强应急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的应急能力,引导和支持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提高城市居民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一是加强应急文化建设,营造全民应急的文化氛围。陈安教授认为,增加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社会公众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就能有效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伤害和损失。良好的应急文化建设,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进而积极主动的去关心和参与到各项应急管理活动。城市应急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城市应急文化是政府应急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政府应该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力度,通过各类应急设施建设和媒体宣传、应急演练等方式,推动应急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全民参与氛围,不断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应急意识。同时,可以广泛利用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应急文化。目前,国内已成立了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种类的众多专业性NGO 团体,这些公益组织通过项目运作、教育培训、宣传等途径将应急知识向社会逐步推广,促进应急文化建设。

二是健全科学的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的应急能力。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应急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应的应急宣传教育。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应急教育与培训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推进应急相关专业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分满足和适用于不同城市居民群体需求的应急教育与培训体系。同时,建设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应急教育人才队伍,为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三是引导和支持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现代治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政府、个人和第三方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人和第三方部门依靠自身资源参与管理共同关切的社会事务,在一些领域第三方部门和个人甚至比政府更有优势。在一些在对救援时间要求比较高的危机事件中,城市居民自发形成的一些志愿者队伍因为处在突发事件一线,在救援过程中具有先天的区位和时间优势,能够第一时间启动救援活动,极大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要加强和支持组建更多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一是通过积极构建应急文化,营造全民应急的氛围,激发城市居民的公共参与意识,积极投入到自救互救中来;二是通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城市居民的应急能力,引导和组织一些应急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参与到应急志愿者队伍中来,壮大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切实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参考文献

1.王兴平.应急管理中社会公众的应急能力研究[J].商业时代,2012(02):118-119.

2.陈家华,陈方.上海市民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J].科学发展,2013(1):106-113.

3.张学栋,刘杰.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黄建,姚何煜.社区治理[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突发事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合肥市城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特征研究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
城市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现状与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探讨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