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科技能力评价的重点方向研究

2021-10-08 00:46周鹏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周鹏鹏

摘  要:为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①,即“双高计划”。社会转型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逐渐模糊,很多科技的创新、行业的颠覆,并未首先从高校里发展而来,甚至同高校并无关系。具备双职称和双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双高计划”有效实施的践行者,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的核心能力,制定切实有效的能力评价系统是推动教师能力发展提升的重要要求。科技能力评价可以呈现高校在一定时期内教学和科研的总体水平,是检测高校建设成果的有效方法。本文将从校企科研合作质量、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科技能力评价的重点方向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背景;双师型教师;科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教学转型计划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最近十年,在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重在不断增加,应用和理论教学课程同等重要。要想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发展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尤为重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科技能力评价系统,是实现教育体系现代化变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高校教师深入科研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动力量。科技能力评价系统将成为现代化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一、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科技的创新、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平台,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眼光、能参与国际事务的应用型人才是关键举措[1]。教师队伍是高校的核心所在,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弱更是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为此国家推出“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是国家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一个标准,即具有任教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在专业且独立的完成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同时,还要具有精湛的实际操作技术,并且具备引导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和本科科技评价指标一刀切现象严重。高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往往忽略其科研成果的建设,而本科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又过于注重对科研理论成果的考察,常常忽略技能的实际应用。但对高校教师,即高职和本科则推行同一种评价指标,这种不分领域和类型一刀切的现象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建设,很容易造成教学成果退化的现象。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指标应该做专业区分,针对学科侧重点和专业领域的不同,应从学科的强调重点制定符合专业特色的评价标准。

根据专业的学科类型设定专业的评价指标,不仅能激励教师深入学科领域,钻研学科内容,更能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和重点性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方式更加专业,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比如高职的评价指标应将侧重点放在技能实践的考核上,将本科评价指标的侧重点放在专业理论掌握的考核上。但是這种传统的教学分类体系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制定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建设的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立足于传统的学科侧重点上,更要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教学评价指标,从而构建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2]。

第二,高职教师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较低。相较于本科教师,高职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教学侧重点有直接关系。由于教学体系和学科性质的关系,高职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一般都放在实际应用上,对理论深入研究很少;而本科教师的工作内容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对学科的实际应用部分关注较少,从而造成这种本科教师科研水平较高的现象。

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相较本科生来说较低,本科教师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范围相对来说比高职要广泛,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因此科研成果也相对显著。高职教学偏重实际操作,针对既有定力进行加工改造,趋向机械化,缺少发散思维和多元化发展路径。而本科教学偏重于理论探讨,更加针对事物原理进行剖析、分解,在一定意义上更加具有创新性,学科涉及范围更加广泛,教学思维趋向多元化[3]。

三、双师型教师科技能力评价的重点方向

第一,综合评价校企科研合作质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扩招,行业内卷开始出现,复合型人才大量缺失。面对这一社会现象,众多高校开始转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轻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高等人才模式[4]。教师是发展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引领者,校企合作的出现,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校企合作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真正做好校企合作确实不易。联合生产、学习、科研三个方面,是校企合作的最大优势,对企业来说,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科技知识,对学生来说学以致用的同时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第二,有效评价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科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社会转型、民族复兴的关键力量。高校教师作为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引领者,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培养科技与应用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对高校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方面,教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想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其次需要教师在旁引导指正,以免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偏离正确方向。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引领,在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整个科研体系的枢纽。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科研理论建设的推动,加强对兼职教师技能的专业培训,对兼职教师的授课能力加强管理。协调学科与企业的联络问题,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专业化教学团队,从而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针对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兼职教师专业技能设立关键性考核指标,并对教师在人才培养能力上制定评价标准,明确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从而突出双师型教师的本质要求,避免因目的不明确而导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三)科学评价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师同企业相比,欠缺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缺少服务性教学经验与服务性教学理念。服务性学习是指通过高校提供整合性或增强性的学术课程,并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时间来反思整理服务经验,通过将理论知识践行到社会中来反思学习。教师和企业相比,教师理论教学比较多,实践操作却比较少,缺少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态。要树立服务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首先应从教师开始。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立德树人的典范,要让学生树立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将学术理论和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实际应用,树立服务性学术实践的榜样。服务性学术实践包括传统教学体系与原则,也包含多种新型活动项目。这种在传统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新型服务性教学理念,开拓了教学新的发展空间,丰富教学活动类型的同时也优化了教育模式。深入推动教师社会服务教学理念的建设,是提高高校自身竞争力、落实“双高计划”的有利举措。因此建立双师型教师科技能力的有效评价系统,需要关注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将其与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建立关注教师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完善双师型教师科技能力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有效推动高校教学转型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高职院校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双高计划”的出台为高校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参考方案。科技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高校建设强有力的支撑,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高校科技能力评价体系,是激励教师深入建设高校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高校应明确科技能力评价的目的,树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质量观;根据科研能力的层次,多元化、多方位、多体系的规律进行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将数量作为考核依据,更要注重科技产出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淡化科研能力和奖金、职称的关系,建立非功力的、纯学术的教学研究环境,把对真理的追求当作最终的学术目标,引领学术体系健康发展[5]。

參考文献:

[1]洪福兴.“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问题与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2):100-104.

[2]吴伟,臧玲玲,齐书宇.《急剧变革中的大学社会服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3]曾妍,尹飞.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9):242-243.

[4]汪卫东,廖庆庆,苗军.论科研在高职“双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3(17):83-85+88.

[5]陶艳玲,黄莺,张淑芝.“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讨[J].广西教育,2020(7):76-78.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浅谈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双因素理论视角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