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块储层特征研究

2021-10-10 01:59刘佳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9期

刘佳

摘要:通过对岩石结构、孔隙结构特征等开展研究,认为区块物性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向南西逐渐减薄,针对以上特征优选有利区域进行部署研究,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储层特征;非均质性;砂体分布规律。

S1块地理位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以西的新民市兴隆堡乡,构造上位于大民屯凹陷静安堡构造带中段,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含水高,亟需转变开发方式。开展区块整体储层特征研究,对后续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 岩石结构特征

砂砾岩砾径0.6~5.1mm,含砾砂岩砾径一般为0.07~2.7mm。粒度中值平均为0.33mm。颗粒磨圆度为次圆-次尖,分选中等,分选系数最大为4.2,一般为1.4~2.0。平均1.65。砂砾岩,砾状砂岩,分选系数在2以上。颗粒之间以点状接触为主,次为线状接触,也有少量的悬浮状接触。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少量为碳酸盐。泥质含量为5%-12%,平均为6.54%。碳酸盐含量平均为3.15%。泥质含量变化范围大,胶结较疏松,胶结疏松程度又与胶结物的含量、胶结物的成分关系极为密切,胶结物类型有: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接触-孔隙式,以接触-孔隙式为主,另外偶见薄膜-孔隙式。

2 孔隙结构特征

储集空间组成比较复杂,类型有原生粒间孔、晶间微孔、次生溶蚀孔、裂缝以及铸模孔等。其中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渗蚀孔也较发育,其他孔隙不发育。微观孔隙分布较均匀,连通中等,压汞曲线特征表现为三种形式,直线型、似座椅型、座椅型,以后两种类型为主,表明分选较好。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将孔隙结构分为14种类型,以中孔高渗中细喉、中孔中渗中细喉较均匀型为主。

3 储层物性

首先是纵向不同微相,物性存在差異,辫状河道物性好于河道间,河道间湾物性最差;其次是相同微相的不同部位,物性也存在差异,主流线附近物性好于河道边部;再者,即使是同一微相的相同部位,在不同阶段物性也有差异。

4 储层非均质性

区块储层骨架砂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平原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分布呈网状或条带状,据统计计算河道宽度一般为70~200m,河间分布薄层砂和河间泥,砂体和薄层砂体物性。河道砂体和薄层砂体物性、电性、含油性、孔隙结构特征等明显不同,各具特点,平面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即非均质性。

垂向上层内平均级差大于100,平均变异系数为1.0,突进系数为5.5。层内发育有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据统计夹层密度平均0.19,反映较强的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数据统计结果,级差均在150以上,变异系数大于0.6,突进系数大于1.7,分层系数大于5,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

5 砂体分布规律

区块砂体较发育,厚度向南、西方向逐渐减小,砂体含量逐渐降低,反映砂体由北东向研究区逐渐进积。平面上砂体分布以树枝状、网状为主,砂层薄,层数多,常以多层、多边复全式联通,受沉积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平面上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较为平缓的地形使辨状分流河道在研究区所处的三角洲前缘辫状分布,且研究区湖浅能强,不易形成河口坝稳定连续的砂体,河道较窄,而砂体多呈薄层砂或间互式辫状河道砂体沉积。

6 结束语

区块主要发育砂砾岩和含砾砂岩,分选中等,储集空间较复杂,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纵向上物性差异较大,河道物性最好,平面和垂向上储层非均质性强,近物源区砂体较发育。通过储层精细研究指导新井部署,取得较好产能。

参考文献

【1】邵晓州; 付勋勋; 刘广林; 张春阳; 王亚玲.鄂尔多斯盆地盐池与姬塬地区长61储层特征差异性研究.地质学刊,2018.

【2】李菡韵; 朱讯; 谷一凡; 杨东凡; 何溥为; 涂罗乐; 夏吉文;龙女寺—广安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9.

【3】贾磊. TJ井区储层特征分析. 石化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