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智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探索

2021-10-11 17:13王虹
对外传播 2021年8期

【内容提要】国际传播智库建设的持续推进,为旨在服务于高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奠定了基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能够有效推进与助力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传播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应充分考虑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实现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与推进,在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实质性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的发展已经呈现明确的传播背景复杂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传播内容多元化的态势。面对这一局面,加强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成为当下国际传播智库尤为突出的问题与任务。目前国内一些国际传播智库正在积极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一、依托智库建设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基本设想与定位

1985年7月,经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第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建立。这标志着我国博士后制度正式确立。1994年起我国开始在企业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产学研结合探索了新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博士后制度建设。①随着近年来我国智库建设的蓬勃发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于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凸显,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也随之得到充分体现。这一态势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体现较为明显,但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等院校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不突出。其原因在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工作现实、工作属性在客观上需要博士后人员更加主动地掌握跨学科知识、更加积极地参与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并不局限于科研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较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注重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工作实践为主的企事业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便于搭建具有跨学科属性的研究平台,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过程中优势更为突出。国际传播智库的相关工作设想,将这一优势进一步体现为将博士后科研人才的培养,展现为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应用性研究与有效实践,并在具体的国际传播活动中发挥决策参考作用。

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的探索中,中国外文局结合国际传播智库建设于2020年11月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其相关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具有可行性的执行方案,在国际传播高端人才培养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中国外文局是与新中国同龄、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传播机构。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实施单位——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是国内主要国际传播专业智库,在全球传播战略设计与政策规划、国家形象塑造、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对外传播效果评估、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国际涉华舆情等研究领域具有品牌优势与权威地位。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本设想与定位明确提出其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主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华文化外译与传播等重点领域,依托各级各类重点项目和课题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②从这一定位出发,相应的人才培养涉及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新闻、国际关系和外国语言文学等诸多专业。与之密切相关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应考虑培养能够掌握跨学科知识的人才,进而要求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够胜任本单位工作要求。

作为国际传播智库,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新闻学和外语类等相关专业的博士。这些博士进站从事研究工作期间,通过工作实践掌握更多国际传播领域的知识,真正意义上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设想包括:在整体上明确智库博士后人才具有相应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要求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仅要精通国际传播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借助中国外文局的国际传播工作平台,参与国际传播实践活动。同时,出于国际传播智库的长远发展考虑,应要求从事国际传播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既要充分了解国情、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态势,而且要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战略形势。比如,从事政治学研究的博士,在进入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中,应掌握国际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而对于外语类博士,相应的跨学科知识挑战更为艰巨。

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是指以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自身的定位与当前我国智库发展的现实背景作为依托,推动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人才建设,形成博士后人才招收、研究项目设定、研究工作开展、博士后人员待遇及日常管理服务的系统性规范化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设想在于,实现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并使之融入国际传播高端人才培养中。在这一导向下,相应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也应当契合上述要求。较之一般意义上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工作至少应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中,应注重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人性化举措,需要制定全面详细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实现对于博士后人员的有效管理。根据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现实考虑,跨学科的科研需求应得到重视。

第二,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標导向,应当在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主要依托当前国际传播智库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需要结合智库行业的发展趋向积极跟进乃至预置“先手棋”。

第三,在智库作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前提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有效有序推进,是通过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推动落实的。具体而言,建议在国际传播智库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执行体现为:首先,招录不同学科的博士后,通过博士后不同学科背景的交叉,提升博士后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着眼多种标准考核,对于博士后出站的标准,注重更为多元的考察,尤其是在站期间工作效果的考察,并非局限于发表论文和主持科研项目。

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对国际传播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

以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相关工作为切入点,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相应的国家需求、社会需求的落实,要求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尽快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培养的意识转变——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专门研究某一领域、某一问题,转向更为广泛的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相关支持工作不可或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枢纽,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均需要依托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为体现其关键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结合中国外文局的实际情况,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职能设计应充分考虑服务职能,在中国外文局和主要实施单位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内容。

由于我国现有的专业设置中国际传播多被设在新闻传播专业之内,因而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工作任务相当艰巨、繁重。结合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整体工作落实分析,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保障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博士后科研工作的设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主管部门,应协调中国外文局的更多职能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共同推动关于博士后人员专业技能培养的相关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指导方向、工作规范等。

首先,尝试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逐步建立健全博士后专业能力培养机制。其次,建立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中国外文局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的机制。最后,在中国外文局既有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后勤管理制度的运行中,考虑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供必要的便利。

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优化有效提升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厘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优势定位

从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博士学历人才就业市场分析,围绕优秀人才竞争的核心在于,参与竞争的单位能否提供更为优渥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更为广泛且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平台。在博士后相关求职者看来,上述两个条件兼具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较之于此,国际传播智库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时可否提供具有竞争性的博士后职业发展支持是其优势之一;对比高校或者某些科研机构的博士后流动站,国际传播智库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能够提供的工作机遇更多,发展平台更为广阔。

(二)明确未来的有效规划

从未来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发展态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属单位的发展趋向以及博士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管理工作靶向。结合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相应的路径建构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应确立相对全面且明确的工作方案。在智库工作的既有规划中,应考虑提升博士后工作站的相关地位与作用,尤其是落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既有工作与所属单位人事部门、上级单位人事部门之间的密切协调。在中国外文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模式设想中,应明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人事部之间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结合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现实,应为博士后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便利与生活保障。比如,提供相对可靠的工作实践平台,提供住宿保障、餐饮支持等具有倾斜性的生活保障支持等。

第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应支持制定更为灵活的博士后考核机制。较之高校的博士后管理工作(尤其师资博士后),可以考虑取消项目门槛,对博士后独立主持项目不做硬性要求,但是对于博士后参与本单位、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相关项目要作出硬性要求。有必要强调的是,上述关于博士后管理制度的落实,应由设站单位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对照中国外文局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相关工作要求,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负责上述考核机制的运行。

第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條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着力争取、充分提升博士后的各项福利待遇。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博士后工作站,可以通过提高留用博士后人员比例等做法,争取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源。同时,更为宽松合理的管理,也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上述内容可以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招聘宣传中给予充分体现。

第四,结合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现实,在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设想中,博士后考核工作可以尝试采取相对灵活的标准,如考核博士后参与具体科研项目、在岗工作等情况,较之“唯论文”“唯项目”的相关评价标准则更具有实践意义。

王虹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主任,高级经济师

「注释」

①《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博士后力量”——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www.mohrss.gov.cn/ 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rsxw/202012/t20201202_401091. html,2020年12月2日。

②《中国外文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仪式举行》,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网站,http://www.cipg.org.cn/2021-02/26/content_41479731.htm,2020年2月27日。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