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纸笔测试的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达成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1-10-11 20:12罗开祥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6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教学建议高中历史

罗开祥

摘 要:时空观念是体现历史学科本质属性的素养,是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应当首先具备的观念。纸笔测试是评价学生时空观念素养达成度的重要方式。立足时空观念研究高考试题的特征及命题趋势,收集与整理具有代表性的高考题与模拟题,构建时空观念素养试题库,按计划分阶段发给高一和高二学生进行纸笔测试。基于纸笔测试的选题、命题和答题分析,对历史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纸笔测试;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教学建议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测评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达成情况,笔者从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大量模拟题中精选试题,构建时空观念素养试题库,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图表材料,试题体现的时空观念水平也进行了一二和三四水平的区分。试题按计划分阶段发给高一和高二学生进行纸笔测试,两个年级的测试结果既有联系,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现对选题、命题及答题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反思,并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试题库所选试题呈现的时空观念基本特点

(一)时空观念的普遍性

“历史进程的展现是以时间和空间为纵横坐标的,历史的发展、变化、延续等状况均可以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体现出来,历史认识也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1]所以时间、空间是构成历史试题不可缺少的因素。试题库所选试题既有基于微观时空视角对历史事件的考查,也有从宏观时空视角对学生历史知識广度与深度的考查;既有立足于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落实的考查,也有建立在促进教师时空观念教学品质提升的考查等。所有题目均立足于时空观念创设历史情境,要求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探寻历史的本质。

(二)时空观念的多样性

试题中的时空,具有多样的呈现方式,如显性时空和隐形时空。显性时空是指在题干中直接呈现朝代、年代或某一时期等时间信息,学生透过时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抓住该限定时空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并做出合理判断。隐性时空是指隐藏在题干中的时空信息。命题者“往往以某一作品、某一文献、某一事件或某一地名等切入命题,而不直接呈现时间信息”,[2]学生挖掘这些切入点所隐含的时空信息,是快速准确解题的关键。

(三)时空观念的阶段性

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视时空观念的阶段性考查,“高考历史试题已经从时间点考历史走向了从时间段考历史,即从微观走向宏观,是历史阶段化与特征化的表现,也是一个历史阶段明显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3]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该阶段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即能归纳出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因此在命题选题中,也应该体现时空观念的阶段性,发掘不同时空下的不同特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演变等重要信息,深化时空概念,把控历史知识,总结历史规律”[4]的能力。

(四)时空观念的综合性

培养时空观念,不仅要依据一定的时空坐标建立时空架构来说明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还要通过时空思考的意识,“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架构下理解历史变迁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如试题库中所选的2017年全国Ⅰ卷第42题,材料展示的是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要求学生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阐述。试题考查了学生历史时间和空间的纵通横贯,要求从长时段把握历史的纵向发展演变并且在共时或历时的视角下对同一空间或不同空间的史事进行横向比较,搭建时空逻辑关联,以此发现史事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以及趋势。

二、纸笔测试学生答题状况分析

笔者依据试题所体现的时空观念素养进行了一二和三四水平的划分。时空观念一二水平的试题,学生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辨析时空的表达方式、定位史事的时空框架、运用时空进行史事叙述和理解史事的发展状况等,此类试题考查的时空观念素养水平相对较简单,学生答题的得分率均较高,因此此类试题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反映了学生在时空观念素养一二水平的掌握和运用上较为扎实和熟练。

时空观念三四水平的试题,要求学生在解读题干信息和解决作答时,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将历史事件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视域去描述和概括,能够恰当地利用时空尺度,“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将历史和现实问题“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此类试题考查的时空观念素养水平相对较难,高一学生得分率较低,高二学生得分率要高些,体现两个年级学生在时空观念素养水平三四的落实和达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如所选的2017全国Ⅰ卷第30陕甘宁边区题,高一年级得分率为0.22,高二年级得分为0.42。从时空观念水平分层来看本题属于三四水平,材料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学生通过“陕甘宁边区”这一空间表达方式来判断时间即抗日战争时期,[4]通过地名了解时代特色,从地理时间宏观分析史事,然后将其定位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下进行综合分析或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学生要想准确解答此类试题,就必须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在熟练掌握各种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将史事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视域去描述、概括和解读。

由于高一阶段只进行了政治史和经济史的教学,学生对历史整体发展脉络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对历史发展线索及阶段特征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加之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水平的培养重点放在一二水平的落实与达成上,而三四水平方面由于学生学习阶段的考虑只能适当涉及而不重点解读和培养,因此高一学生时空观念水平三四类型试题上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学的阶段性与侧重点有关。高二学生由于进行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全面学习并逐步展开了高考一轮通史复习,高二教师立足于学生较为扎实的时空观念素养一二水平,重点加强了时空观念素养三四水平的解读与培养,使学生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立体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能够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历史本质的认知。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教学建议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镜头中的组诗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