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专题式教学探析

2021-10-11 01:42陈建荣韦建琨
高教学刊 2021年25期

陈建荣 韦建琨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作为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要思想政治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思想政治素质的合格与否。本研究以教育基本三要素为视角,分析Z高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教育者具备学识丰富和具备切合博士生学习的教学理念的特征,受教育者们具备数量多、所属学科门类面广的特点,其学习方式体现了博士生的学习特点与信息化社会的特征;课程内容兼具政治性与学术性,教学方式符合学生需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育三要素;专题式教学;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064-04

Abstract: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Era, a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training stage of doctoral students, its teaching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basic elements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educators of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Era course in Z University wh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ch knowledge and teaching philosophy suitable for doctoral students' learning. The educated have a large number of subjects and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and their learning methods reflect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characteristics of doctoral students. The course content is both political and academic,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meets the needs of students.

Keywords: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Era; three elements of education; thematic teaching; doctoral students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类重要的课程,通常以必修课的形式始终贯穿于我国各层次的人才教育培养当中。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将来毕业后能否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学历与学位教育阶段,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更显突出。Z高校作为华南地区一所知名的985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在给一年级博士研究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授课中,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专题式授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基于教育三要素的视角,本文以Z高校某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为例,对该课程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探析该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

一、教育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是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1]。它具体表现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负责组织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中介系统影响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主体,在教育者引导下利用教育中介系统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同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会受教育中介系統对教育教学活动、学习活动的影响。比如,教育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均对教育教学带来不同的效果。

二、Z高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教育者

教育者,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人。一般情况下,人们都称教育者为老师或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指的就是这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

正如韩愈《师说》中所描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2]。细究其中深意,便是这三个方面处于并列的地位,三者同时具备,才能最终培养出学识、素质良好且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学生。

(一)Z高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育者的遴选

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教学目标,兼顾受教育者学科背景的多样化特点,保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课程采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对授课教师进行对比和甄选。首先,由课程的任课老师从学校各学院及部门中挑选出由各学科领域中的顶尖教授组成的优质教学候选团队名单,然后将名单提交到学校研究生院审批。被选中并获准授课的老师,要根据自身所在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尽量把最新科研动态和成果与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力求在授课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最前沿的科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