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时代青年曲艺人才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意见

2021-10-11 04:08杨鲁平
曲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曲艺创作艺术

杨鲁平

陈云同志的题词发表40年了。每年文联、曲协及全国有关的宣传、文化部门、演出单位都要召开研讨座谈会,以示纪念。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又是我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之年,我们重学陈云同志的题词,针对曲艺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理论探讨,这对于曲艺紧跟新时代,“出人出书走正路”,不断推出优秀作品和人才,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精神生活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具有深层次的忧患意识、前瞻判断、创新胆识,在某一领域可以创造性地生成专业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并以此为实践基础,引领更多的人开拓创新,循环往复,带来时代螺旋式的进步发展。这方面,各行各业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此,不做赘述。

仅以曲艺界列举,不同时代均有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代表人物。清末民初,唱快板、说相声的民间艺人们,以画锅、撂地的方式,聚集闹市街头卖艺。在说唱、调侃社会底层人生百态的表演中,夹带着低俗的相互贬损、自贱的伦理哏、荤口哏,以此取悦观众,换取嗟来之食得以生存,艰难度日。旧时代需要先行者,不甘人格尊严受辱、对艺术有敬畏之心并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元钧、侯宝林等带领众人对曲艺这门艺术进行自我救赎。即:去其荤口糟粕,取其语言技巧精华,找回民间艺人的人格尊严、艺术价值,将快书、相声引入国家艺术殿堂,成为民族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形式。李润杰打破了数来宝祖传家什——打着快板讨百家饭的传统,独创了快板书这门艺术形式,并配合党和国家当下的政治宣传,坚持创作歌颂党和人民,歌颂英雄模范的主旋律作品。到21世纪的今天,这些作品仍然是舞台上、快板艺术教学中久演不衰的经典范本。20世纪30年代,北有双厚坪、连阔如,南有姚士章、康三国、王少堂,他们将京剧艺术唱、念、做、打的元素引入评书、评话的表演体系,表演的创新传统评书《东汉演义》《金枪杨家将》《隋唐》,评话《水浒》《武松》《三国》等万人空巷,风靡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常宝华的相声《昨天》《帽子工厂》,马季的《女队长》《舞台风雷》《五官争功》,马三立的《买猴》,杨振华的《假大空》,姜昆的《如此照相》,师胜杰的《郝市长》等大受欢迎,至今仍是艺校曲艺课程的必修课。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才开创了有主题立意,有鲜活人物形象,有情趣、有艺术品位的歌颂体、讽刺体作品以及传统书目新说的先河。几代杰出人才薪火相传,敢于跟随时代改革创新,苦心钻研,曲艺作品库里才有镇库之宝、压箱子底儿的活。没有敢于创新的领军艺术人才,我们有些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会没落消亡,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人才,甘为艺术的楔子,它牢牢地钉在传承与发展的缝隙之中,不断层地引领艺术前行。艺术行业中,他们是开拓者,是先行的楷模。

综上所述,面对我们的前辈、标杆,我们今天衡量人才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培养那些在团队演出,在艺术大赛展演中表现突出的有拓展空间的青年演员和学员,应该侧重哪些方面?陈云同志说:“艺术必须靠自己集中心力去钻,勤奋出人才,还要有竞争。”青年演员们要在艺术实践中领悟陈云同志话语的含义,甘于忍受寂寞乏味的训练,练习语言、表演的基本功,要肯吃大苦,排演传统经典曲目,揣摩研习前辈的绝技,“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吸取他长为我所用,打下扎实的功底和基础。

在学好传统艺术理论技巧的基础之上,要融入时代新的审美追求,这一点是重中之重。陈云同志说:“艺术上要改进,老一套要改变。”强调的就是注重思想观念上的改变,自我强化创新意识。很多青年演员的形象、说表、演唱条件都很好,表演传统作品,说表抑扬顿挫、中规中矩,表演人物一招一式也基本准确到位,可一看,就是老师排出来的,缺乏自我表现的内涵,看不到“我”对作品人物的理解,就连一声锁眉长叹,仰天呐喊都感受不到“我”的激情迸发。正因为缺乏自我表现的功能性的提升和锻炼,对艺术新理念、新元素不敏感,以致于有些青年演员演出现实题材新作品,只会照搬学到的传统程式化的表演套路,刻板地诠释新作品,表演假,入戏难,无法吸引感染观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出书,即作品。作品是作者通过个人内心情感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进行语言文字的具有文学艺术性质的创作活动,再以舞台形象展现出来的智力成果。陈云同志提出:“我们要用走正路的艺术,打掉歪门邪道,引导提高听众,保存提高书艺,出人,出书,走正路。”毋庸置疑,陈云同志所指的书,是指有鲜明主题立意,歌颂党和人民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以及师祖们传承下来、不朽之精品佳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能感染人,能教育人,能催人奋进的艺术品。

近年来,主旋律、歌颂体曲艺作品的创作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突出显现的文化现象是:八〇、九〇、〇〇后的青年,热爱党和国家,爱国情绪高涨。仅以全国抗“疫”题材创作的曲艺作品为例,唱词、快板、快书、评书、故事、小品、相声等,达数千件之多。其中,青年人创作的作品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但是,冷静地分析一下,作品数量虽大,质量却有待提高。

曲協系统、文化系统各项比赛、展演申报的作品也面临同样的境况——高质量的艺术品不多。从一定意义上说,作品多了是好事,但更应注重作品艺术品质的提升,粗糙必须走向精致,因为普及最终不能代替提高。

目前,我们的主旋律作品创作不是缺少故事、素材,而是缺乏表达。如茅盾先生所说:“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感情地去影响观众的艺术手腕。”有的青年作者或是曲艺爱好者,创作信心满满,笔头子也很快,一两个晚上就能写出一个作品。一看,没有故事结构,没有人物刻画,没有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就是把报纸上的事迹材料抄录下来,从头至尾都是介绍加上口号语式的评价和情感抒发,宣传品痕迹明显,怎么感染人?有的作品,不注重思考意识,没有想清楚写什么,更没准备好怎么写,就匆忙动笔,想表现的东西太多,逻辑混乱,让人不知所云,结果可想而知;有的作者至今还是按照传统跑梁子的叙述手法讲故事,平铺直叙,情节平淡无高潮,人物个性不生动鲜活,写作缺乏想象力,文字没有自由灵性地发挥;还有的作者不愿意修改作品,一锤子买卖,听了老师们的意见,表面上同意修改,还是换汤不换药,敷衍了事,心态浮躁。说句实话,作品哪有一稿即成精品。作品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更有甚者,不关心如何找到存在的问题把作品改好,一张口就是,“老师,您看我这作品能拿奖吗?”

归根结底,这些现象从思想方面分析,是缺乏对创作这项艰苦工作的敬畏心,缺乏追求完美的责任心,缺乏创作、修改作品的毅力和恒心;从技术方面分析,思维方式陈旧,创作手法老套,不学习新知识,不转变新观念,审美意识远远落后于时代。如何选材结构?如何刻画人物?如何找到故事的“核”推动情感高潮?如何在生活细节中凸显人性本色?这些问题,作者必须在创作中一遍遍反复自我提问,寻求自我解答,尽管这个过程很艰苦。

出人是一枝独秀引来满园春色,出书是解决温饱生死攸关。出人重要,出书则更重要,出书,则出人,无书,人会荒废。

近期,曲艺界坚持抓行风建设,抨击“三俗”,抵制江湖陈规陋习,培育曲艺界新风正气,营造社会健康的文化环境。具体怎么做?会,开了,思想认识统一了。最终落到实处的是下大气力,拿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面向社会大众,回击别有用心舆论的冷嘲热讽,以作品感染人,陶冶人,娱乐人,以作品服人。

可是有作者说,观众喜欢看娱乐节目,他们认为没有任何压力,轻松愉悦,好玩儿。观赏主旋律作品,口号大,道理多,人物高大上,缺少人情味儿。结论是主旋律太难写了!这种将媒体娱乐节目与主旋律作品不加分析等同比较,没提笔,就表现出“不好写”的情绪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

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肯定有艰苦的过程,这是党的文艺工作者理所当然要承担的工作责任和精神压力。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举办7届近15年,全国老中青曲艺作者们共创作出几百件歌颂国家英雄、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事迹的作品。中国曲协每一届巡演工程启动的程序是:作者们进京学习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认领创作的模范人物。然后分别前往全国各地先期采访,创作出作品初稿,再次进京,集中讨论作品、一个个“过堂”,群策群力相互听取意见,返回各地修改作品。再将作品汇寄曲协,组成专家组审稿、筛选,评选出优质作品上报中央文明办,由中央文明办最后从中选定参演作品。整个创作、排练周期4个月左右,打造出一台晚会,赴全国各省示范巡演30—40场。这台节目以多种曲艺表演形式,艺术地再现于舞台,向全国人民宣传介绍英雄事迹,引起各地观众强烈反响,感受到心灵的洗涤和震撼。其中有好几个作品荣获了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创作奖。

为什么有的主旋律题材作品写出来能吸引人,有的写出来观众不爱看?说到底,还是作品艺术质量决定的。主旋律作品能写成艺术品,不等同于主旋律作品就是艺术品。以为戴上主旋律的帽子,轻车熟路来一稿,甭费劲兒,坐等名利双收。恰恰相反,这正是考验作者的思想高度、艺术修养、技巧手法,能否突破创新、凸显功力的分水岭。

艺术是创造。它给人们带来心灵的东西,让观众产生新的想法,感受新的体验,是精神陶冶。娱乐是市场消费,瞬间带给人感官刺激和快感,不需要思考,没什么东西可以留下。艺术,可以有娱乐元素,还是艺术。娱乐,可以有艺术成分,但不是艺术。这是两者不同的审美功能决定的。遇到困难,就拿娱乐表演与主旋律作品对比说事儿,这不是创作应有的严肃态度。

以上所说,不是在争论艺术与娱乐的孰高孰低,二者之间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避免性质不清、概念混淆,以至于由于界限模糊,创作者盲目地在两者之间穿来穿去,结果是南辕北辙。

充斥三俗糟粕、道德败坏、低级龌龊的娱乐表演必须摒弃,它会破坏社会的文明生态,毒害青少年。而有生活情趣、表演健康的娱乐节目,同样是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范畴中的文化品种之一,也是为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服务的。所以,艺术与健康娱乐可以是有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门类,这也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性。

总之,培养新人才,创作新作品,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也没有因循守旧的退路。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的艺术创新,踏踏实实地“出人,出书,走正路”,不断为中华民族文艺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中国曲协评书艺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曲艺创作艺术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Jazz
《曲艺泉城》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爆笑街头艺术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