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的风险防控及长效稳健监管策略

2021-10-11 11:41王启琛
中国民商 2021年8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监管

王启琛

摘 要:随着社会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非银行支付服务的市场蕴藏着巨大成长潜力的同时,亦暗藏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类金融风险。本文在围绕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的风险防范策略,希望有助于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风险防范;监管

一、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概述

自二十世纪互联网技术在美国出现以来,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用户逐渐养成了网络消费的习惯。迅猛发展的非银行支付服务势如破竹,很快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和肯定,同时得到了国家层面上的重视和支持。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以及网络用户数量的急剧飙升,给非银行支付服务的发展打造了最结实的地基。

1991年,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建立,中国支付系统初具雏形。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通过整合多家银行网上支付通道,地方银联向商家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务。第三方支付作为中间媒介,串联商家、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网络支付交易,解决了金融网络与互联网的对接问题。2005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采用账户模式。通过搭建资金流与信息流之间的桥梁,辅助提供缴费、转账、还款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支付机构获得了较大的价值空间。凭借交易环节便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优点,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在我国迅速形成并发展起来。

2012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壮大,非银行支付服务主体纷纷发力移动支付领域。中国人民银行随即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细则,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市场行为,同步建立市场规则。

非银行支付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从事部分或者全部支付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可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通过与银联、网联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包括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聚合支付、跨境支付等。在移动支付与银行卡收单合作中,传统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账户端,通过网联平台进行清算,连接至由商户、聚合支付、银行卡收单机构组成的受理端。

二、非银行支付服务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逐渐出现新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和中国移动客户端支付app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开始加入非银行支付服务行业。市场上中小企业间的竞争日益进入白热化,创新型的产品层出不穷,商业模式也更加复杂分化。非银行支付服务机构在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的同时,也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不断遵循规范开展业务。但近年来的新趋势、新现象也不断挑战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的稳健发展。

一是“双寡头”格局下支付市场开放程度受限。在支付宝、财付通两大支付巨头利用市场优势,在支付产业链占据了类发卡机构地位,干预和限制其他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支付市场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比如在“断直联”后,支付宝、财付通暂不开放线上支付业务给银联、网联,导致其他支付机构无法开展来自支付宝、微信交易的线上收单业务,通过这些限制性手段,进一步削弱了其他支付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清算机构角色定位不清晰甚至错位。清算机构原本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银行卡组织,它的职责和使命是实现银行卡全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减少各银行刷卡终端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但目前,清算机构通过旗下公司参与收单市场,与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展开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在行业监管和业务发展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清算机构角色定位变得错综复杂,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同时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既扮演裁判角色,又是运动员角色。

三是“低价恶性竞争”阻碍支付市场良性发展。自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后,非银行支付机构只能依靠交易手续费盈利且盈利模式单一,导致部分支付机构为降低运营成本铤而走险,从事诸如套码、套现等一系列违规业务,进一步加剧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形成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局面,合规支付机构经营举步维艰、生存困难。

四是单牌照预付卡机构生存困难。当前支付服务市场马太效应明显、两级分化严重,中小型单牌照预付卡机构生存状况艰难。其一,支付业务模式传统单一,仅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区域范围有限,支付场景仅限于传统线下商超受理,无细分市场特色。其二,由于业务模式单一及行业外部环境影响,近三年来多数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量不断萎缩,发行量大幅缩水,受理规模也断崖式下跌,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其三,部分预付卡机构为集团控股公司,依托控股股东的资本实力与持续支持,维持正常经營状态暂无实际困难,但这并不是市场化运作的非银行支付服务主体应有的常态,其自身发展步履维艰。

三、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的风险防控及长效稳健监管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迅猛发展、金融体制不断发生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在内部结构上仍存在不合理性,部分服务主体仍存有较大风险,制约了我国金融体系运作效率,金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甚至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风险。因此,要推进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稳定发展,政府必须进一步研究完善出台相应的金融制度安排,推动非银行支付机构改革创新,促进非银行支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亟需政府部门适时出台推出促进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自我完善、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颁布相关管理条例自律法规,促进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快速健康的稳定发展。

四、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发展的风险防控及长效稳健监管策略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非银行支付服务主体必须要切实做好风险综合管理工作,首先是要切实让相关工作人员从政治思想上树立加强风险管理责任意识,深刻、准确地认识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工作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非银行支付服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水平。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

目前在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发展过程中,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不健全一直是常见问题,而该防范机制的完善与否也会直接影响非银行支付服务的效率。因此,构建风险综合防范长效机制,将逐渐成为有效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决策保障。其一,要不断提升对企业风险管理防范工作机制的核心价值观和认知,并且将该工作机制彻底融入企业工作的全部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对各个环节人员进行制度监督与严格审核,从而最终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工作实际、系统化的企业风险管理防范工作机制。其二,要十分注重根據市场环境、风险状况的不断变化,适时完善调整企业风险管理防范政策机制,确保整个风险机制的政策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在加快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防控防范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结合金融时代特征,调整风险防范管控策略,将完善的风险管控防范机制纳入非银行支付服务体系之中。

(三)科技赋能、监管协同,支持服务主体转型发展

在当前支付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收单业务获取手续费收入的非银行支付服务主体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业务发展、降低业务风险。一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创新支付手段,提升支付无感体验。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掌握资金流通规律,提升风险控制精准度。三是利用“云”技术促进系统架构升级,提升支付清算系统的承载能力。四是利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支付清算交易不可抵赖性。五是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挖掘和创造新的支付场景,深耕细分市场。

与此同时,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监管主体应适时创新监管模式,开展沙箱监管,积极支持非银行支付服务主体转变业务发展中心,变粗放式发展为行业深耕,精准聚焦细分市场,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扩大竞争优势,在提升支付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业务风险、拓展盈利空间。

(四)加强从业人员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非银行支付机构需要对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进行重新规划和分析,从而实现从业人员培养的有效分类。首先是加强领导人才的培养,金融机构的领导者对企业发展存在直接影响,同时也是各项决策的确立者。因此,在经营领导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金融机构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领导人对先进经营理念的学习和培养,及时对国内外整体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在积累管理经验的同时,将更多战略性思维应用到金融机构发展上。其次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该类人才类型主要包括高级专业人才和一般技术人才。高级专业人才在某一领域中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工作团队中也会处于核心地位,对于该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将针对性培养理念突显出来,促使从业人员朝着自身最擅长的方向发展。最后是加强团队稳定性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理念,综合运用薪酬、绩效、职务晋升等方式留住人才,建立稳定的支付服务市场专业人才队伍,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五、结语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非银行支付服务管理监管体系,提高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风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非银行支付机构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势在必行。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和市场参与各方需求、确保非银行支付服务主体不触碰监管底线、红线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小政府、大市场”,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及监管措施,促进支付市场的自由发展。同时,不断增强监管规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主动迎合市场需求,满足支付行业业务发展要求,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非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婷婷.监管科技在支付监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金融.2020(25):66-67+73.

[2]刘刚.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与行业监管的现实思考[J].金融理论探索.2020(04):62-70.

[3]王超.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难点与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7(03):54-56+66.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监管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