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下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2021-10-11 01:52吴宏亮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设素养情境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落实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情境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地理核心素养下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27-0068-02

引  言

相较于初中地理,高中地理的难度系数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学生会因地理知识过于抽象而失去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打破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创新型课堂,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地理学科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

一、问题情境分析

(一)问题情境概述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引导学生去质疑。有文献表明,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教育家就提出了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出,学生的知识获得不能完全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应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某种环境中,鼓励学生自行探索,自主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步步启发下逐渐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2]。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问题情境的问题源及创设方式剖析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将问题作为核心,问题应与所创设的情境相辅相成,并且应是整个过程的关键部分。教师在总结问题源时,要考虑四个方面,即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学习地理学科时遇到的问题、生活方面的因素影响问题及跨学科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四个问题源的优势和劣势进行选择,且不用全面体现出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重问题源的不同,并且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找寻问题答案的方向,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设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方法:脱离和存在。脱离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况下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站在单一的情境外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源,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3]。而存在是指教师从想要设置的问题出发来创设相关的情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地理教材是高中地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依据,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4]。

三、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从教学难点、重点出发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确立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难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5]。例如,教师在上地理课时,可以从教学重难点出发,利用多媒体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将其融入教学中,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的重难点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学生,这样也能够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当讲解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内容的认识,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地理教师要有为学生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的意识,从而将知识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和沟通,从而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地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接受能力,提出具有代表性和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融入地理问题的情境中,并在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中,逐渐提高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判断能力[6]。

例如,在为学生介绍地球表面形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地球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地震的产生源头是什么?”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六大板块的运动示意动画图,将板块的运动过程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二)角色互换,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开展角色互换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7]。

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认识地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扮演“小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地理知识,然后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这样,扮演“小老师”的学生会在上课前进行充分预习,为“上课”做好准备,而其他学生由于要提出问题,也会积极进行预习,以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取地理知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地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培养学生提取地理知识规律的意识,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地理教师在上课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地理重点知识,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具有多样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积极创设充满活力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开展问题情境教学,從而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杨珊珊.基于情境教学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63.

胡建仓.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实践[J].名师在线,2020(12):17-18.

李静静.有效情境,高效教学: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高考,2020(06):67.

郑荣松.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当代教研论丛,2019(04):86-87.

姚剑波.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0(52):78.

常海丽.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8(06):48.

朱菊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9(02):58-59.

作者简介:吴宏亮(1983.2-),男,江苏南通人,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创设素养情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