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

2021-10-11 02:51杨荣丽吴晶晶郑青雯王艳华
医学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护理

杨荣丽 吴晶晶 郑青雯 王艳华

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现如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经济的提高导管材质以及穿刺的技术,都所提高,但仍有感染发生。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是为了更好的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为此在本次调查中探讨引起感染的因素,希望为了临床护理的完善起到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护理;感染;中心静脉导管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其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涨,为了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降低感染发生率,在本文中将探讨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详情如下。

一、概述CVC-RI

CVC属于血管内导管之一,导管置入后是否存有皮下隧道,可将皮下隧道分成非皮下隧道式导管、皮下隧道式导管,而中心静脉导管经常应用穿刺的位置为肱静脉、头静脉、股静脉、颈内、锁骨下。CVC-RI属于患者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和导管有关局部或者全身发生感染统称,其局部感染指患者在置入导管局部组织或者皮肤出现感染情况,包含置入位置以外感染、隧道感染、腔隙感染,依照血管导管有关感染概念,与CVC-RI有关定义还包含了如下:(1)导管有关的血流感染:患者在留置血管内装置以后发生菌血症现象,患者至少有一次静脉血液的培养结果为阳性,同时有感染临床症状,如血压降低、寒颤、发热等,同时没有明显血流感染源[3];(2)临床出口位置发生感染:穿刺点即为临床出口位置,在穿刺点2cm之内有硬结、红斑等现象,有触痛感,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其他感染症状或现象,例如出口位置溢脓、发热等;(3)导管病原菌定植,是指导管皮下部分或头部以及导管接头位置,通过培养半定量或定量,培养结果显示为存有微生物生长。

二、分析感染相关因素

经过分析和探讨,引起感染的因素和穿刺有关,具体如下。

(一)和选择穿刺位置相关

常用的穿刺位置为股静脉、颈静脉、锁骨下静脉,但根据我院研究结果证实:股静脉感染率为17.0%、颈静脉感染率为11%、锁骨下静脉感染为率5.3%,股静脉、颈静脉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其中颈静脉置管有的感染率较高,颈静脉离发际比较近,在口咽分泌区附近,不易遮挡穿刺位置,容易被汗液、口腔分泌物、鼻腔分泌物所污染,而颈静脉因颈部的活动幅度、力度较大,容易致使敷料脱落、错位,导致穿刺位置无菌环境被破坏,导致感染;而股静脉靠近会阴位置,皮肤存有较多的寄生菌,同时有大量的排泄物,因此受到污染引发感染,由于部分的特殊性,容易造成脱出,增加感染的机率。

(二)和穿刺位置皮肤消毒不彻底相关

导致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来源为皮肤致病菌,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当穿刺位置皮肤的寄生菌,在置管以后或穿刺的过程中依附导管的便面侵入到患者的血液中,可以引发感染,但根据我院研究结果证实,选取1025例患者进行CRI调查,致病菌感染占CRI25%-28%,并得知穿刺位置寄生菌能够在留置过程中以及导管过程中、穿刺过程中通过表皮组织间隙以及依附导管的表面侵入,并沿着导管的长度移动,在导管表面渗出液毛细的作用下,在1h之内就能够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引起菌血症。

三、控制和预防感染

(一)无菌操作规范化

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我院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应改善操作的环境,保证单位、病室清洁干燥,降低人员的流动性,对患者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按时按需通风,每日通风次数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为每隔一日消毒一次,对病房空气进行监测,每两周进行一次;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或导管插入以后,在使用时容易出现血液溅落的现象,而且发生率较高,对环境造成污染,护理人员应使用剂量为0.5%-110%的效氯消毒液对溅落物以及污染物品进行擦拭[4]。(2)对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改进、完善,医生、护士及时清洁手部是预防病原菌扩散关键的因素,医务人员的手及时清洁是防止病原菌扩散的关键, 执行者在执行操作以前,将双手彻底的清洗,清洗的时间不得低于2min;同时要佩戴无菌手套、帽子、一次性口罩;局部使用消毒棉球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不能够低于15cm,在消毒后30s可以进行穿刺,同时将消毒洞巾面积扩大至50cm-60cm。

(二)选择适合导管

在导管的选择中,适合的导管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脱落机率,我院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选择:(1)选择管径合适单腔导管,导管腔数、管径以及导管硬度、直径、各腔的间沟对感染发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我院研究结果证实:单腔插管感染率为3.5%、双腔插管感染率为5.2%,因此在导管的选择中应尽量选择硅胶孔径较细的,对血管周围组织以及血管壁损伤较小,由于三腔导管、二腔导管的静脉通道较多,因此提高了接头污染机会,因此在导管的选择中应选用单腔导管。

四、合理选择置管部位

(一)排除置管困难

对患者进行置管时应选择损伤危险较小的位置,同时在置管前对患者实施评估,对存在瘢痕者、局部骨骼畸形、置管部位手术史、置管失败史,可能发生置管困难,因此应选择其他的路径。

(二)置管部位和感染关系

颈部、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为此在置管时应选择没有破损的皮肤位置以及皮肤没有痛感、肿胀、红肿,并将曾经失败位置进行排除,因此颈内静脉、锁骨下为置管最佳位置。

五、预防和控制导管内感染

(一)保证输入液体是无菌状态

配制液体的时候执行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且应现配现用,在液体输注时,应使用一次性的输液输血器,并且每日将输液器更换一次,在输注营养液或者输血制品后应立即将输液器更换。

(二)对管腔暴露次数进行控制

在进行密闭式输注时应降低输液管接头、取下硅胶管次数,同时要检查肝素帽拧紧程度,如果有松动现象,应立即更换。

(三)将导管妥善固定

降低导管移动程度,能够降低微生物的入侵,降低損伤部位程度,在置入导管以后,应采取缝线将其固定在皮肤上,并且在每一次换药以后,观察缝线是否脱落,同时将其妥善固定;每次对敷料进行更换时,应小心揭开敷料,避免牵拉肢体、穿刺位置。

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治疗中以及广泛的应用,感染发生机率上升,发生感染和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低以及基础疾病变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置管医生职业素养、选择合适导管材料、置管位置等方面进行,同时提高护理效率,加强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置管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张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饮食保健,2017,4(27):33-35.

[2] 冯然.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探讨[J]. 医药论坛杂志. 2015(07)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