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某中学一起H3N2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2021-10-12 14:01张晓峰尤爱国安勇进崔法曾唐群章孙长青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三门峡市教学楼流感

张晓峰,尤爱国,安勇进,崔法曾,唐群章,孙长青

(1.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三门峡 472000;2.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16;3.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途径容易实现和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再加上病毒抗原极易发生变异,为该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1-2]。在人群聚集性的场所如果防控措施不及时、不到位,极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甚至暴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能否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地处置疫情是疾控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新时期疾控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5]。2019年12月7日—14日,三门峡市陕州区疾控中心疫情监测人员发现该区某实验中学报告多例流感样病例。为查明原因,控制疫情,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了现场调查处置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三门峡市中陕州区某实验中学流感样病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咽拭子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该年度流感哨点医院监测资料。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1)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依据。(2)确诊病例:流感样病例中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者。(3)暴发:1周内,在同一个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为流感样病例暴发,达到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经县级疾控和卫健委部门确认后,需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

1.2.2现场调查 依据病例定义在各班班主任的帮助下开展病例搜索,采用国家统一的流感样病例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查看该学校学生缺课记录,并调查缺课原因。

1.2.3实验室检测 由该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RT-PCR方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Epidata 3.1和Excel 2010进行数据建库。运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重点统计指标为罹患率,并对不同年级的罹患率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中学基本情况该中学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为国家公立学校,拥有新、旧两栋教学楼和集体宿舍楼一栋,学生主要来源于本辖区,以封闭寄宿制管理为主。该学校七年级至九年级共33个班级1 564名学生,教职工140名。每个年级11个班级,各班级人数大于45名,班级内学生密度大。

2.2 病例情况首发病例,女,13岁,八年级6班学生,为学校寄宿制学生。于2019年12月7日上午10时出现发热,伴流鼻涕、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最高体温达38.7 ℃,无流感疫苗接种史,发病前1周内无与类似流感样患者或禽类接触史,无外出史,家中无外来人员,父母身体健康。经医疗机构就诊后,初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10日体温恢复正常,12月14日已痊愈。12月13日采集咽拭子样本经核酸检测呈H3N2阳性。

2.3 流行特征

2.3.1时间分布 该次疫情发生时间在12月7—14日,持续时间8 d。首发病例出现在12月7日,此后每天都有新发病例报告,12月10日出现发病高峰,随后发病人数减少,12日又出现了次高峰。见图1。

图1 三门峡市某实验中学12月7—14日45名

2.3.2空间分布

2.3.2.1年级分布 全校三个年级均有病例发现,主要集中在七、八两个年级,这两个年级的流感样病例共占总病例数的80.00%(36/45)。其中,八年级的罹患率最高(4.49%),九年级的罹患率最低(2.89%),不同年级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540)。见表1。

2.3.2.2班级分布 该校33个班级中22个班级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七年级9个班,八年级8个班,九年级7个班。七年级4班的罹患率最高(14.58%),其次为八年级8班(9.62%),第三为七年级3班(6.12%),最低为八年级6班(1.89%)。见表2。全校流感样病例班级罹患率前3名的班级中,七年级的3班、4班均在新教学楼,八年级8班在老教学楼。见图2。

表2 三门峡市某实验中学45名病例的班级分布

图2 三门峡市某实验中学老、旧教学楼平面图

2.3.3人群分布 45例流感样病例中,男22例,女23例,男女比例约为0.96∶1;发病年龄为11~15岁,中位数为13岁。其中,13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8.89%(22/45),其次为14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24.44%(11/45),再次为12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20.00%(9/45),这3个年龄段共占总病例数的93.33%(42/45)。

2.3.4因病缺课情况 2019年12月7—14日,该市某实验中学,7—8日周末休息;9日缺课4人次;10日缺课13人次;11日缺课12人次;12日缺课9人次;13日缺课10人次;14日周六休息,累计缺课46人次,平均因病缺课时间为1.01 d。

2.3.5流感疫苗接种史 所有病例均否认有疫苗接种史。

2.4 实验室检测结果现场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11份,结果显示,7份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余4份均为阴性。2019年1—12月,三门峡市流感样病例哨点医院的病毒毒株检测结果显示,1—3月第2周以甲型H1N1为流行的优势毒株,共检出83份;3月第3周—5月主要是以乙型流感流行的季节,共检出11份;11—12月逐渐变成了乙型流感和甲型H3N2共同存在季节,进入12月甲型H3N2逐渐变为优势毒株。见图3。

图3 三门峡市2019年1—12月流感哨点监测医院

2.5 临床表现45例均有发热100%(45/45)、流涕93.21%(42/45)、咳嗽87.62%(39/45)、咽痛79.71%(36/45)、打喷嚏52.55%(24/45)、鼻塞48.91%(22/45)、头痛32.77%(15/45)、畏寒26.23%(12/45)、腹背酸痛18.81%(8/45)、四肢酸痛13.33%(6/45)等症状,所有病例均无出疹和肺炎等并发症症状,无住院治疗和死亡病例。

2.6 控制措施根据本次疫情的规模和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1)隔离病例,对症治疗。对在该校发现的所有流感样病例进行管控和隔离治疗,症状消失且体温恢复正常48 h后,经过医生评估,病例才可返校上课。(2)加强病例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新发病例,做好缺课、发病学生的追踪管理,掌握发病学生病情进展。(3)改善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和宿舍空气流通,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紫外线灯照射对所有班级和宿舍每日进行2次消毒。(4)加强健康教育。采取微信、宣传画、大屏幕和板报等多种方式宣传流感防治知识,12月14日后未出现新发病例,疫情得到控制。

3 讨论

基于病例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判断这是一起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流感暴发疫情。该起暴发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的特点。8 d内全校66.67%(22/33)的班级均有病例报告,并且分布在学校仅有的两栋教学楼。3个年级中,八年级的罹患率最高,这是因为该起疫情的首发病例在八年级6班,得了流感后无及时隔离就医,带病上课,随着同学们之间的频繁流动,感染了较多的病例。值得注意的是首发病例的班级,除了本人发病确诊外,其他班级人员无病例发现,提示八年级6班可能存在隐性感染病例;全校22个班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老教学楼15个班,新教学楼7个班,说明新、老教学楼班级同学可能在楼道、操场、食堂和宿舍等场所存在着交叉传染。这提示学校平时要加强对校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

根据该起疫情的特点和现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此次疫情的暴发主要有以下原因。(1)该市12月份正值秋冬季流感流行季节,且以H3N2亚型为主,加上H3N2亚型流感潜伏期短,致病力强,为此次疫情的传播奠定了客观条件。(2)该学校人员相对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接触频率较高,只有两栋教学楼,基本上都是大班级,一旦病例发生后,很容易发展为聚集性疫情,假如防控不及时,极易产生暴发疫情。(3)该学校平时对流感等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意识较为淡薄,学校未配置专门的校医,未制定和落实有效的疾病监测制度,一旦有传染源的存在和发生,不能及时发现和管控病例。

直至目前,我国和全世界仍处于甲型H3N2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的局面[7-8]。此次暴发疫情与该市流感12月份主要以H3N2亚型病毒为优势毒株这一监测结果相一致。因此,在流感流行的高发季节,建议疾控部门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对疫情趋势进行分析和研判,针对流感毒株的变化情况,及时告知可能产生暴发疫情的场所和人群,提前部署和落实防控措施,必要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主动免疫,从而避免疫情的暴发。

关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暴发的新闻和报道屡见不鲜,已经成为集体单位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9-11]。因此,迫切需要在学校等高危场所建立运转高效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并完善和加强卫生、教育等政府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按照国家《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的相关要求,一旦发现有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

猜你喜欢
三门峡市教学楼流感
流感大作战
基于昆明高校教学楼采光质量的窗墙比优化研究
赵杰摄影作品欣赏
三门峡市关工委部署春节期间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小心,流感来了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小心!流感来了
马小逃和巴比巴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