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大主题活动的对外摄影报道

2021-10-12 07:11徐讯
对外传播 2021年9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

【内容提要】重大主题活动的对外摄影报道作为一种传播形式,有其叙事方法和特点,符合受众心理的对外摄影报道更易于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有助于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研究新时代重大主题活动对外摄影报道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就是要探索符合新时代特征和对外特点的传播规律。成功的重大主题活动摄影报道,能够突出大国领袖、彰显大国之治、展示大国实力、诠释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

【关键词】重大主题 摄影报道 对外传播

重大主题活动是指人们通过举行会议、庆典、纪念等形式,产生重大决定、造成深远影响的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两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庆祝大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以及近年来在华举办的国际峰会等,都属于重大主题活动的范畴。

重大主题活动的对外摄影报道,就是对这些重大活动以及围绕活动所延伸的、为受众感兴趣的相关内容,用摄影报道的方式向外部世界作介绍的一种传播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形象记录手段固然有其呈现的客观性,但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同样有其叙事方法和表达方式,符合受众心理的视觉表达更易于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成功的对外摄影报道就是要求我们用受众易于接受的视觉表达方式进行传播。研究新时代重大主题活动对外摄影报道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就是要探索符合新时代特征和对外特点的新闻摄影传播规律。

重大主题活动是重要新闻信息的载体,重大主题活动的对外摄影报道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做好重大主题活动对外摄影报道有利于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图片报道为主、图文并茂的中国国家画报《人民画报》和英文《中国画报》在重大主题活动的对外摄影报道中,具有形象表达优势。作为在《人民画报》多年从事摄影采访工作的新闻摄影从业者,笔者曾参与过一系列重大主题活动的摄影采访工作,在此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分享点滴心得和体会。

一、核心报道:突出大国领袖

在重大主题活动对外摄影报道中,《人民画报》在封面及内页相关报道开篇主图等重要位置突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大国领袖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同采访党的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发表讲话;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同与会外国领导人在一起;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同与会外国领导人在一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乘红旗牌检阅车驶过金水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同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步出会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全体大会……一个个重大主题活动的高光时刻,笔者通过环境、角度、姿态、步伐、表情、瞬间的选择,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沉稳、自信、睿智、亲和的大国领袖风采,用视觉语言进行对外传播。

二、个体故事:彰显大国之治

作为重大主题活动,五年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每年一次的全国两会无疑是最重要的。党代会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全国两会决定着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法律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既是中国人民关注的大事,也是世界解读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

在人民大会堂采访大会,首先要立足会议议程的程序性报道,准确报道大会发出的各种信息。用摄影报道的方式对外介绍党代会和全国两会,要在形象上下功夫,抓住大会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会议的特征。

从会议形式上看,党代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画面相似。但对会场和其程序细加观察,就会发现不同会议各有特点:

首先,党代会有大会主题,大会会场二楼悬挂着大会主题的巨幅标语,使会场气氛更加庄严。党代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都是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但在表决时,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是通过表决器无记名表决,而党代会则是通过举手方式进行表决。此外,全国政协有委员的大会发言环节,而党代会与全国人大则没有。这些细微的差别,为摄影记者抓住大会特点、形象地对外报道大会创造了条件。

笔者作为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会场采访党代会和全国两会的摄影记者,在多年的摄影采访实践中,力求充分发挥摄影报道形象性强的优势,探索会议摄影的表現方法:拍摄大会的图片时注意通过参加大会的不同类型代表的形象差异来表现广泛的代表性;通过少数民族代表的照片可以说明中国的多民族国家特征;通过代表投票的图片传达民主进步的形象;通过代表按表决器来表达人民的意愿等等。

完成大会程序性报道的规定动作之后,就应该向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介绍会议背景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而,在摄影报道中仅用普通会议照片,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介绍给外国读者,并让读者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摄影记者从关照个体出发,寻找典型的代表,将他们依法履职、参政议政的故事和国家的政治制度相结合,讲述中国的制度设计和发展历程。

2002年,笔者在采访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发现山西代表团的申纪兰代表是继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一直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像她这样的全国人大代表当时仅她一人,于是开始关注她。2003年1月,全国人大公布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申纪兰仍然是代表,于是策划对她进行专访,通过她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对外介绍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年春节一过,笔者即前往山西长治平顺县西沟村,专访了这位传奇的全国人大代表,拍摄了封面人物。

申纪兰的家是西沟村一座很普通平房。采访中,记者以她年轻时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照片为环境背景为她拍摄的照片,以及她在院子里扫雪做家务等图片表现她几十年的代表生涯和独特经历。2003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2003年第3期《人民画报》的长篇人物报道《申纪兰:用半生见证中国民主进程》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庆典报道:展示大国实力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典是国家展示实力、人民挥洒欢乐的时刻。庆典活动对外摄影报道就是多角度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和中国武装力量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在天安门广场采访盛大庆典活动,现场随处是瞬息万变的画面,在宏大的场面中捕捉打动人心的细节瞬间,考验着摄影记者的观察力和化繁为简的表现力。

天安门广场庆典活动的摄影采访报道工作具有团队协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多角度呈现的特点。应该根据报道方案合理安排记者,明确每个位置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实现最佳的呈现效果。

庆典活动对外视觉表达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就是通过不同焦距镜头的运用,产生不同的画面感受和报道效果。摄影记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位置,做好构思和预判,通过中焦距镜头表现场景,通过长焦距镜头捕捉丰富的细节,通过广角镜头,配合周围环境,获得变化丰富的画面。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对外摄影报道中,《人民画报》摄影记者通过不同机位安排和不同焦距镜头的运用,使阅兵分列式在版面中呈现不同效果,产生不同的视觉表达。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高擎八一军旗通过天安门前,画面中天安门的元素有助于传达中国的形象;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兵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前,他们中有中国共产党抗战老战士,也有中国国民党抗战老战士,他们向天安门城楼庄严敬礼的画面感人至深;由坦克、战车、火炮、导弹、无人机等组成的地面装备方队,充分展示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来自俄罗斯等五大洲17个国家的军队方队或代表队,他们高举本国国旗、军旗,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精神抖擞地接受检阅,传递着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维护和平的共同心愿。

在近年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典活动中,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场面十分震撼。《人民画报》记者在采访中通过拍摄演练等方式进行周密采访准备,在每次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都拍摄到空中和地面现场一体、展示大国实力的现场图片。

四、主场外交:诠释大国责任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方位推进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2014年到2019年的五年,中国的“主场外交”更是异彩纷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BRICS)领导人厦门会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青岛峰会、亚洲文明对话会等一系列国际峰会相继在华举办。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各种多边场合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主场外交的特点主要是层级高、时间短、内容丰富。近年来,《人民画报》记者在峰会的对外摄影报道实践中,通过现场采访拍摄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前举行的工商领袖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主持峰会并作引导性发言以及峰会闭幕后出席記者会,向媒体发布此次峰会取得的成果和达成的共识等活动的图片,并请专家撰文,对主旨演讲进行深入解读。同时,刊发习近平主席与前来出席峰会的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合影和中外领导人共同出席峰会等图片对峰会进行报道。

每年春天,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一部分,在海南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也备受关注。自论坛2001年成立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每年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一起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谈人类命运共同体、谈改革开放、谈和平发展、谈合作共赢、谈新安全观、谈“一带一路”。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指明方向、凝聚力量。《人民画报》作为论坛的媒体合作伙伴,通过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亲切互动的照片,对外传递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五、历史文化:塑造大国形象

近年来,一系列国际峰会相继在华举办,世界领导人云集中国。作为主办地的城市也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这样的机会,通过摄影报道对主办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做深入挖掘和展示,有利于塑造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

2016年9月,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中国文化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示出独特魅力。峰会前,《人民画报》多次派记者前往杭州,对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做深入采访,在《人民画报》2016年第10期以《杭州:凡是过去 皆为序章》《马东峰:良渚文明守望者》等摄影报道,对外介绍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城市文化的对外摄影报道,要求摄影记者能够对城市文化元素进行高度概括,更加简洁地呈现其文化形象。在峰会相关文化摄影采访中,笔者通过拍摄城市的文化元素,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提炼和概括:杭州的湖、塔、桥、亭、台、园等景观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京杭大运河承载着千年历史,而厦门和青岛的特征则是山海环抱、中外相融、多元共生和文明互鉴。

徐讯系《人民画报》首席摄影记者

责编:吴奇志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新媒体时代区域媒体对外传播的创新和转型
《厦门日报》:联手华文媒体 讲好厦门故事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对外传播
媒介融合背景下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新常态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