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回家

2021-10-12 07:03齐昕筠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21年4期
关键词:离家交代异乡

齐昕筠

这世上仍有人在等我,等我回家。这凄风冷雨,仍有一座城市、一个家、一盏灯,在等我。

我出发离家的那天,福州正下着掷地有声、寒气逼人的冬雨,云重得凄风也吹不开,室内水汽爬满了玻璃窗。奶奶用她特地提早熬好的鸡汤煮了一碗热腾腾的太平面给我,又送我到楼下。爸爸妈妈开车送我去车站,看着我检票进站、过安检。到我拖着行李踏上通往候车厅的扶梯的时候,他们仍双双并肩站在安检口外,一直到我们再不能看见彼此。

每一次,每一次都是如此。总是要一路目送,直到再不能目送。我总是避免去想起,却又总是在思归时分想起,呼吸里都带着酸楚味。我有时想,于他们,又何必对自己这样残忍呢?

这是一场为人父母、为人子者都必须经历的阵痛,断裂之后则是彼此共历的一次成长。倘若这世上没有这样多情感的羁绊,也许就可以避开那些牵念与愧疚,“活着”这件事就仿佛褪去负重,会轻松许多,可我又舍不得这世上有那么多千里迢迢的牵挂,哪怕我从未同他们表达过我的舍不得。

出发的前一天,外婆给我打了无数个微信电话,直到最后一个我才接到。她在电话里反复念叨,要喝什么样的水,要吃什么样的食物,要如何穿衣,要如何照顾自己——与她上学期末时发给我的语音留言如出一辙。外婆学会用微信不过一年半载,多的是打微信电话,每每想与我讲话,又怕我在上课不便接听,后来妈妈干脆教她发语音。外婆不会说“发语音”,她管这叫“按住讲话”。学会“按住讲话”的第一天,外婆就发一条语音给我,交代这交代那,又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这次亦然。她该交代的都交代完毕后,又有些埋怨地说:“你怎么也不到我这儿来。”哪怕实际上我们不过两天前才刚刚见过面。我便答应她下次小长假就回家,她忙不迭跟上一句:“说好了啊,那我请你去喝茶。”——外婆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带我们这些小辈去吃茶点。

寒假回家时,妈妈叫我拉个一家三口的微信群,还偷偷同我笑,“你爸特别嫉妒你经常给我发消息,又不好意思问你为什么不给他发,到头来还要借我的手机看我们聊天记录。”我举双手鸣冤,“冤枉啊,他不是自己说不怎么用微信吗?”最后建了群,我似乎都能听见爸爸的偷笑声。

而奶奶,哪怕她平时从不说什么,放假时我说陪她去超市,她便开心;陪她看电视剧,她也开心。归家前或是离家前,她总会准备我最喜欢的菜。

我知道,我都知道。

短暂又漫长的别离弥合了少年时互不退让而撕裂出的鸿沟,我们彼此和解——与家人,与我曾经脚下的土地。

动车驶离我熟悉的站台,开往我不抱任何期待的目的地。它去往异乡的冬季和新的一轮未卜的困难。我总是在车驶离站台之时就开始想家。我终于强烈地感受到,多么奇怪啊,自踏上异乡求学的道路,家成了一年里只能短暂盘桓的驿站,而我成了故乡的异乡人。

我曾多么想要逃离,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想要把家园抛在身后,用大好青春的四年时光去看我向往的山川和世界。高三一年,大多数的时间被困在小小的一方书桌前,又总因为挥之不去的压力和屡屡的挫败导致的情绪与家人冲突,我自觉像笼子里被缚住翅膀的鸟。那时还有瑰丽的梦想,似乎看得到一片自由又灿烂的未来,无论如何肯定都要好过被囚在方寸之地,一心只想熬过这一年,挣脱出去。

最后我终于挣脱出去,却远没能到达梦想的城市。高考失意,让我彻底错失我所梦想的一切,而背井离乡之后的生活也全然不是曾经期待的模样。孤身在异地,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大脑里永远紧绷着一根不敢松开的弦。吃不到奶奶做的荔枝肉,也听不懂包围着我的当地絮絮的方言,它们筑起无形的围墙将我隔绝在外。冬天到了,街上的人群裹紧了衣服步履匆匆,高中生们把脖子缩在校服里,坐在妈妈的车后座。他们都在回家的路上。可我在人群之中茫然无措,偌大个城市,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到什么地方。我没有接纳它,而它似乎也没有打算接纳我。我终于真正理解那些古诗里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才熬了半年,我却已经熬怕了。

尽管我在家时也从未嫌恶过我的故乡,却还是在离开它之后,才真正觉出它给我的前所未有的强烈归属感。那里有我闭着眼睛都会走的街巷,有永远叫我牵肠挂肚的福州菜,有我最熟悉的乡音,叽哩哇啦填满我的耳朵,却让我会心地笑出来。热土难离。

有时不免惶惑,我汹涌的怀乡执念,到底是对“熟悉”带来的安全感的依赖不休,还是不过是对自己的挫败和孤愤的转移呢?

可我又真的想家。

前几天舍友病了,特别结实一姑娘忽然就病得软绵绵的,但病得再难受也不过是咬着牙不说话。晚上她到阳台给妈妈打电话,一开口忽然就带了哭腔。她哭得止不住,却在描述病情的时候依然说得很克制。我们其他人听到,心里也怪不是滋味。

她后来说:“本来不想打电话的,白白让她隔那么远还担心,可还是忍不住打了……”

独在异乡,我们都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学会独立处理好一切,可有时候情绪很大,大到撑破天地都不足以消解;情绪也很小,只要一个家,就被轻轻地接住了。

想起放假时,爸爸曾问我:“我同事他们都说小孩也就第一年想想家,之后就根本不想了。你明年应该也就不会这么想回来了吧?”他说话的样子带着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和讪笑。我嘴上笑他担心多余,可心里却难过得缩成一团。

可他不知道,心里的弦只有在家才会松下来,终于得以再做回任性的小孩。友人琰琰說:“回家就是水果总会以削好的方式出现在自己面前。”

于是我明白,我的怀乡,也是恋家。

故乡是无可替代的。

那里有我的家。我们彼此需要。

动车飞驰驶过闽江,家乡的风物在我的车窗外不断后退。在闪现中,我们交错,然后背向而驰——我在离它越来越远,我正离家越来越远。可离开家之后,我所经历的每一天,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走在回家的路上,都在一步一步地靠近它。

我拍了一张动图发给妈妈,江心岛缓缓向后滑过我的画面,青灰的天色下闽江水波涛依旧,亘古不变。每次回家,是它最先滑进我的视线,给我回家的拥抱;每次离乡,也是它坚守阵地,向我作故乡最后的致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妈妈一如既往地秒回:“这拍的啥啊?”

我哭笑不得,却在那一刻异常笃定——

这世上仍有人在等我,等我回家。这凄风冷雨,仍有一座城市、一个家、一盏灯,在等我。

万山红摘自《少年文艺》

猜你喜欢
离家交代异乡
离家的叹号
七绝·他乡月
火车
给我个交代
交代
交代
古拉格趣学
盗墓者的“交代”
复习随想
客居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