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情感,让教育自然发生

2021-10-12 07:05杨凌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7期

[摘要] 情感教育在中学教育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力家庭、朋辈和仪式等开展情感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其自主管理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渗透情感;借力活动;初中生教育;教育自然发生

党的十九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现阶段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多方借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综合素养的塑造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其情感素养和自制能力。

一、教育自然发生:情感教育与借力活动的意义

在教育管理中,学校的规章制度只是底线,起约束限制的作用。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综合素质,教育者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等情感素养,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教育从来不是老师一方的独角戏,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完善的教育不能顾此失彼,只有互相配合支持才能事半功倍。教师应立足学校教育,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设计活动策略,巧用沟通方法,向家庭、社会等他方借力,共同形成教育的合力,使管理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管理应兼具情感和借力,两者缺一不可。唯有建立在学生情感交流基础上的借力,方能使借力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柔化其心,促其思考,最终外化为行。

二、渗透情感:借力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

1.借力家庭,让亲情助力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背景底色。初中的孩子,尤其是住宿学校的孩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慢慢走向独立,开始彰显自己的个性,有些许叛逆,与父母的情感也会日渐疏离。但是,如果孩子注重亲情,与家长相处和谐,家庭教育依然能发挥作用,孩子在校的教育管理也不成问题。一则父母给予了孩子良好的教育,孩子容易受教;二则即使在校发生问题,老师也容易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和管理。

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巩固亲情,同时也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握手合作。

(1)“家书抵万金”活动

抓住学生阅读名著《傅雷家书》的契机,组织举办“家书抵万金”活动,进行亲子书信交流。活动中,同学们静静聆听家长给孩子写的一封封家信,情感的陶冶浸润、理性的熏染引导,悄悄地拨动了每个学生的心弦。随后他们给父母真诚认真地写回信,推心置腹地跟父母说说心里话。当亲子情感流动、沟通畅通有效时,教育也就发生了。

通过书信方式的亲子交流,学生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无奈,锐化了学生感受情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感情素养。家长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重建更深入的沟通方式。亲子关系更亲密、更和谐,教育的发生也就水到渠成。

举办家书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非常重要。阅读完名人家书,内心触动、情感涌动,此为契机;中考前夕,内心紧张疲累,此亦为契机。家书活动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因为每个学生的情感触发点未必相同。家书活动还可以定期开展,抓住孩子“需要”这一原则,适当指导,合理推进。

(2)“亲子共读”活动

教育的最好状态是共生。亲子、师生在共生中互相给予最真诚的陪伴,互相理解而得到成长。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追求的是亲子陪伴的生活方式,在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创设亲子和谐共进的氛围。共读可以是默读,也可以是朗读。共读要有仪式感,就必须要有结果的呈现。同读一篇文,用文字表达感悟;一起朗读,用录音记录声音,用文字呈现过程。

比如,我要求学生周末回家与父母共同朗读有关亲情、自然的课文或文章,发录音文件给老师,并完成周记。随后在班会课上讲评分享,倡导学生感受亲情、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

开展亲子共读,教师要注意精选内容,并随时关注亲子阅读的态度和体验,如果共读变成了负担,不能在阅读中感受彼此,则需调整方式或暂停活动。

2.借力朋辈,让友情助力教育

进入青春期,学生对认同感的需求更加强烈,非常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引导。但由于师长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使得自我意识彰显的孩子无法获得有价值的引导和积极肯定的认同。而师长看似“高高在上”的身份也使得孩子无法感受到平等。研究表明,朋辈支持能满足青少年情感的需要,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我抓住高考临近这一契机,在班级组织开展“给高三学长送祝福”的活动。我把正在读高三的上一届学生名字写在明信片上,然后随机发放给我现在执教的初三班级的学生,让学生给师兄师姐写字送祝福,并署上自己的班级姓名,然后我把卡片收回并转交给高三的学生。学生们非常期待学长的回信,回信中真诚的鼓励和劝诫,他们也会格外重视。同样的话从老师、父母口中说出,收效甚微,但同辈的师兄师姐写出来,能起到积极有效的鼓励和引导作用。

朋辈当然也包括同班级、同年级的同学,教师可以利用朋辈关系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匿名评赏”“交换礼物”“结对共进”等,让孩子们在朋辈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成长的正能量。活动既可以增强孩子的认同感、归属感、自信心,也能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借力仪式,让共情助力教育

新课改要求教师致力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素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仪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其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

教育者精心组织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是在举行一种仪式。《小王子》中说:“我们需要仪式。”仪式“使得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某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举行仪式,代表着人们对一件事尊重和认真的态度,意味着这件事很重要。仪式因其庄重感和画面感,让人感触更强烈、印象更深刻。

退队仪式上,孩子们把红领巾郑重取下戴在父母胸前,这意味着孩子告别童年走向青春,成长的感觉在那一刻是强烈的;比赛的颁奖仪式,是对孩子的点赞和鼓励,孩子的自信、乐观被唤醒;毕业典礼,意味着告别和启程,孩子的情感温度在那一声声的“再见”中被加热。

班级因为各种仪式活动而更有凝聚力,学生慢慢具备共情的能力,和同学、老师共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和情感态度。

班主任的教育想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就需要渗透情感。管理学生的前提是教育学生,只有教育好学生,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赖和班级归属感。在此基礎上,通过活动的方式,向家庭、朋辈、社会等借力,通力合作,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朝霞.探讨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杨凌玲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