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竞争力与发展策略

2021-10-12 14:56王宁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竞争力贸易

王宁

摘要:以HS分类下6位数编码的7种工业机器人商品贸易为对象,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和竞争力,并提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贸易的发展策略。首先,通过进口来源国分布、出口市场国分布、贸易差额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然后,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出口价格、产业内贸易度等指标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竞争力。研究发现:不同品类的工业机器人国际市场占有率差异明显,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出口产品低价挤占市场的现象亟待改变。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看,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且呈现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点。最后,从产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技术标准、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贸易;竞争力;策略

《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战略产业之一。正确分析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和竞争力对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建设工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HS商品分类下6位数编码的7种工业机器人商品贸易为对象,通过出口市场分布、进口来源国分布、贸易差额等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并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平均出口价格、产业内贸易度等指标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提出发展策略。

一、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

(一)出口市场分布呈现分散化特征,进口来源国分布较集中

根据HS(2017)商品分類,工业机器人的商品编码分布在84和85两章。其中,84章包括喷涂机器人(842489)、搬运机器人(842890)、多功能机器人(847950)和IC工厂专用机器人(848640)四种商品,而85章包括电阻焊接机器人(851521)、电弧焊接机器人(851531)和激光焊接机器人(851580)三种商品。

第84类工业机器人的出口,除IC工厂专用机器人出口市场分布较集中,2020年,前5位占77.79%的出口市场份额,其它几种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分布较分散,2020年,前5位出口市场国占出口市场份额均不足50%(见表1)。

第84类工业机器人的进口来源国则相对集中,2020年,前5位进口来源国的份额占70-80%左右,主要来源国是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见表1)。

第85类焊接工业机器人的出口市场也较分散,2020年,前5位出口市场国的份额均不足50%,主要包括越南、日本、韩国、印度等国(见表2)。

第85类焊接工业机器人的进口来源国十分集中,2020年,前5位进口来源国的份额占80%以上,包括德国、日本、奥地利、韩国、美国、意大利和瑞士等(见表2)。

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的上述特点可以通过工业机器人的产业特点进行说明。工业机器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属于垄断竞争市场,并向着寡头垄断市场的方向发展,核心技术由几个工业强国的一些大企业所掌控。具体看,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意大利、瑞典、新加坡等国是该领域的主导国家,日本的FANUC、安川、川崎,德国的KUKA、意大利的COMAU、瑞士的ABB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

(二)工业机器人总贸易额处于逆差,个别种类产品贸易额处于顺差

近5年(2016-2020)的数据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从总体来看,一直处于逆差。

2016年,7种工业机器人出口贸易额2,746,624千美元,进口贸易额5,612,423千美元,贸易逆差2,865,799千美元。2020年,7种工业机器人出口贸易额4,432,371千美元,进口贸易额7,237,760千美元,贸易逆差2,805,389千美元。

分类别看,个别类型的工业机器人贸易存在顺差。

喷涂机器人(842489)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2020年,贸易顺差704,883千美元。搬运机器人(842890)的贸易在2020年前一直处于逆差,在2020年变为顺差,2020年,贸易顺差为100,519千美元。多功能机器人(847950)的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20年,贸易逆差798,986千美元。IC工厂专用机器人(848640)的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20年,贸易逆差3,111,121千美元。

三种焊接机器人中,电阻焊接机器人(851521)的贸易在2020年前一直处于逆差,在2020年变为顺差,2020年,贸易顺差20,940千美元。电弧焊接机器人(851531)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2020年,贸易顺差111,962千美元。激光焊接机器人(851580)的贸易在2020年前一直处于逆差,在2020年变为顺差,2020年,贸易顺差166,412千美元。

以上的数据表明,从总体看,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缺乏竞争优势,但分类别看,个别类型如喷涂机器人贸易存在竞争优势;从趋势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竞争力在增强。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不同品类工业机器人国际市场占有率差异明显

国际市场占有率用一国某商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面将2010年、2016年和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近10年中工业机器人贸易竞争力及其变化。

先看84类工业机器人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情况。

喷涂机器人(842489)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10年是15.19%,居世界第2位。2016年上升为19.08%,仍居世界第2位,2020年上升到28.80%,超过德国,居世界第1位。

搬运机器人(842890)在2010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6.56%,居世界第4位,2016年为8.96%,居世界第3位,2020年上升到11.17%,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德国。

多功能机器人(847950)在2010年的市场占有率是1.91%,居世界第12位,2016年上升到3.36%,居世界第7位,2020年上升到4.94%,居世界第6位。

IC工厂专用机器人(848640)在2010年、2016年和2020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08%、9.69%和11.62%,国际市场占有率变化不大,一直居世界第4位。

在2010-2020年的10年时间里,84类机器人中的噴涂机器人(842489)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最大,超过10%,居世界首位。搬运机器人(842890)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了5%,居世界第2位。而多功能机器人(847950)和IC工厂专用机器人(848640)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缓慢。

再看85类焊接机器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情况。

三种焊接机器人中,电阻焊接机器人(851521)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变化不大,在2010年、2016年和2020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24%、6.17%和7.29%,2020年居世界第5位。电弧焊接机器人(851531)在2010年、2016年和2020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5%、6.84%和13.01%,2020年居世界第3位。激光焊接机器人(851580)在2010年、2016年和2020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48%、9.86%和21.65%,2020年居世界第2位。

在2010-2020年10年时间里,85类三种焊接机器人中,电弧焊接机器人(851531)和激光焊接机器人(851580)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较大,提升幅度均在10%以上,而电阻焊接机器人(851521)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几乎没有变化。

(二) 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有待提升

从世界范围看,工业机器人产业属于垄断竞争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异反映出产品的科技含量。下面将我国出口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平均价格与主要工业机器人生产强国产品的出口平均价格进行比较。

工业机器人贸易强国主要包括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意大利、瑞士、新加坡等国,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代表性,选取日本、德国和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另外,个别类型工业机器人出口贸易数量数据在某些年份、某些国家缺失,仅对存在数据的年份和国家进行比较。

2018年,中国出口的喷涂机器人(842489)的平均单价为0.28美元,而美国出口的平均单位为43.75美元,价格差距在100倍以上。

2018年,中国出口的搬运机器人(842890)平均单价为0.34千美元,而德国和日本的出口平均单价均为19.09千美元。美国的出口平均单价均为1.42千美元。2018年,中国搬运机器人平均单价相比日本、德国差距在10倍以上,而与美国的差距也有4倍之多。

2018年,中国出口的多功能机器人(847950)平均单价为4.39千美元,而德国出口平均单价为25.61千美元,日本出口平均单价为14.43千美元,美国的出口平均单价为25.49千美元。中国多功能机器人的出口平均单价是德国的1/6、日本的1/4、美国的1/6。

2016年,中国出口的IC工厂专用机器人(848640)的平均单价为4.55千美元,而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出口平均单价分别为64.02千美元、58.81千美元和42.74千美元。中国出口IC工厂专用机器人(848640)的平均单价与德国、日本和美国相比,产品价格差距高达10倍以上。

2018年,中国出口的三种焊接机器人的平均单价分别为0.63千美元、0.19千美元和0.08千美元。美国的出口平均单价分别为7.61千美元、2.36千美元和17.62千美元。中国与美国相比,出口价格存在10倍以上的差距,尤其是激光焊接机器人(851580)价格差距高达100倍。

总体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口平均单价与日本、德国和美国有非常大的差距。虽然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中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产品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与工业机器人强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行产业升级是中国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出口产品低价挤占市场的现象亟待改变

工业机器人同类产品价格差距折射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以低价挤占工业机器人低端国际市场的特征。虽然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国际市场占有率在近10年内跃升,但这种竞争力是通过低价占领低端国际市场的方式获得。比如,2018年,中国出口的搬运机器人(842890)平均单价是日本的1/50、美国的1/4;多功能机器人(847950)的平均单价是德国的1/6、日本的1/4、美国的1/6。从生产企业的角度看,低端市场路线意味着低产品价格、低产品附加值和低利润率,其结果只能是过度竞争和产业整体利润率的下降。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随着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等的上涨,仅依靠数量扩张的出口贸易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不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政府机构应进行顶层设计,避免无序竞争,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作用,行业企业、研发机构应协同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改变依靠低价占领低端市场的贸易路线。

(四)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且呈现垂直专业化分工特征

从世界范围看,工业机器人产业属于典型的垄断竞争行业,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特征显著,这个特点导致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从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数据看,同类产品的进口额与出口额均较大,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用贸易差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作为产业内贸易程度的衡量指标,该指标的绝对值越小,产业内贸易程度越大。2020年,7种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内贸易度为24%。其中,搬运机器人的产业内贸易度最大,为4%。电阻焊接机器人的产业内贸易度较大,为11%。而IC工厂专用机器人和多功能机器人的产业内贸易度较小,分别为70%和62%。其它工业机器人产业内贸易度居中。

从产业内贸易的类型看,中国工业机器人贸易呈现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征。垂直专业化分工是指不同国家生产同类产品时,产品的档次和面对的细分市场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可以用同类产品的进口价格和出口价格比较来衡量。上文的分析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较低、主要面向低端市场,同时主要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进口价格、档次较高的产品,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看,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征明显。

三、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发展策略

从对我国工业机器人贸易格局与竞争力的分析中看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出口产品价格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生产强国相比较低,以低端市场的占有为主。《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工业的发展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即不走低端路线,坚持依靠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依靠质量和品牌实现产业的升级。为了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品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出以下几点发展策略。

(一)以核心零部件研发为引领,协同创新完善产业链

工业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是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国在该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与该产业强国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相比,在技术研发投入、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技术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缩小的,需要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取得突破。我国应继续加强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作为研发机构应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坚持市场导向的研发路线,作为政府机构应该为研发机构提供长期的资金资助和政策支持,作为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应该秉持长期的发展战略、抛弃因为短期利益而放弃研发的短视思想和行为。

创新模式方面,应以协同创新的模式加快产业链的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多个产业相融合的产业,其发展需要跨行业的合作、创新。同时,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等上游环节,机器人本体制造等中游环节和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等下游环节,位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生产环节上的企业需要密切协同才能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创新的实现。纵向、横向产业链中的企业、各类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最终产品使用者,共同确定研究目标和关键技术问题,分工合作,形成创新网络,有助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以重点产品线为发力点,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

比较优势原则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一國应依据其资源禀赋、技术优势等选择其产业方向、确定细分目标市场。就目前的工业机器人世界市场看,日本在多功能机器人的优势显著,德国在喷涂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和三种焊接机器人的生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我国应依据人力、资本等资源禀赋和技术条件,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产品作为产业升级的发力点,确定主攻方向,培育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工业机器人的某一种或几种细分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产业组织结构上,要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合的产业集群。一方面,对于大企业要加以扶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形成行业龙头、创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要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由大企业组织创新网络,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成长。当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大型企业有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广州数控设备等。另一方面,要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竞争力强、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小巨人”企业,承接大企业的外包,为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形成大企业、中小企业专业分工、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以智能科技为重心,形成竞争力突出的重点产品线

我国机器人产业应该发挥协调、合作和资源集聚的优势,集中力量于重大基础前沿技术及新一代机器人系统集成研究,加强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创造和创新为基调,提升我国机器人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以高性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核心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为目标,集中产、学、研的资源,协作攻关,有效支撑我国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难点,全方位提升国产机器人的国际竞争力;以智能化、协调化、体系化、标准化和模块化为核心,研发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器人产品与系统,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中高端化进程,走出低水平重复和低水平竞争的困境。

(四)以国际标准为基点和保障,应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

工业机器人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国把它作为战略性产业之一来发展,实施贸易保护是必然现象。由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对核心技术的依赖性强、同类产品的差异化明显,在国际贸易中重点应对的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关税措施对贸易保护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国际标准是各国技术标准的基准,一方面,要以国际标准为基准规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机构、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工业机器人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作为出口贸易的保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10218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IEC 61000、IEC 62061标准等都是机器人产业的通用国际标准。

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除了要遵循国际标准外,还应研究各个国家、各个区域的技术标准。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机械电气设备,各国对其产品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以满足人身健康安全、电磁兼容等要求,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技术标准有着显著差异。比如,出口欧洲市场的工业机器人产品,需要符合欧盟机械电气类产品的机械指令2006/42/EC、电磁兼容指令2014/30/EU、低压电气设备指令2014/35/EU等多个指令标准,并通过CE认证。而出口到海湾标准化组织成员国时,需要进行GC认证。我国政府机构、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应在工业机器人技术标准、检测认证等方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机械电气产品与电子产品相结合的产品,其使用年限较短,废旧产品的处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各国对于工业机器人产品在设计、制造、能源利用、回收等环节已经、正在和将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以应对工业垃圾引起的环境问题。所以,绿色环境贸易壁垒也是工业机器人出口将会遇到的问题,应完善工业机器人行业生产标准,走绿色发展之路。

(五)兼顾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产业人才,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工业机器人行业既需要行业精英,也需要大量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技能性人才,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以“双一流”院校、研究机构为主体,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人才、培育行业精英。另一方面,以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为主体,培养以能工巧匠为特征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上,应加强国际交流,选拔优秀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交流,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应进行激励机制改革,引进海外机器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在行业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应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观、企业实践等教学内容,实行按企业岗位设计“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数字经济转型和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模块化、标准化的融合发展,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机器人技术也将在新技术革命中与其它各类技术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使发展更具前景和活力。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新型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和贸易方面,要丰富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种类,完善我国工业机器人谱系建设,做到与国际并跑。企业要抓住市场机会,提高机器人研发水平,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提高中国机器人产业在世界同行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春春.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产业链及发展模式分析[J].互联网经济,2019(1-2):32-37.

[2] 董桂才.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11):30-40.

[3] 林晞莹,杨忠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J].质量探索,2019(4):37-42.

[4] 徐长生,刘晓翠.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2019(6):22-25.

[5]杨千河.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进产业升级[J].宏观經济管理,2021(3):78-82.

[6]邢琳.标准检测认证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J].质量与标准化,2020(2):1-4.

[7]甘学沛.专利视角下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机会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4):64-64.

[8]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国际竞争力 助推制造强国建设[J].经济界,2018(2):17-19.

[9]中国工业机器人:乘科创板东风破千浪[J].智能机器人,2019(3):23-25.

[10]陆立军.崇大海机器人产业不能重走传统产业老路[J].企业研究,2015(8).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竞争力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基于虚拟样机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液压夹持器的设计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日本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基于SolidWorks的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系统分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