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线损管理技术探析

2021-10-12 17:45秦丽雪
科海故事博览·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线损管理技术电力营销

秦丽雪

摘 要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电力单位也取得了良好发展。电力营销、电力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改善,线损管理作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加强线损管理,可以明显降低线损,提高电力单位的营销质量,使电力单位获取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电力单位线损管理技术,展开具体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电力营销 线损 管理技术 计量设备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6-0035-02

线损问题通常存在于电力单位发展进程之中,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营销管理工作,因此线损管理工作受到了电力企业单位的高度重视。若是想要有效加大对于电力营销的线损管理,则应当充分掌握导致电力出现线损的原因,并对其展开全面分析、提出有效对策,才可以有效提高电力营销线损管理工作质量。

1 线损与线损率的真正内涵

电力网络于传送、分配、管理电能的各个环节中所形成的损失,线损电量占据供电所电量比例则是线损率。线损于管道线路的方向上出发,能够划分为管理理论、定额统计、线损这几种方式。理论线损则主要指的是电力网络在进行分配和输送进程中,有供电设备的各个参数信息与电力网负荷请实际情况进行决定,这些电能消耗是无法有效防止的,管理线损主要指的是电力营销过程中人为操作因素,计量装置之中存有的误差等诸多方面而造成的损失,统计线损则是售电量与供电量之中存有的差异,上级考核下级线损计划指标的关键形式。定额线损主要是目前实际水平与历史水平相结合的,一种测试负荷潮流变动与周期电网结构等预测形式与降损形式,线损管理工作部门则是以上述内容作为考核的关键标准,电力工作部门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损失,则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着此方向进行

发展。

2 提高电力营销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

若是无法对电力线损展开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则会对我国社会与电力企业单位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与经济损失。首先,由于电力线损会导致电力导体出现发热的情况,使得外绝缘原材料加速老化,以及绝缘程度大幅度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缩减电力设备的应用年限。如此一来,不但加大了电力企业单位的资金成本,同时还会容易使配电系统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情况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为国家与电力企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其次,电力线损会导致电能出现损失与浪费的情况,不但不益于我国能源的应用,同时也会为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因此,对电力营销线损管理工作展开高度的重视,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对策对其展开管理,踊跃提高线损管理质量与效率是极为重要且必要的。

3 电力营销过程的线损管理应用技术

3.1 有效提升自动化计量终端工作在线率

在线损管理工作之中,自动化计量系统的运行,能够有效采集相应的数据进行存储应用。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相关工作人员要求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进行有效提高,工作中的自动化终端相应在线工作率,能够对线损的数据统计工作进行直接的影响,信息采集的质量和其在线率是正比关系,展开应用其系统的全过程范围内,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随其现有的管理运营模式优化创新。必须在当前的运营模式基础之上,在加入自身工作上的管理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和融合到自身的应用程序之中,促进工作开展的效果和目的更加完善,充分保证开展线损统计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集的效率和应用效果更加符合要求。现阶段的科技发展比较快速,新型的科技内容能够给很多行业领域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变革和更新。[1]

电力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在其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对企业进行一定的强化。通过新设备、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和熟练的应用,让计量自动化终端方面的应用有效提高在线率,在引进新设备和技术的过程中,要切实了解引进内容的融入添加效果,以及其电力企业内部的普及应用工作,让工作人员对其新技术设备运用的原理和效果有效掌握,精确地把握运用功能的作用,避免造成因为操作人员的失误产生异常线损出现问题。另外,还要通过新设备技术的应用,完善现有的计量自动化终端应用功能,保证其终端的应用有着更加健全的功能和效果,最大限度把运行过程的故障问题发生概率降低,让终端的应用过程安全稳定地工作。优化终端的全过程之中,必须将现有的终端基本工作环境和效果保证有效,在其基础之上,开展相应的电力企业优化内容,对结构的设计进行精细化改革创新,确保其结构更新后能让终端应用更加的有效和稳定,运用到工作的过程之中,充分满足营销活动的各项开展需求,不仅可以将其在线率显著提高,还能降低终端在运行中的各种故障出现概率,以此满足了用户对个性化方面的应用需求。[2]为此,电力企业对于新型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保证以及促进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工作效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良性助益。

3.2 对计量设备进行实时更新

电能表在长時间使用的情况下,则会出现极大的偏差,而且还会大幅度降低其精确程度,从而导致大量电能出现耗损情况。因此,在对电网展开改造进程中,还应当着重加强对计量装置进行更新,大范围普及新兴电子电能表的运用,新兴电子电能表具备小电流、高精度、强超载等诸多性能的数字电能表,可以科学、合理的降低所损耗的电能,同时也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动化抄表。除此之外,应用这类型集中抄表系统时,不但能够有效防止出现估抄或者是漏抄的情况,还可以让抄表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明显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2]

3.3 对抄表环节进行监督

首先,应当对抄表人员展开集中、全面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此保证抄表人员在进行工作过程中,可以严谨依照计划的要求标准来展开工作,同时对各电力受众的用电数据信息展开全方面的记录。不但需要确保抄表信息数据和电表信息数据一致,同时还应当依据电力受众的具体运用情况,来对数据信息展开全方面的分析,进而对是否存有线损较大等多方面情况展开掌握。在实际进行工作进程中,还应当对一部分异常的信息数据展开认真记录,为了能够有效确保抄表人员操作更为规范,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当对抄表人员的工作行为展开踊跃的检查。一旦抄表人员存有错抄、漏抄、估抄等不良行为,则应当及时对抄表人员展开严格处罚。若是抄表人员的绩效较好,则可以制定有关的激励对策,以此来激发出抄表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要能够有效保证抄表人员可以严格依照有关要求标准展开抄表操作,更好地提升信息数据运用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大幅度降低线损异常的情况出现。

3.4 加大电网技术培训,减少线损问题出现的可能

在电力工程项目展开实际建设进程中,有关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则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来加大电力系统安全风险预防思想意识的建设工作。近几年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电力能源输送技术取得了良好发展,电力企业单位建设的领先性、复杂性、繁琐性也越发明显。为了可以进一步避免电力系统项目在建设进程中出现不符合要求标准的情况,电力企业单位的有关负责工作人员则应当着重加强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转技术有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全方面提升电力企业单位有关技术工作人员的核心素养与专业技术。与此同时,也应当全方面提高电力企业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施工的思想认知,进而可以有效在展开电力工程建设进程中,减少电力安全风险事故的问题,并且对典型安全技术也应当展开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的干预。而针对人为技术性的破坏、恶劣天气、电力系统组件脱落等诸多技术问题而导致的电力系统安全故障情况,则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对其展开控制和干预,如此才可以有效保证电力企业单位系统可以在稳定、可靠、安全的状态下进行运转。

3.5 优化技术管理制度

如果想要将电力营销相应的线损管理实施工作进行提高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对过程的各项技术管理制定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制度,要将抄表内容工作进行合理的规范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抄表实施工作进行全面的动态情况监测,要进行台账制作和过程管理,提高资料准确有效的概率,增强计量自动化在线率的终端应用程序。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电力营销活动,相关线损问题的很多内容都是制度的执行没有有效进行或者制度的措施无法有效解决问题造成的,对于电力企业的配电网络运作的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制度的监理需要企业的管理成进行积极的监理并且监督有效的执行,对其配电网络运作的稳定性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执行工作过程中,无论是统筹全局的管理实施,还是细部工作的具体操作,都要有着合理的制度进行基础支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对制度的要求进行实际执行。要有效的对于线损问题执行相应各项有效机制,管理机制应该针对性的对线损工作作出一系列的执行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且对于制度的执行情况要监督并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对履行制度不严谨不认真的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促使其积极认真,并且奖励其表現优良的人员,促使工作的实施更加有效的执行制度的内容。

4 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多方位进行异常线损控制,有效严格控制线损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电力企业配置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技术能力,有效保证工作范围的业务能力足够解决相应问题,给企业的综合效益带来一定的保证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晓琪,丘美景.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0,04(01):274,284.

[2] 田宁.新时期电力营销信息化下线损的精细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4(16):46-47.

猜你喜欢
线损管理技术电力营销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智能化抄表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运用思考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浅析农村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建议
农网配电线路线损成因及降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