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叙事的多样性

2021-10-12 09:18刘爽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恩施湖北情感

刘爽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湖北的脱贫攻坚战结出硕果,为中国完成全面脱贫这一人类历史的奇迹贡献了湖北力量。为真实记录这段动人心魄的历史,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推出了12集声音纪录片《告别贫困》。

主题报道要发挥导向作用,离不开语言载体的精湛、精准表达。而《告别贫困》正是借助语言锤炼张扬广播声音传播优势,彰显“口述历史、声音档案”的人文关怀。

语言的情感表达具有冲击力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告别贫困》第一集《一个人的学校》,讲述的是湖北恩施大山深处苗寨老师冯万清的故事。

该声音纪录片的情感表达首先来自人物的语言,冯万清走访贫困学生时,发现一个孩子快要辍学,一句朴实的话直击人心,他说“我讲,菊菊,这个书你还是去读,你那个书本费,我包了”,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在几句朴素的语言表达中,自然生发、予人震撼。同时,此类以人物为主体的声音纪录片,极容易情感先行,陷入失序的“煽情”,难得可贵的是,此集作品的语言由逻辑和理性总揽全局。例如,山上的学生越来越多到山下就学,苗寨小学成了“一个人的学校”,在谈到这一变迁时,作品并未停留在冯万清的失落情绪上,而是承接他的一句感叹。“山下的学校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下山读书是好事!”,这一句话,也成为全篇的情感“结点”,真正点染出“告别贫困”的主题:茅坡营小学的坚守自有其历史意义,但这所小学的退出也是历史必然。

另外,在情感的抒情表达方面,这集作品的语言善于捕捉典型意象,例如作品末尾寫道,“石志稳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情景,冯老师手摇铃当,孩子们欢声笑语……”,教育化人的传承、巩固脱贫成果的坚守,在回望中承接起来,“告别贫困”的主题表达再次凸显。

语言的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

文本的表达方式,要和文章的主题精准对位,这也是常常被拿来讨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小镇传奇》这一集,讲的是湖北仙桃毛嘴裁缝的创业传奇,而在呈现形式上,用来自市井的、最接地气的语言,讲一群裁缝的创业故事,把人物写出了神韵,也把故事讲出了味道。作品通篇采用了很多方言式口语,例如“搞得也没什么钱落秤”,这样的同期声听起来极其贴近,人物情感、作品主旨自然显露。还有一些生活类口语,例如“我老婆用罐头水喂我老爸,喂了一二十天才把他喂活……”,没有任何修饰,道尽了毛嘴裁缝当年人在外地打拼,无法回家尽孝的心酸。

《毛诗序》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口语表达,最能承载情感,这一集的妙处正在于,充分调用声音手段,为情感营造充足的空间。

语言的地方特色使人身临其境

《远去的伐木声》这一集,语言的地域性贯穿作品始终,呈现出丰富的声音样态。“刚采的山货,五味子,刷子菌,山核桃……”,这是用地方植物体现地方特色;“现摘的蔬菜,现杀的土鸡,山里的野菜野菌,让食客们大快朵颐”,这是列举特有风俗体现地方特色;“一条小溪流蜿蜒穿过,流水拍打着青石板,洋溢着诗情画意……”这是描写风貌体现地方特色;“近山的砍完了,就砍远山的,大树砍完了,就砍小树”,这是回溯历史体现地方特色;“远去的伐木声依稀在耳,可山民们的欢笑声却越来越响,响彻山谷”,这是贴切想像体现地方特色。

所谓典型性,是指共性中的特性,而就这篇稿件的典型性而言,则是独属于神农架的生态风貌,也就是其地域性。作品听下来,既有心向往之的感触,也有精准扶贫、生态发展的感悟,其厚重处,正是来自于典型的地域性。

用语言“蒙太奇”营造吸引力

与其他几集谋篇布局不同的是,《一“叶”梦圆》这一集讲述的是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茶叶从沉寂到崛起,产业带动扶贫的故事。这一集在叙事语言更接近电影的蒙太奇。

作品一开始讲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疫后重振阶段,湖北“团圆”直播专场准时开播,2000万人在线,恩施玉露一抢而光。紧接着,叙事进入快速剪辑状态,唯一幸存“蒸青”针形绿茶,中国茶叶活化石;2018年武汉东湖茶叙用茶;201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用茶……故事排列让人目不暇接,“故事汇”的叙事模式引人入胜。

行文至此,热闹散去,故事的情节冲突步入前台。这里,开始讲一个带行业特性的故事,外乡人“润邦”品牌创始人张文旗粉墨登场。“当地人笑话他说是傻子……说他是个疯子……又有人说他是个呆子……”在这里,作者通过个性化概括讲故事,不讲创业始末,只讲品牌壮大,删繁就简,将故事脉络提了提来。

讲故事,难在节奏。通过故事化的叙述,这篇作品呈现出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而这样的节奏感,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语言的修辞表达令人回味

《坝上女人》这一集的语言,则重在修辞。通过语言的引申,构造场景的氛围感,或生动或宏大或抒情,恰到好处为叙事服务。

作品开篇写三峡大坝泄洪,以龙作比,“江水宛如一条巨龙,飞腾而下,景象壮观。”以场景为依托 初步勾勒出“坝上女人”这个群像的特质。此外,这篇稿件还运用了一些语义相关的表达,作品里的“386199部队”等群众总结出来的语言,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透出许多心酸和无奈。

作品的末尾写“一根绣花针,绣出了坝上女人的锦绣人生,绣出了告别贫困的美好生活。”这里仍然是具有延伸意义的语言,告别贫困的大主题在引申中彰显,这样一个女性群像,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也就具有了典型意义。

声音纪录片《告别贫困》是典型的主题报道,但是在语言表达上又另辟蹊径,通过多样的语言样态和叙事方式,甚至借鉴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猜你喜欢
恩施湖北情感
盛夏的离别
情感
飞檐走壁
台上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
家的团圆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