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母港区的防灾避难策略研究

2021-10-12 14:55李亮稷
科技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

摘要:邮轮旅游源于欧洲,盛于北美,发展前景广阔。邮轮母港区是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国内沿海纷纷兴建邮轮母港区。而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邮轮上爆发,导致邮轮母港区成为疫情重灾区,因此作为人流量巨大的邮轮母港区的防灾避难策略亟需研究。

关键词:邮轮母港;防灾避难;新冠疫情;防疫策略

1 郵轮母港区防灾避难的空间需求

邮轮母港在始发前和停靠后会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周边商业城区也聚集着大量人群,如果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灾难性后果。结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邮轮母港运营发展特点,可将邮轮母港区发生灾难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邮轮母港区防灾避难的空间需求包括[1]:

(1)防灾避难场所。当邮轮母港发生地震、洪水、地质灾害、火灾、恐怖袭击等灾难时,庞大的各类人群需要快速疏散到附近的各种防灾避难场所中,比如:绿地、公园、广场、体育场、学校等大型地上空旷场所,以及特殊的地下空间场所。空旷平坦的防灾避难场所能容纳大量的游客、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医疗人员等,还可以存放相关物资、临时医疗设施、直升机停机坪等。

(2)医疗住宿设施。当邮轮母港发生一系列灾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时,需要把这些伤亡人员快速输送到附近的定点医院、医疗救护所等医疗卫生设施,以便进行治疗。如果发生了食物中毒、呼吸道感染等大规模易感疫情,需要考虑船上病人的治疗问题和其他人员的隔离问题。此外,由于极端天气造成大量游客滞留在港口需要过夜的情况,需要考虑周边住宿服务设施容纳大量游客的能力。

(3)阻灾空间。当邮轮母港发生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时,需要考虑阻止泥石流、火灾等次生灾害蔓延的情况。绿化隔离带(防护绿带)广场、水系、绿地等自然景观要素能有效阻止次生灾害的蔓延,因此规划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阻灾空间。

(4)应急通道。当邮轮母港发生一系列灾难时,需要有专属的疏散和救援的通道,把伤亡人员和其他安全人员输送到医疗住宿设施和各类防灾避难场所等。由于邮轮母港及周边区域往往聚集着大量的游客、办公人员、当地居民等群体,容易发生交通拥堵情况,而交通效率就是生命,因此构建应急通道的重要性凸显。

(5)交通疏散工具。当邮轮母港发生一系列灾难时,需要把大量的各种人群快速疏散到相关场所,有隔离需求的还需要单独的交通工具,因此交通疏散工具和效率非常重要。大巴车是比较常见的交通疏散工具,能容纳大量的病患者或安全人员,且起到隔离的较好作用。而小汽车的速度更快,方便把人员输送到较远的医院、避难场所、车站、机场等地方。

(6)母港内部疏散。当邮轮母港发生一系列灾难时,母港客运中心内部的交通组织效率也非常重要,应该要满足快速疏散、便捷通关、提供单独隔离空间等要求,避免发生流线混乱、拥挤踩踏、病毒传播感染等问题。

2 邮轮母港区防灾避难的空间策略

本文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提出以下预防和应对的空间策略[2]:

(1)选址上,加强与相关设施的联系。邮轮母港的选址建设需要尽量靠近医疗卫生设施、大型防灾避难场所、疏散应急通道等。比如,邮轮母港周边区域适宜有城市大型医院、滨海绿地、城市公园及广场,并建设有高快速路及主干道,以及与大型交通枢纽紧密联系,这样可以减少额外的建设成本和避免地区更新的不确定性。

(2)空间上,采用组团单元式布局,增加隔离带。邮轮母港周边地区在空间上应该合理布局工程,形成城市韧性;避免大组团的“封闭式”规划,适宜采用组团单元式布局;每个组团单元可以和防灾单元结合,构成防灾生活圈,保证每个单元都布置有防灾避难场所;不同组团单元之间可以增加绿化隔离带,既可以阻止次生灾害的蔓延,又能和救灾干道结合,保证交通的通达效率。

(3)设施上,采用分散式配置,以及平灾结合策略。邮轮母港周边地区除了要考虑风景文化设施和综合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还需要增加医疗卫生设施和防灾避难设施。同时,不适宜集中布置各类公共设施,而是应分散到各个组团单元,保证设施的均衡性、全面性。此外,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节约建设成本,部分设施可以采用灵活的平灾结合策略:一是邮轮母港周边的部分酒店可当作医疗设施,供医疗人员和需要隔离及治疗的患者使用,以弥补当地医院床位的不足;二是邮轮母港周边的商业设施可以和应急物资储备相结合,平时要储备足够的防疫设施等;三是邮轮母港周边开放空间、地下空间可以兼做防灾避难场所,平时则作为公共休闲空间等,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4)交通路网上,构建完善的疏散路网系统。邮轮母港周边地区应构建层次分明、组织有序的疏散路网系统,包括救灾干道、疏 散主通道、疏散次通道等,并和城市路网系统来协同规划配置,比如: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灾干道可以和高快速路、主干道结合;疏散主通道可以和次干道结合;疏散次通道可以和支路结合。同时,要保证疏散通道和医疗卫生设施及防灾避难场所相连或相邻,两侧留出足够的人行道和绿化带,医院外围应与两条以上应急避难通道连接。

(5)交通衔接上,增加大巴停车位和公交覆盖度 由于大巴是容量较大的常见疏散方式,因此邮轮母港港前区或者地下可以适当增加大巴停车位;同时,可以采用平灾结合的运营策略,提高常规公交和旅游大巴在应对灾难时的重要作用。此外,邮轮母港周边地区可以配置大量的公交站点和丰富的公交线路,并与避难场所相连,提升公交全覆盖性和避难场地的可达性。

(6)景观小品上,增加防灾指示标志牌。防灾指示标志牌包括指示牌、标识牌、警示牌等,应该在邮轮母港、防灾避难场所、应急通道等地方的出入口、路边等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增强场所的识别性与导向感。

(7)港内组织上,构建应急疏散通道和快捷通关系统。邮轮母港的航站楼内应该具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包括商业消费空间、应急避难空间、患者隔离空间等;构建应急疏散通道,把避难空间和隔离空间有效组织起来;各类流线组织要独立有序,实现人车的立体分离,以及不同人群的平面分离。

参考文献

[1]李亮稷,姜洪庆.邮轮港口的自然选址条件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4):86-88.

[2]李亮稷.邮轮母港及周边区域的空间组织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
扩张与限缩: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构成要件辨析
新冠疫情下中职护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
疫情期间网络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浅谈疫情下城商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新冠疫情下线上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新冠疫情下的网络媒介动员:视角、反思与展望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