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13 02:28蒲艳杨晓旗王丹
工业设计 2021年9期

蒲艳 杨晓旗 王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9-0041-03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在互联网快速成长的21 世纪初叶发展壮大,在20年的运用发展中,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有效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如何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并加以应用的过程。在目前科学认识的水平上,知识内化的途径有三条,即同化式的知识内化、顺应式的知识内化和渐进式的知识内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知识内化都是通过多次内化循环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可以使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内容被提前到课前完成,在课后进行的课程知识巩固改为在课堂中或课堂后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在线学习,并完成课前测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开始和新的知识发生作用,被称为第一次知识内化;课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课程知识的巩固,并对课前学习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答疑解惑,这个过程是第二次知识内化;课后,及时总结巩固提升,学生依据自己课前、课中学习查漏补缺,这个过程是第三次知识内化过程。越是复杂的、不能自发建立的知识概念越需要多次内化,方能被正确理解。

然而,无法忽视的一点在于翻转课堂对学习者能动性的学习态度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有较好的自觉性、理解性和探索性,简言之就是要有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这对于国内部分高校的学生来讲是较大的挑战。因此,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设计概论》课程,应在其中加入更多“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和“应用互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概论》课程概述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学生的入门必修核心课程,起着奠定学科基础的作用。《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为设计类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设计基础知识框架,主要包括设计的概念、设计的本质、设计的形态和分类、设计风格、设计简史、设计理论、设计程序和设计材料等。

在传统的《设计概论》课堂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中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最后以閉卷考试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成果考核。学生主动性没得到充分发挥,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评价不够客观、全面,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兴致也不高。教师对自己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相对偏低。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对学生来说,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层层提升和拓展学习,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会更好。此外,课堂前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其次,教师的备课方式也有了变化,要计划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的所有教学活动,并要提前储备丰富的资源库,通过学生们的课前、课中测试和作业展示,老师们更加明确学生们所遇到的问题,使讲解与总结更有针对性,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因为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升,无疑也能大大提升教学工作的幸福指数。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发挥好翻转课堂优势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其课程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和“应用互动(或知识互动)”。

笔者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借鉴了刘军团队的教学模式设计[2],在设计概论教学基础上设计出《设计概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见图1。

4.1 课前阶段

课前教师整合资源,制定目标,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前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自测题和小组作业等,通过平台互动、平台学习数据和学生课前作业自测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搜集学生们存在困惑的问题,并就普遍存在问题的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以备在课堂中引导解惑。学生通过平台获得资源,进行自学,完成课前学习自测题和小组作业,遇到难题可通过微信、学习通等平台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也可记录下来放到课堂中探讨解决。

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点在于情感互动。罗杰斯提出,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该教学活动设计中,以往课堂中才进行的教学活动被提前到课前进行,师生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需要注重情感互动。要摆正师生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间要互相认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要利用先进可靠的技术为课前学习互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促使师生间的情感因素能有效及时地作用于对方,促使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顺利进行[3],教师也要注重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中的情感互动设计。

4.1.1 课前教师任务

此阶段的教师任务主要是整合资源,引导学生自学,具体任务包括制定目标、编写方案、完善资源、编写任务单。

教师依据设计概论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使用教材和学生水平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目标、思想道德目标和素质能力目标等方面。如杨晓旗、黄虹主编的《设计概论》2020年1月第3版第二章设计简史第一节《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知识目标如图2所示。

教师在此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编写实施方案,以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包含此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详细过程、作业等。教学详细过程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内容。

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录制教学视频,补充学习关键点、参考书目、参考视频、题库,利用相关开放教育资源丰富和完善资源库,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同时使用超星学习通和微信群等作为资料、课前自测作业发布平台和交流平台。

教师编写学习任务单,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学习任务单主要包含学习内容、目标、关键词、其他参考资源(含视频、图书和文章)和作业要求等。作业分线上作业和线下作业。线上作业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发布到超星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后完成自测。线下作业主要以小组形式开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可以布置不同的线下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资料,课上进行作业展示,具体如表1所示。

4.1.2 课前学生任务

此阶段学生任务包括目标导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课前自测。课前,学生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完成个人课前学习测试题。按4—5人每组规模分小组,分组应充分考虑小组在性别、成绩、能力和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有一定的互补性,要求小组所有任务分工要明确,尽可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表现个人特长,小组共同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组作业,自學过程中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内容可通过小组协商解决,还可以通过微信和教师及时沟通解决。

4.2 课中阶段

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点在于认知互动。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直面相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业,解决困惑,并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4.2.1 课中教师任务

课堂上,教师重在引导帮扶,答疑解惑,总评反馈,多维评价。教师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传统课堂讲授方式,转而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课前学习成果。

课堂上的作业展示,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需要发言和展示的地方均由各小组派代表参加。

对于不同的作业展示,作业要求也有适当变化。如专业动员介绍会要求学生自信大胆、语言流畅;通过主题演讲展示学生对演讲内容的把握,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形象风度等;工艺美术作品导览要求不同小组要面对不同的对象群体进行导览,尽可能准确精炼的阐释展品的特点和背后的故事。主题研讨要先引导小组内研讨并派代表发言,组间再互相补充观点。作品展示要求学生不仅要展示作品,还要进行作品说明,要求语言流畅,准确概述作品的优势和不足。“课堂小老师”则要求学生讲授内容要涵盖所有关键词,重难点讲解清晰明白易懂,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随后的答疑环节,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先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同学商讨决定,还是决定不了的由老师启发学生解决完成。整个解惑过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不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和困惑,整个过程注重充分挥学生的能动性。

对学生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了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态度、情感、方法和策略以及取得的成绩,这是在对学生学习过程长时间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后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总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们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分数来自于学生自评分、小组评价分、小组间的评价分和教师总结评价的分数。分数的评价标准也涵盖了学生们教学活动中的自我满意度,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创新创意等,小组合作情况、作业质量及作业展现质量等方面。

4.2.2 课中学生任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任务主要是任务探究,成果汇报,小组合作。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着主题进行探讨,小组成员配合完成课程作业展示和成果汇报;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内、小组间一起共同探究解决课前自学、课中展示所遇到的学习困惑。

在教学总结评价环节,对自己和自己小组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对其他组进行点评给分。

4.3 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的互动重在应用互动,主要通过电脑和手机媒介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知识学习的巩固提升。

4.3.1 课后教师任务

课后,教师任务重在引导巩固,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巩固提升。将课堂学生总结难题及答案解析、优秀作业成果和教师搜集的拓展学习资源等通过平台发布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学习,拓展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设计竞赛,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互相学习的过程,教师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资源查找等的方法等。老师要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评价总结,以用于改善之后的教学设计。

4.3.2 课后学生任务

课后,学生任务重在巩固提升,查漏补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完善并提交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复习老师上传的教学总结资料,查漏补缺,学有余力的同学学习拓展学习资源,还可将课堂理论学习融入自己的设计实践。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和校企合作的订单设计等。

5 结语

整体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 学生们在课外要花更多时间在自学巩固上,会造成一定的学习负担;(2) 现有学习平台技术还不能很好支撑该模式的教学学习需要;(3) 该教学模式设计下的学习更多偏向于知识点的零散学习,在系统化学习上相对欠缺;(4) 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老师们的综合能力如信息搜索能力、软件技能、组织能力等亟待提升。这些都是人们继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