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盲人认知特征的触觉图形设计

2021-10-13 15:05殷晓晗郜红合
工业设计 2021年9期
关键词:玉龙触觉盲人

殷晓晗 郜红合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9-0086-02

人类超过80% 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由于盲人视力受损,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依靠触觉和听觉,其中触觉是盲人在学习和认知图像和图形等信息时最主要和最必要的途径。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可能由图形传达的信息时,一般有两种方式进行解决,一种是进行间接传输:(1) 进行替代性文本表述――盲文,其优点是方便且无明显限制条件,有盲文标注即可,但文字的描述往往无法充分体现图形信息所具有的开放性意义;(2) 通过读屏软件等可以对其进行声音传递,其优点是快捷、易实现,但这样的方式经常无法对图形信息进行完整表述,失去了用图形进行传递信息的目的。间接传输实际上需要载体进行传送,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性,且局限了图形信息所包涵的想象空间。第二种则是直接传输:即使用触觉图形表达信息,其优点在于盲人可以通过仔细触摸,更加直接地感受图形的大致形状及其他特征,但目前的触觉图形存在整体辨识率不高等问题。文章将设计的侧重点放在直接传输上,探讨基于盲人认知特征的触觉图形设计,为盲人获取信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盲人认知特征

盲人与正常视力者的认知过程是相反的。正常视力者观察一个物体,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也就是说他们通常会对一个物体的整体轮廓产生印象,之后再注意到其他局部特征;而盲人则是通过手指和手掌来与物体接触,然后在一个小范围内慢慢地移动,并逐渐扩大范围,从而逐渐掌握整个事物,推演出整体形象,可以说认知事物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所以触摸是盲人同世界交流的必经通道,某种程度上触觉相当于盲人的眼睛,大部分的信息都是盲人通过触觉获取的。同时,在获取信息时,触觉所受到的外界影响比视觉更小,且盲人的触觉十分敏感,他们能够分辨不同形状、材质、纹理等特征,也能敏感地发现温度、湿度的细微变化。但是由于触觉的摸索并不连贯,所以盲人对信息触觉的识别率总体上会低于视觉识别。

盲人有先天性盲人和后天性盲人之分。通常来说,先天盲人没“看”过东西,脑海中没有视觉的概念,更没有对事物形成过任何的视觉记忆,所以也几乎无法通过文字或其他表述来形成一种具象概念,但他们更少受到干扰,也更容易辨别出图形特征。后天致盲的人由于曾经拥有正常的视力,对于一些事物还存有之前的记忆储备,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更快速地理解事物特征,对熟知的物体更容易辨认,但同时也因为存有之前视觉经验,会扰乱其对于图形信息的正确识别。一般来说,虽然盲人存在差异,但他们在获取信息时都是拼凑进行的。至于盲人触摸图形信息,由于他们最先触碰到的是图形的某一部分,所以会更倾向于先对这个图形有所了解。因此,盲人在触摸和识别图形时,会特别注意图形的轮廓边沿。

2 触觉图形概述

触觉图形是盲文以外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基于其触觉特征制作的具有凹凸特征的图形,可以帮助盲人对未知事物的描述,扩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

3 基于盲人认知特征的触觉图形设计价值

程能林说到:“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以人的尺度、标准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面对盲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可以基于其认知特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触觉图形设计研究,力求扩展盲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让盲人与正常视力者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发展成果,以触觉体验来弥补视觉上带来的缺失。

4 基于盲人认知特征触觉图形设计思路

区别于普通人的视觉感官认知,盲人主要通过触觉来认知事物,其过程是将他们触摸所得的感官信息转化为头脑中的一种抽象“视觉”信息,进而将接收到“视觉”信息转化为心理图像,最后对信息进行汇总,从而达成整个认知循环。针对盲人这一特殊群体,在设计触觉图形时,应基于他们的触觉认知特点,将其视觉无法感知的图像转化为触觉图形信息,以便于盲人的认知。此外,还要考虑到盲人的认知行为习惯,并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

(1) 在不改变原有图形意义的前提下,简化图形,突出主体,使图形信息更好辨認;(2) 对图形中核心特征进行必要的夸张性处理,使其信息指向性明显,用以描绘主要特点;(3) 复杂图形在设计上应避免杂乱,先进行整体印象信息传达,然后分层阐述具体信息,再将具体信息进行适量放大处理,让盲人更好识别;(4) 表达立体事物时,若要用二维方式展现,则要避免用二维特点来表达三维空间特征,应该用二维的多维度视图(如平、立、剖)来进行体现,同时还应配有盲文注解;(5) 设计触觉图形时应充分考虑盲人经验水平,同时注重趣味性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方面能够吸引盲人兴趣;另一方面由于盲人心理容易出现缺乏安全感、自卑等敏感情绪,触觉图形的趣味性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情绪。

5 基于盲人认知特征的触觉图形设计实践

文中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来进行触觉图形设计实践。图1为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玉龙,背部有孔。在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发现了类似龙的形象,根据考古研究显示,以红山文化中这种蜷体玉龙更为符合像早期龙形转化的形象。

图2是根据玉龙的视觉特征而设计的图形,由于该器物本身就是龙的简化图形,故在对玉龙的触觉图形进行设计时,要对其部分特征进行补充以及夸大。笔者通过与后天致盲的盲人交流得知,由于其曾经有过视力,对龙的形态存在原有印象认知,所以在处理龙的图形时,加入印象中龙的特征进行夸张处理,更容易辨别出来。作者设计了三个方案:其中方案一完整地再现了玉龙的外观,正常视力者可以看出玉龙,但对于盲人来说,没有可以直观辨认的重点,难以“看”出“龙”图形,很容易将其错认成其他物体,如把手;方案二则是根据正常视觉认知所制作的玉龙图形,这种表现形式对于正常视力者来说是十分典型的龙形,但是对盲人来说,细节过多,容易增加他们的辨认难度,也会出现错认的情况;方案三是改进后的图形,保留部分龙的特征如尖牙、利爪,同时将龙角进行夸张变形处理。龙鳞部分为避免盲人出现辨认偏差,将龙鳞片放大,数量变少,可以让盲人更好地辨别出鳞片形态。同时保留背部的圆孔,向盲人传达玉龙原有的可佩戴特性。

在让盲人触摸图形时,会设置简化方案一为对照组,以便更直观地辨认玉龙图形原有形式,更有利于盲人对于玉龙本身的理解。

6 结语

文章从盲人触觉认知特征出发,分析了触觉图形设计的意义,总结出触觉图形设计思路,并进行了设计实践中,笔者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盲人无障碍获取信息,提高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自我认同感。

猜你喜欢
玉龙触觉盲人
盲人取袜
红山玉龙
——中华第一玉龙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食的触觉
盲人节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玉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