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学在明式座椅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13 15:05孔文静王雪洁
工业设计 2021年9期
关键词:符号学座椅符号

孔文静 王雪洁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9-0137-02

1相关概念解析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机会,创造了可以使用的工具,又创造出了一切事物,为人们现在的生活奠定了基础。人类也创造出了文化世界,而这个文化世界,就是用各类符号构筑出的种种符号系统。

1.1符号

最早的符号是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为了能与部落众人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经常会使用一些大家熟悉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了哪里有新鲜的食物,哪里就有危险。

在现在的生活当中,符号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们向人们传达着各种各样的合义。这些合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或语言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使用到的符号。符号的定义,目前最为被人们接受的说法是符号是指对世界意义的一切感知。当人们在表达困难的情况下,比如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这时想向別人传递信息或某种意志,就需要借助一种你和他人都熟悉、理解并感知的东西。正是通过这种东西可以将想传达的信息传达给他人,而这种可以承载信息内容、抽象物质的东西称之为符号。总的来说,凡是符号,必有意义,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符号的含义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其是信息的载体。语言符号学、艺术符号学、哲学符号学、社会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等都是符号学的分支。

1.2文化符号学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长期形成的特定习惯、思想等一些从物质生活中凝结出来,却又在物质之外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文化。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东西,人类创造它、使用它,并被它所限制,但它又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核心部分。 洛特曼认为,文化是一个文本,一种产生意义的复杂和互动的符号活动,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加工和储存的集体符号机制,而文本是一个有组织的符号系统。文化符号的本质是承载着某种文化,向他人表述着某种文化,可以说它是一种媒介,一种存储某种文化、思想、观念的媒介。文化符号运用符号学的观点与方法,以价值和意义为所指,通过能指与所指两个方面反映认知情感意识,具有凝聚作用。人们在面对比较具体的文化符号时,想要了解此文化符号的内涵和它所指的文化时,在不同的地域和时间,某种文化所代表的意义可能会大相径庭。所以必须要先了解其文化,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其文化符号的内涵与意义。

2明式座椅概述

明式座椅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明式座椅是指具有明式风格的座椅,不论是在明代制作还是在明代之后制作,只要具有明式座椅的形态特征,都可以将其称之为明式座椅;而狭义的明式座椅则是指明朝时期家具工艺成熟后,座椅发展到最顶端时的座椅。文章讨论的是在座椅发展到最顶峰时的情况,即是狭义上的明式座椅。明式座椅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它并不单单是座椅,而是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2.1明式座椅的形成

在夏商周时期,座椅没有出现,室内家具以床为主,古人席地而坐。在汉代时胡床由西域渐渐传入中原地区,座椅开始出现。早期椅、凳的形态及装饰风格大多是由僧侣、西域和北方少数民族传入,在地域环境不同的影响下导致少数民族与西域的文化不同。在区域融合、文化交流、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下,才逐渐开始被中原地区所接受。由于在唐之前,并没有出现高型坐具,因为在当时看来高足垂坐被当成是无礼的行为。到唐代时期,高足垂坐不再被当成是无礼的行为,垂脚式和高脚背座椅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经过了唐代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座椅已经趋于成熟,座椅种类相对来说更加齐全,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无扶手高背式座椅、扶手高靠背式座椅、扶手低靠背椅、圈椅、太师椅等等,在结构与造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座椅开始真正走入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并成为必不可少的日用品。

到了明清时期,座椅的制作工艺在宋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将传统的抽象美结合人体尺寸运用在座椅上,形成了简洁明快、舒适大气的造型风格,更是在造型美的基础上达到了使用与美学的统一,从而使得座椅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2.2 明式座椅的特征

明代时期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极大的发展,顺应市场的需求,各种手工作坊纷繁而至,制作工具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能处理各种线脚、硬木表面的刨子工具,使得座椅的制作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明朝隆庆朝时开放了海禁,大量进口商品涌入国内,其中海外硬木木材大批量进入中国。硬木纹理优美、木质光泽、质地坚韧,给明式座椅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

明式座椅形态雅致、线条流畅,注重每个部分的处理,致力于达到各个部分和谐的目的,所以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与局部的关系都处理的极为协调。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材料美,喜好用木材原本的颜色与其原本的肌理,去表达座椅的自然、质朴之感。在做工上精心细致,并且注重座椅的结构美,运用榫卯结构使座椅稳固。

3 文化符号学在明式座椅中的应用体现

面对明式座椅的文化符号,首先要了解明式座椅中蕴含的文化,才能确定其文化符号的内涵与意义。明式座椅在材料、造型、装饰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凝聚。

3.1 文化符号学在明式座椅材料中的应用体现

明式座椅在材料上的选择多为木材,木材作为一种从自然中而来的材料,有其自身独特的生命力。明式座椅主要由黄花梨木制作而成,在明末清初,由于缺少黄花梨木原材料,而改用红木加工制作,所以明式座椅也被称为“硬木座椅”。

明式座椅在制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材料本身的美感,不加以破坏,保留材料本来的肌理色彩,这样的处理手法是属于道家学派主张的自然主义思想。在明朝时期,其主流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百姓学者。所以说,明式座椅在材料上的处理手法也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体现。

3.2 文化符号学在明式座椅造型中的应用体现

明式座椅大致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太师椅等。可以说圈椅是一种代表当时人们处世哲学、人生观的文化符号。而其靠背椅、扶手椅、太师椅在造型上大多采用方与方的结合,对装饰的运用也都是简洁明快、不繁复,用最自然的装饰达到意境美的效果。座椅在结构上采用中轴对称,上下均衡的处理手法,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中庸之道,和字为先”。

明式座椅中圈椅的线条元素采用方与圆的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凡是造型为圆型的物体,都具有着易动、不稳定、动态、圆滑之感。而造型为方型的物体,则给人稳重、冷静之感。圈椅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圈背连着扶手呈一个弧形整齐而下,坐面平且直,有一定厚度,这种方与圆的结合,是圆满与平稳的美好人生愿景。有价值的文化对象在形式与价值的结合中成为文化的符号。

1.2 文化符号学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长期形成的特定习惯、思想等一些从物质生活中凝结出来,却又在物质之外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文化。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东西,人类创造它、使用它,并被它所限制,但它又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核心部分。

洛特曼认为,文化是一个文本,一种产生意义的复杂和互动的符号活动,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加工和储存的集体符号机制,而文本是一個有组织的符号系统。文化符号的本质是承载着某种文化,向他人表述着某种文化,可以说它是一种媒介,一种存储某种文化、思想、观念的媒介。文化符号运用符号学的观点与方法,以价值和意义为所指,通过能指与所指两个方面反映认知情感意识,具有凝聚作用。人们在面对比较具体的文化符号时,想要了解此文化符号的内涵和它所指的文化时,在不同的地域和时间,某种文化所代表的意义可能会大相径庭。所以必须要先了解其文化,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其文化符号的内涵与意义。

2 明式座椅概述

明式座椅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明式座椅是指具有明式风格的座椅,不论是在明代制作还是在明代之后制作,只要具有明式座椅的形态特征,都可以将其称之为明式座椅;而狭义的明式座椅则是指明朝时期家具工艺成熟后,座椅发展到最顶端时的座椅。文章讨论的是在座椅发展到最顶峰时的情况,即是狭义上的明式座椅。明式座椅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它并不单单是座椅,而是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2.1 明式座椅的形成

在夏商周时期,座椅没有出现,室内家具以床为主,古人席地而坐。在汉代时胡床由西域渐渐传入中原地区,座椅开始出现。早期椅、凳的形态及装饰风格大多是由僧侣、西域和北方少数民族传入,在地域环境不同的影响下导致少数民族与西域的文化不同。在区域融合、文化交流、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下,才逐渐开始被中原地区所接受。由于在唐之前,并没有出现高型坐具,因为在当时看来高足垂坐被当成是无礼的行为。到唐代时期,高足垂坐不再被当成是无礼的行为,垂脚式和高脚背座椅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经过了唐代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座椅已经趋于成熟,座椅种类相对来说更加齐全,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无扶手高背式座椅、扶手高靠背式座椅、扶手低靠背椅、圈椅、太师椅等等,在结构与造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座椅开始真正走入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并成为必不可少的日用品。

到了明清时期,座椅的制作工艺在宋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将传统的抽象美结合人体尺寸运用在座椅上,形成了简洁明快、舒适大气的造型风格,更是在造型美的基础上达到了使用与美学的统一,从而使得座椅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2.2 明式座椅的特征

明代时期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极大的发展,顺应市场的需求,各种手工作坊纷繁而至,制作工具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能处理各种线脚、硬木表面的刨子工具,使得座椅的制作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明朝隆庆朝时开放了海禁,大量进口商品涌入国内,其中海外硬木木材大批量进入中国。硬木纹理优美、木质光泽、质地坚韧,给明式座椅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

明式座椅形态雅致、线条流畅,注重每个部分的处理,致力于达到各个部分和谐的目的,所以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与局部的关系都处理的极为协调。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材料美,喜好用木材原本的颜色与其原本的肌理,去表达座椅的自然、质朴之感。在做工上精心细致,并且注重座椅的结构美,运用榫卯结构使座椅稳固。

3 文化符号学在明式座椅中的应用体现

面对明式座椅的文化符号,首先要了解明式座椅中蕴含的文化,才能确定其文化符号的内涵与意义。明式座椅在材料、造型、装饰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凝聚。

3.1 文化符号学在明式座椅材料中的应用体现

明式座椅在材料上的选择多为木材,木材作为一种从自然中而来的材料,有其自身独特的生命力。明式座椅主要由黄花梨木制作而成,在明末清初,由于缺少黄花梨木原材料,而改用红木加工制作,所以明式座椅也被称为“硬木座椅”。

明式座椅在制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材料本身的美感,不加以破坏,保留材料本来的肌理色彩,这样的处理手法是属于道家学派主张的自然主义思想。在明朝时期,其主流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百姓学者。所以说,明式座椅在材料上的处理手法也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体现。

3.2 文化符号学在明式座椅造型中的应用体现

明式座椅大致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太师椅等。可以说圈椅是一种代表当时人们处世哲学、人生观的文化符号。而其靠背椅、扶手椅、太师椅在造型上大多采用方与方的结合,对装饰的运用也都是简洁明快、不繁复,用最自然的装饰达到意境美的效果。座椅在结构上采用中轴对称,上下均衡的处理手法,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中庸之道,和字为先”。

明式座椅中圈椅的线条元素采用方与圆的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凡是造型为圆型的物体,都具有着易动、不稳定、动态、圆滑之感。而造型为方型的物体,则给人稳重、冷静之感。圈椅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圈背连着扶手呈一个弧形整齐而下,坐面平且直,有一定厚度,这种方与圆的结合,是圆满与平稳的美好人生愿景。有价值的文化对象在形式与价值的结合中成为文化的符号。

3.3 文化符号学在明式座椅装饰中的应用体现

明式座椅在装饰上与座椅紧密结合,没有破坏座椅的结构与线条,手工艺人运用了镶嵌、雕刻等方法,结合了座椅本身材质所特有的美感,采用吉祥图案给座椅做进一步的装饰。此种装饰手法体现了明式座椅的简洁明快,典美雅致,力求将“座椅—装饰—环境”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整体里。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明式座椅的装饰特点与明代文人的审美共识是分不开的。座椅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工具,逐渐成为了一种体现文人品味审美的器具,文人在座椅的装饰上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看法,这种装饰形式也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主流审美。

明式座椅以其造型、材料、装饰、工艺、功能来向人们表达当时的社会物质环境、人文思想。

4 结语

通过对明式座椅所体现的文化符号的研究,人们看到了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也仿佛通过明式座椅看到了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场景,这是凝结在座椅中经久不衰的,极具代表性的,象征一整个时代的文化符号。通过对它的解读,也给了设计师在设计方面一些建议与灵感,将明式座椅中所体现的文化融入当代的座椅设计中,让其作为独特的符号,向世界各地传达着属于我们的文化。

猜你喜欢
符号学座椅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变符号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符号学理论初探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奔驰S350车驾驶人侧座椅不能加热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