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元理论的新拓展——《档案学元理论研究》介评

2021-10-13 05:06程淑芳王先发
档案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究价值研究内容档案学

程淑芳 王先发

摘  要:潘连根教授所著《档案学元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较全面地研究档案学元理论的学术著作。在该书中,作者以档案学元理论为研究对象,对档案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等12个元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具有观点新颖、视野开阔、语言通俗等特点,就档案学元理论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有力地扩充和丰富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档案学;元理论;研究内容;研究特点;研究价值

Abstract: Archives Meta-Theory Research by Professor Pan Liangen is the first domestic academic work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meta-theory of Archives. In this work, the author takes the archival science meta-theo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ducts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welve metascientific issues such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research object, subject nature, and subject system of archival science. The book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gorous logic, broad vision, and popular language. It puts forward many refreshing viewpoints on the meta-theory of Archives, which will effectively expands and enriches the results of Archives theory research.

Keywords: Archives; Meta-theory;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value

“科學是以理论形式出现的知识体系,研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研究理论发展的机制,它的产生和消亡、结构和方法,这就是理论的理论——‘元理论”。[1]上世纪80年代,档案学元理论问题便受到我国档案学界的关注。1981年开始,吴宝康教授先后对档案学的结构、性质、特点等议题进行了论述;1994年,陈永生教授在《档案学论衡》中提出研究档案学的倡议,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档案学本身;2001年,胡鸿杰教授引入逻辑起点的概念,对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学科构建等元科学问题展开探索。此后,关于档案学元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受这种趋势的影响和鼓励,2019年,潘连根教授出版了独著《档案学元理论研究》(以下简称《元理论研究》)一书。该书针对档案学元理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将档案学元理论研究拓展到了新的境地。

1 《元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元理论研究》凡12章,涉及档案学元理论的多个议题,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档案学的起源与发展。档案学起源与发展研究主要涉及档案学的来源、成长和演化等问题,《元理论研究》重点探讨了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学科范式和发展规律三个方面。

第一章详细分析了档案学逻辑起点的研究现状和各种代表性观点的不足,提出“文件是档案学逻辑起点”[2]的论断。第七章中,作者引入库恩的范式概念,探索范式理论应用于档案学领域的意义,结合现有研究和档案学的现状,指出当前的档案学并未发生科学革命,而是处于常规科学阶段。作者(第十一章)对档案学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规律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从动力、保障条件等四个方面系统地揭示了档案学的发展规律。[3]

1.2 档案学的性质、体系与归属。作者先是(第三章)探讨了档案学的学科性质、类型及归属问题,强调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独立的社会科学。[4]接着(第四章)厘析了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指出其包含了体系结构和结构体系两个要素,其中体系结构又含括绪论、职能论和管理论三个部分,而结构体系则由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技术档案学、历史档案学四部分构成。[5]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档案学的性质和位置,作者逐一剖析了档案学与历史学、文书学、秘书学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五章),明确了档案学的学科边界。在对档案学本质特征、功能及地位的研究中(第十章),作者发现档案学的本质特征就是“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或“文件现象及其运动规律”,[6]同时认可档案学学科功能的意义,解释了对档案学学科地位认识的误区。

1.3 档案学方法论与术语问题。第六章、第八章分别探讨的是档案学的方法论和术语规范化问题。在第六章,作者先是根据目前档案学方法论体系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学界对档案学方法论体系的认识归结为“层次说”“过程说”和“罗列说”三种类型,继而对档案学是否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培育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得到“档案学需要有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但目前要形成自己独有的研究方法尚有一定的困难,故而应博采众长,综合借鉴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7]的认识。在第八章的档案学术语规范化研究中,作者借鉴我国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强调档案学术语规范要遵循一定的术语规则,并就如何加强档案学术语规范化建设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1.4 档案学研究的社会学问题。第二章、第九章和第十二章主要探究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学术评价、研究主体等现象问题。第二章围绕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展开论述,在厘清研究对象与逻辑起点的关系后,作者梳理了当下有关档案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总结得出“文件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乃是档案学的研究对象。[8]第九章针对档案学学术评论的研究,主要厘定了学术评价、学术评论和学术批评以及档案学学术评论与档案学术评论之间的关系,针对档案学学术评论的现状,提出档案学学术评论应坚持学术宽容和学术批评并重的方针。在第十二章,作者对档案学的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进行了研讨,分别界定了二者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指出二者共同构成了档案学研究的统一认识整体。

2 《元理论研究》的重要特点

2.1 批判思维,在对话中立论。通观全书,《元理论研究》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充满了批判和辩证色彩,这一点在行文思路上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在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九章中,均采取了“抛出命题——现状述评——引出自己观点”的研究思路。首先就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加以铺陈,对该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在条分缕析中发现相关论点的合理性与不足,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构想。

从学术活动的本质来讲,这种以具体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批判、评价各种观点吸收学术滋养,以为自身主张之铺垫的逻辑进路,实际上是与不同观点对话、互动的过程。基于对不同观点的诘问、质疑和反思,综合运用演绎、归纳、溯因等多种推理手段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立场——使得全书充溢着辩证色彩和批判思维。如在第一章“档案学逻辑起点之研究”中,作者以档案学逻辑起点为观照对象,先是结合黑格尔对逻辑起点的质的规定性,点出逻辑起点是一个范畴和最简单、最抽象“物”的概念,指出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应该相吻合。[9]继而梳理了国内档案学逻辑起点的研究现状,列举出张照余、陈忠海、胡鸿杰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并逐一予以剖析,辨明其不妥之处,从而引出自己的态度——“文件”是档案学的逻辑起点。[10]又如第四章“档案学学科体系之研究”,由于所持视野、依据及对档案学发展现状的把握不同,不同学者建构的学科体系也不相同,出现了“两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并列法”等分野。

在對以上不同观点展开研剖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要弄清档案学的学科体系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科学内涵,最终经过考究,他判定“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体系结构和结构体系的有机体”。[11]

2.2 视野开阔,涉及主题广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全书的内容框架来看,涉及十二个主题,较国内档案学界的同类研究有了很大的拓展。观乎文献,国内以往的档案学元理论研究大多聚焦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等个别话题,这样的取向固然容易让相关的研究走向深入,但也牵制了对档案学元理论其他问题的关注,使得研究的视域显得不够开阔。鉴于此,《元理论研究》以搭建档案学元理论体系为宗旨,在借鉴、吸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档案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体系、术语规范、发展规律等多个元理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档案学元理论框架体系,使得该领域研究的范畴大为扩展,研究的深度也进一步加深。

二是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占有资料和引述别人的观点,以引出或支撑自己的论点,从而丰富论据,增强说服力。如在探究档案学研究对象时,作者通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分析档案学研究对象认定的各种观点,发现学科研究对象的认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考察问题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基于这一判断和文书学、档案学日趋整合的趋势,得出将档案学研究对象限定为“文件(取广义,包含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12]更为恰当的结论。而在探论档案学的范式时,针对档案学范式或档案学范式研究的意义问题,作者先是对现有的两种主要说法进行了评价,继而结合前人的观点来阐发自己的认识,提出档案学范式研究的意义具体可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三个方面加以揭示。

2.3 领异创新,学术观点新颖。《元理论研究》不仅对档案学的学术评论、术语规范化等新问题展开了系统追问,而且在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学科关系等方面,对前人的观点也予以了辩证批判和分析,由此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新观点、新内容:

①针对档案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作者结合前人论述,一一做出剖析与研判,指出档案学与历史学有渊源关系,同文书学是姊妹学科,跟图书馆学、情报学是同宗同源学科等。[13]②关于档案学的学科体系问题,作者认为目前档案学界存在将其体系结构和结构体系混为一谈[14]的谬误,指出二者其实是档案学学科体系的两个维面,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内容;③对于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作者发现档案学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还必须有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而后者又可以通过内部发展规律和外部发展规律加以展现;④就档案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揭示和分析我国档案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作者预测我国档案学研究将呈现出与国外档案学理论研究在碰撞中互补、由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注重应用研究[15]这三大趋势。这些富含新意的观点,为解释档案学元理论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值得肯定。

3 《元理论研究》的价值与不足

3.1 《元理论研究》的价值

3.1.1 深化了对档案学元理论的认识。随着我国档案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档案学元理论问题。[16]然而,由于元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和“隐秘”性,我国档案界对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人并不是很多,其所关注的话题很多也仅是停留于概念的辨析或相关理论是否适用于档案学研究等比较浅显的层次,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仍然有所欠缺。

《元理论研究》直面以上缺憾,力求通过聚焦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前沿,结合档案学理论发展的新进展,给出更加透彻和周至的回答。如,作者认为档案学专门方法并不意味着只适用于档案学研究中的专有方法,而是一种“应用于档案学研究领域,并广泛吸收档案学研究的特有属性,体现出档案学的特殊规定性时,这种研究方法就成为档案学的专门研究方法”。[17]又如,通过考察我国档案学界的学术评论情况,针对影响档案学发展的因素,他强调学术宽容之“善”和学术批评之“真”二者并存,是保证实现档案学学术评论功能的重要条件。如此,正是在解析此类问题的过程中,作者给出一个个独具创见的答案,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档案学元理论的认识,夯实了档案学元理论的根基。

3.1.2 丰富了档案学元理论的内容。在档案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情况下,国内外对其研究日益深入,不少学者开始转变研究视角,不断加大对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学科的应用性显著,加之实用主义的影响,国内档案学研究一直存在重“器”(应用)轻“道”(理论)的倾向,客观上造成了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缓慢,使得档案学的发展受到众多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质疑和责难。

《元理论研究》在借鉴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档案学的起源和研究对象为起点,到档案学的学科属性、方法论体系等传统问题,再到档案学的学术评论、发展趋势等前沿问题,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档案学的多个元理论话题,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档案学元理论体系,该体系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学术画卷,有效地延伸了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范围,丰富了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内容,使得档案学元理论第一次有了系统化、体系化的雏形,让我们能够从更高的高度鸟瞰整个档案学。[18]

3.1.3 有助于推动档案学元理论研究。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就必须展开档案学元理论的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档案学元理论的著作,《元理论研究》的出现不但深化和丰富了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内容,对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也颇有助益。

该书就有关问题展开的论述,可望进一步增强国内档案学界研究档案学元理论的信心和热情,让更多学者注意到档案学研究中原来被忽视的很多问题。借助书中已有的档案学元理论观点,后来者可以挖掘档案学元理论未被开发的其他问题,将档案学元理论研究推向更深更广的范畴。

如在“档案学研究之研究”中,作者虽然阐明了档案学的研究主体、研究客体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但却没有触及档案学的研究目标、研究成果以及发展对策等,这就给后来者留下了诸多遐思和探寻的空间。再如,针对档案学学科地位问题,尽管作者认同“档案学的社会公认度还不是很高,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和稳定”[19]这一论断,然而同时亦体认到这并非是根据科学的评价指标进行精确界定的结果,而只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感性认识,这样就不能不引人发问: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到底如何?其评判的标准和方法又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档案学的学术地位?如果有人对这些问题继续加以探究,势必会给档案学元理论增添新的内容。

3.2 《元理论研究》的不足。《元理论研究》针对档案学元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读来让人获益良多,但其也存有以下几点不足:

其一,没有从实践角度分析档案学元理论。作者充分分析了档案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档案学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档案学怎样才能适应这种趋势,尚未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书的指导价值。

其二,部分观点在逻辑上不尽严密。书中观点认为档案学的逻辑起点是“文件”,研究对象是“文件(广义的,包含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此一论断似乎没有考虑到其与文件学的逻辑起点及研究对象存在重合之处,很可能引起档案学与文件学的混淆。

其三,对部分问题的论述尚待深入。如關于档案学方法论体系问题,书中对现有的各种方法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剖析,但仍然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档案学方法论体系,而是强调其仍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探索的问题,难免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4 结语

《元理论研究》一书就档案学元理论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翔实的阐述,丰富了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的内容,深化了对档案学元理论问题的认识。尽管其也存在逻辑不够严谨、研究深度有待提升等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提出的一众观点和思想,领异新颖,富含见地,必将对我国档案学元理论研究起到相应的助推作用。

*本文系海南省高校科研项目“文旅融合下海南红色档案的开发研究”(编号:Hnky2021-7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文兵.走向科学——中国现代档案学元科学层面分析[J].中国档案,2001(04):48-49.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潘连根.档案学元理论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24,214,51,59-61,186,103-105,37-39,10-13,52-58,62,249-253,206.

[16]潘连根.简论档案学元理论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5(12):9-10.

[18]陈永生.论档案学元科学层面的研究[J].黑龙江档案,1994(05):12.

(作者单位:程淑芳,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王先发,海南省社会治理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 来稿日期:2021-06-13)

猜你喜欢
研究价值研究内容档案学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广元石窟摩崖题记的资料及其价值
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与提升的研究价值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
关于图像处理中几个关键算法的研究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中日文化交流中往来物的研究价值
藏羌地区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