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对策与建议

2021-10-13 01:42宋玲左小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对策

宋玲 左小明

摘 要: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先进做法提出了改善对策,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湾区;协同集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2

1 提高对产业协同集聚的认识

“产业协同集聚”这几个文字本身就具备科学的含义。所谓“集聚”,是指事物在特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并有机组合,“集”指的是大量有关事物在地域空间中的集合现象,“聚”强调区域内的各种因素有机聚集,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的物质、信息和社会各种流,进而聚集成复杂、多元的复合层次网络体系。协作就是以协作的方式将区域中各种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协调行为主体的个人绩效,使区域系统的整体成绩达到最佳水平。根据波特在区域产业经济中的阐释,产业协同集聚是指以某一或几个特殊产业为中心,大量的产业相关联系密切,以及有关支持机构实现了产业协同,在空间中形成了产业聚集,从而构成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集合体。由于产业价值通过互联网与中国制造集群的融合逐步链条化,进一步深化加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流程中的渗透,重新构建生态环境及集群制造业,在设备、物料、产品和人的相互衔接过程中,不断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要产业协同集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梯度分布和高端制造积累都具备一定的产业协同集聚基础。然而,尽管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区域贸易合作交流,粤港澳三区两地产业交流合作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产业链未能进一步有效整合与延伸,多层次、跨不同地区的区域产业交流合作关系协调发展机制仍存在诸多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未来粤港澳湾区三地产业的深度集聚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2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近期对策

2.1 借鉴国际经验,成立大湾区产业集聚协同治理机构

美国旧金山湾区是最早设立区域产业协同机构并取得成功的国际知名湾区,早期的旧金山湾区内,各城市产业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不断。1945年企业赞助的旧金山湾区委员会(Bay Area Council)成立,极大地缓解了湾区城市之间的产业协调难题。随着旧金山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敞空间不足、交通拥堵、基础设施滞后、房价上升、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间需要协调的内容和共同应对的难题越来越繁杂,于是在湾区委员会的推动下,又建立了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该政府协会是一个由旧金山湾区内9个郡县和101个城市的地方政府自愿联合组成的半官方组织,通过决策投票的方式促使湾区内政府在土地利用、环境治理、交通规划等区域协调问題上采取一致行动。政府协会虽然没有行政权力,但协会成员投票通过的议案具有法律效力,湾区内全体政府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2003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旧金山湾区在区域发展协同与政策协调方面的能力与效率,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和大都市区交通委员会又共同决定成立了联合政策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对区域协调机构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决策议案等进行评估与意见反馈。

东京湾区是世界首个人工规划湾区,日本政府在1950年提出建设大东京都市圈的规划设想后,就设置了首都建设委员会这一区域产业集聚协同治理机构,1956年进一步改组为首都圈整备委员会,成立了日本首相府直属的政府机构,由建设大臣担任委员长,专门负责东京湾区在交通、环境、产业一体化、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另外,首都圈整备委员会下面还设置了都市圈整备局,具体负责东京湾都市圈的规划建设与部门协调工作。纽约湾区的区域产业协调机构主要有1903年成立的纽约市发展委员会、1921年成立的跨州合作机构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和纽约住房与区域规划委员会、1967年成立的大都会运输署等,着重从区域规划制定、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进行跨区域协同治理。这些协调机构虽然都属于非官方组织,但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使得它们在纽约湾区拥有较高的区域协调声望与能力,在促进纽约湾区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纽约规划委员会编制的四次纽约湾区区域规划就在纽约湾区发展中就起到关键指导作用。

设立区域城市群建设协调中心,从世界三大湾区情况看,都是成功的先例,值得借鉴。通过区域功能的统筹布局,考虑设立协调委员会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将大湾区的政策进行协调规划,使各区域之间能够较好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优化整体产业布局进行错位发展,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得以保证,尽量减少项目的重复建设或者恶性竞争,从而提高基建设施的使用效率、优化综合性资源配置。对于未来发展,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将会更加被重视和强调,这样布局会更加符合大湾区推行“一带一路”倡议,能更有效地突破区域协调创新的体制屏障,从而促进大湾区各类创新要素的便利流动及优化配置,加快大湾区国际创新资源加速聚集,从而实现大湾区重点地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和改革创新。国际三大湾区及我国长三角地区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仅在国家层面强调区域协调,可能在实施过程中某些具体要求难以落实到位,还应当配合建立具有极高权威和执行能力的地区协调机构,以保障整个大湾区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对东京湾以及长三角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这种自上而下的综合协调管理模式在区域共同发展中既能保障权威性又能体现执行力,是实现大湾区战略部署和战术层面贯彻落实的有效方式。

2.2 促进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形成大湾区产业协同互补格局

尊重地区优势和发展路径依赖,仍然是促进大湾区产业集聚协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构建产业集聚带、城市体系和人口流动圈三者匹配的湾区经济圈,对每个经济圈配置一个多样化城市和若干专业化城市,从而形成大湾区产业的集群和互补。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来看,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与经济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充分挖掘不同地域产业资源的独特条件、现实或潜在优势,且具备未来成长性的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匹配,不陷入“大而全小而全”的无序竞争,是促进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