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 化用诗词,口采倍增

2021-10-13 09:44武俊浩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5期
关键词:化用贝宁天问

武俊浩

撒贝宁看起来更适合做严肃的节目,但他明白自己还可以做些不一样的事。近几年,除了法制节目,他又做起了《开讲啦》節目。有记者问他:“节目类型跨度如此之大,不会对你造成特别大的困难吗?”他笑着说:“每一个节目给我的新鲜感都不一样,我都挺喜欢。我是一个特别愿意尝试不同事物的人,所以还真的期待能有更多的体验。”撒贝宁每次做完《开讲啦》都有一个结语,为了让结语给人们带来新鲜感,他常引用和化用诗词总结要旨。

--- 1 ---

在《开讲啦》采访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测控系统总设计师李海涛那期,节目开篇引用了《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而在节目最后,撒贝宁总结说:“今天,我们是以屈原的《天问》开始,最后又回到这首《天问》,也正好代表了中国航天员内心的一种更为远大的志向和梦想,每一个带着中国国旗的航天器,它飞行的距离,它所到达的距离,就是中国人到达的距离。”

撒贝宁化用《天问》做结语,通过赞美航天员的远大志向,总结中国人有着远大的梦想,期望到达更遥远的距离。这种表达更能打动人心。由此可见,说话时引用诗词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 2 ---

在《开讲啦》采访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罗锡文那期,撒贝宁总结说:“在节目的最后,我把一位网友写的一首小诗,送给您和您的同事。我觉得他这首诗,恰恰写出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望,以及今天我们看到的希望。这首诗是这么写的:‘面朝黄土数千年,神仙也愁难种田。今朝送尔上青云,日新月异九重天。”

撒贝宁引用网友这首诗,赞美机械化解决种地难的问题,说明今天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超出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望,赞美了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由此可见,说话时引用网友诗词,更能够激励人心。

--- 3 ---

在《开讲啦》采访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钮新强那期,撒贝宁总结说:“今天听了您讲的是南水北调,对未来30年又充满期待,不知道30年之后,当整个工程竣工的时候,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那个时候的华北大地,北方的人们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过去有一首诗:‘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可能之后人们会读另外一首诗,叫‘君住长江头,我住黄河北,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神州水。”

撒贝宁化用这首诗赞美南水北调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他改动了经典诗词几个词,扩大了“共饮水”的范围,赞美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最大的幸福。由此可见,说话时引用和化用经典诗词,能彰显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 4 ---

在《开讲啦》采访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那期,陈智卿说:“撒老师,送你一个礼物,这是我们塞罕坝落叶松,我精心培育的优质壮苗打的种子。”撒贝宁说:“这是树种,既然是种子,这样一份特别的礼物,我就不能让它放在家里,咱们约定找一个时间,我带着它去到赛罕坝,让它一定在那片土地上发挥它最大的价值。节目最后我想起了舒婷的一首诗,叫《致橡树》,它里面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表达是:‘对你所有的赞美可能都不够,我想我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用树的形象和站你在一起。我想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以树的形象和塞罕坝人共有那一份精神气质,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未来持续的发展,我们携手共进。”

撒贝宁化用舒婷诗歌的经典表达,赞美陈智卿和树站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诗词的魅力在于,它能带你超越眼前的处境,到达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时空,仿佛时间就此凝滞。由此可见,说话时引用诗歌的经典表达,能升华人物的精神魅力。

撒贝宁说:“无论未来媒体时代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传播。把我们社会上的正能量,这些最能激发人内心真善美的信息,通过我们的平台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撒贝宁化用和引用诗词总结要旨,传给人们的是梦想的力量、发展的力量、期待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都是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化用贝宁天问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贝宁的摩托车
屈原诗·天问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
贝宁总统受聘大连海事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