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和发展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更高境界

2021-10-13 09:44吴玉敏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吴玉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振聋发聩的强调之所以令人信服、催人振奋,是因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不仅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成绩中看到了其中的所以然,而且已经开始深入研究了解其为何所以然。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已经越来越多地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誉。中国实践为什么能在艰苦挫折中不断走向光明?中国为什么能够构建其合理高效的制度?这一切都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等层面作出解答,而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是具有根本性意义和价值的。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既揭示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又明确了实践活动的根本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谨完整、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最原创性的“两大发现”:以唯物史观深刻阐释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剥削之实质的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的最大意义就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和资本主义之内在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和共产主义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于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要性,进而指明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根本途径,规定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本质。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是指引人们认识社会本质与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更对理解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与方式选择具有不可取代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对四十多年改革历程的总结和反思,还是对今后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都需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社会基本结构及相互作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决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关注的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而是对现实的人的命运及其发展趋势的关注。马克思反复强调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不是物,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物的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扬弃的历史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而这种发现又是以辩证法“作基础的”。因此指出政治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始终是一个科学的整体。马克思曾深刻地说过:“对人体解剖是对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这是源自他对资本的存在及运行规律作出全面解剖进而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揭示之后对整个人类社会本质的一种深度理解,是马克思基于当下时代的本质思维之上的对过去历史的一种把握,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科学预见。这是真正的历史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就在其立场、观点、方法的诸多方面得到最为深刻而全面的展现。

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在注重自身理论的科学性之同时更加关注其现实性,占据着人类的实践制高点。马克思曾非常深刻而精辟地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既构成为马克思主义首要而基本的观点,亦构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马克思明确地强调了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不仅有着将实践的观点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的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的有机统一,而且指明了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实现。由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进行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纲领思想,影响并塑造了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无论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如果缺少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而深刻引领则是无法解释和无法想象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价值:在“两个结合”中指引中国的伟大实践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马克思曾非常明确地说过:“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在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以物質力量承载思想之重、呈现理论之威,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之根本。当马克思恩格斯将生产作为最根本实践之活动方式时,广大人民群众必然构成其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大写的“人”,即广大的人民群众及其解放。但人类解放的实现,仅仅靠理论的批判是不可能完成的,“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只有被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物质力量。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的有识有志之士相遇的时候,其意义和价值就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估量和展望。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李大钊在1919年1月的《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明确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后来的中国历史就是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不但应运而生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从此在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亦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气质得到了淬炼和重塑。

恩格斯晚年曾非常清楚地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尽管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但作为来自西欧的外来思想毕竟与中国的现实实际与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在思考并探索着外来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的问题。所以,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文章就是思想成果的充分体现。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特性”。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因为这种创造性的结合而形成的正确革命道路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正是因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尽管其中充满曲折但仍取得了不容抹杀、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改革开放可以看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一个明确认识的正式形成:既然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那就要一方面遵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进行改革发展,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实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现代中国的土地上扎下根来的内在缘由。对于今天的中国可以毋庸置疑地说,如果去除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就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100年间所克服的困难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更无法解释今天中国翻天覆地沧桑巨变的根本原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等动人心魄的语言,描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归根结底就是明确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个根本的真理。而这一切又是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无法分开。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走过了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100年,改变中国命运、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的70年,引发了中国改天换地的沧桑巨变;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的40多年,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中之重,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愈来愈近。

三、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进入更高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社会历史实践都一再强调并证明着一个重要真理:马克思主义绝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教条,它必须要在考虑现实、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发挥其指导作用,而绝不能抱着过去的条条框框不放。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理论,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创新并发挥出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

人们根据历史演进和时代特色,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称为“19世纪马克思主义”;根据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实践成果,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首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称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和理论成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称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有了更大的进步,标志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度正在不断加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所面临的时代问题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主张、为解决全人类破解难题提供了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是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充分体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同时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和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是当代中国发展具有世界意义的新时代,也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占据思想理论高地的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所讲的:“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职责。中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稳步前进。所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方向,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入更高境界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最有思想的句子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