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团建,助力城乡社区治理

2021-10-13 00:08郭振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乡志愿志愿者

郭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高校党委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的要求,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充分发挥高校青年在参与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青年志愿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终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提出了“健全志愿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的具体要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充分体现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其中,全民动员、群防群控就是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前哨站”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工作力量薄弱、响应机制缓慢、资源供给不足等。同时,城乡社区仍然存在“空心化”、“老龄化”困境,居民城镇化过程中的社区面临社会关系重构的现实难题。“后疫情时代”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需要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也将为青年参与、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带来更多契机。

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确立的基本制度。在团员注册志愿者的宏观背景下,全省志愿公益队伍中,高校志愿者人数占比将达到70%以上,是一支重要力量。各高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优势,以志愿服务制度化为统领,着力加强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高校志愿团队在推进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帮助广大青年在城乡社区治理中更好发挥生力军作用。2021年3月,王建军书记在调研全省群团工作中指出,“群团组织是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是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要发挥群团的特殊优势,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真心实意服务各族群众”,吹响了全省高校青年志愿参与社区工作的集结号。

二、牢牢把握城乡社区工作主线,做好五个聚焦,广泛组织高校青年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一是聚焦高校、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聚合力。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以党建资源整合促进城乡各类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开展高校、村(社区)党建联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和农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的新型路子,也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实践。通过共建平台的搭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紧紧围绕“组织联建促规范、活动联办促融合、家园联建促和谐、资源联享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加强联建双方党组织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师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二是聚焦党团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组织力。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的完备性赋予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强大的组织化动员力,这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高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着力打造校党委领导下的以校团委为核心的党团组织格局,广泛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志愿者事业厚植根本。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省、校、院(系)三级青年志愿体系建设。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事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对提升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化动员力,进而助力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要持续推进高校“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的目标落实,深入推进学生劳动课学分制改革,逐步实现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全覆盖。着手实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计划,着力培养学生志愿者骨干,增强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力,不断提升高校党委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的动员力,把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党团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

三是聚焦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牵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要始终坚持把工作理念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搭建“三全育人”有机载体,推进“第二课堂”制度改革,引导青年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建立以志愿服务为导向的学生正向激励机制。大力选树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以榜样的精神激励和行动引领,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青春时尚。

四是聚焦项目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服务力。全省发起实施的“青海省大学生志愿服务青南计划、基层青年专项计划”、服务春运“暖冬行动”、扶贫济困、助老助残、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项目,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示范效应显著。参加中国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全国志愿服务重点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在全省高校内外普及了志愿服务理念、培养了志愿服务骨干,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高效能可持续的项目运行机制,为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高校党委要坚定不移地抓好这些重大服务项目的供给能力、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益,集中展示全省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良好形象,提升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能见度和美誉度。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以城乡社区为主场景,带领大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开发“小而美”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以“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青年志愿者阳光助残行动”“祁连山国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无偿辅导”等品牌项目为引领,助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聚焦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青年参与城乡社区工作的制度化水平。近年来,全省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积累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构筑了良好的项目体系。这些成果既体现为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又成为大学生“实践育人”思维的重要体现。比如,关于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的管理办法”,为学生就地就便社会实践提供了思路;年度“三项计划”成为志愿者深度参与城乡治理的有效载体。各高校又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用于规范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志愿服务行为。省级部门要在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制定和完善各类规范性文件,整合全省志愿服务资源,助推高校志愿活动社会化。以省级共青团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形态,定时定点地推进青年学生走向社区;以完善星级志愿者体系标准为核心,重构具有鲜明青年特色的奖励制度,引领全省大学生青年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

猜你喜欢
城乡志愿志愿者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