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0-13 01:23林伟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依从性艾滋病

林伟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依从性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提高,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提升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艾滋病;依从性;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9--01

艾滋病是一种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极具危害性传染病[1]。AIDS患者普遍存在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这也是治疗失败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2],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对32例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8.4±4.2)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2.1±0.9)年;传播途径:性传播17例,血液传播12例,不明原因3例。实验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9.2±5.1)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2.2±0.7)年;传播途径:性传播15例,血液传播13例,不明原因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以患者为中心,真心为患者服务,要积极、耐心。尊重患者,将患者看作整体人,不歧视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高效、全面护理服务。②开展疾病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控性,并耐心开导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同时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随时关注家属态度变化,给予家属心理疏导,缓解长期陪同的厌倦心理。③加强与患者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消除医患之间的陌生和距离感,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与需求并解决,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④营造舒适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干净、整洁、通风,及调整病房适宜温度,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院的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陌生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都应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1)依从性分为安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2)生活质量通过SF-36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感觉、躯体健康、睡眠状态、认知水平、参与能力,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依从性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依从性 对照组完全依从7例,部分依从20例,不依从5例,总依从率为84.38%;实验组完全依从23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1例,总依从率为96.88%;,两组依从性相比,实验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

2.2 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提高,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提升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HIV病毒可以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以CD4T淋巴细胞作为最主要攻击目标,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丧失,因此艾滋病患者更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产生恶性肿瘤,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3]。

艾滋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传染性、无法根治性及社会歧视等,面临着各种压力,生活质量普遍偏低[4]。因此,如何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以下作用: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关心患者,将患者作为正常人看待,以提高患者自信;同时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恐惧等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医患之间的距离感,及时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5]。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玉华,孙盈红,张宏伟.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從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07):1195-1196.

[2]刘瑞华,姚定珠,李素红.艾滋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92-93,115.

[3]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等.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8):587-590.

[4]徐艳,白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01):71-73.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依从性艾滋病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