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建构机制研究

2021-10-13 01:44吴相江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导师研究生

摘要: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主体,因此在当前思政工作视角下更加需要构架和谐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进而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水平,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青年群体。本文将从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视角对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机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促使研究生能够成为思政教育智育并重的群体,为促进研究生培养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思政工作;导学关系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层次,更加注重对其智育以及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而导师作为研究生引导教育的重要主体,更加需要与导师形成协同效果,进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提供保障。以下将基于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必要性对其具体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1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机制建构的必要性分析

1.1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

国家政策上明确提出导师需要重点关注研究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切实通过多元化引导方式的融入促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念得到优化提升,进而促进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质提升和养成。而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指明了就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说明了教书和育人实际上是导师的两大职责,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导师、辅导员以及研究生充分联系起来,进而使得导师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责任人”。

1.2 理论分析层面

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化对研究生科研以及学业的指导力度,同时还需要强化对自身行为规范,进而促使导师的言行举止能够为推动研究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提供良好动力,同时为能够更好地凸显导学育人的效果。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实際上就是求学阶段的社会关系,唯有通过品行的相互影响,才能使其整体导学机制得到完善。

1.3 从导学关系现状层面

国家推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放在第一位,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就要靠教育政策的实施和导师的敬业奉献、言传身教。导师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研究生道德思想。“德、智、体、美、劳”以德为先,并且综合发展是导师思政育人的宗旨。导师是一个充满责任与义务的职业,承载着整个国家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把广大青年教育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人。为深入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导师工作的讲话精神,作为一名导师,应该与时代教育使命同步,执行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在传输知识的同时以思政教育为先,让“德”成为教书育人的首要目标,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全面综合性发展。以身作责,敢为人先,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有扎实的学识、坚定的理想信念、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争做“四有导师”。

1.4 从研究生思政工作层面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导师重视不够的问题,一是一些高校管理人员没有组织导师的培训,导师在课余时间尚未重视对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得导师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直接影响了后续思想政治教学的形式设计。二是导师没有在管理者的指导下积极分析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在随后的课程教学形式调整中,未能提高调整的有效性。要改变这种现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导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调整,引导导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政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研究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思想政治综合素养。

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将能够更加有利于培养思政教育和智育并重的研究生,将导师、思政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充分联系起来,进而为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奠定良好基础。

2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解析

2.1 对导学关系的重新解读

在现有的研究中,普遍认为导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当研究生在求学阶段与导师所存在的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导师通过人格魅力以及行为举止的影响将能够使得研究生构建与导师之间的合作关系、情感关系以及互动关系。而现如今普遍认为导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学习以及撰写学位论文等内容,进而使得研究生能够在学习基本理念内涵的基础上,优化自身道德品行。

2.2 和谐导学关系的特征

和谐的导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到科研课题以及思政教育指导中,研究生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与导师实现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学生完成基本探究科研成果以及完成论文的撰写。在导学关系中强化思政教育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要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把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特征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生为本,导师需要切实促进研究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能力发展,而不能仅仅将学生视为完成科研课题的工具。在导师队伍中还要强调,作为导师不能只教研究生学知识,还应提高对研究生的素质教育。

二是平等互动。导学关系需要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期间需要促使导师和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交流,避免出现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控制。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团体性比赛的方式,促使研究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知科研就业以及职场竞争激烈程度,同时在竞赛中通过与同伴、导师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使其集体意识得到提升,进而为促进其形成崇高的职业素养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开设一个关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公众号,可以在微博上开设一个微博账号,与研究生互动,促使研究生在实践中逐步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通过促使研究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主体。

三是机制健全。学校需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和制度,鼓励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搭建和谐的沟通平台,引导学生维护导学关系,使导师在成型的制度下意识到应该导、想导、乐意导、有机会导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引导导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主体,进而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3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机制建构

3.1 制度保障机制

和谐的导学关系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期间需要借助制度文件的方式明确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责任,进而为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提供必要保证。首先需要切实明确导学之间的职责,确立好导师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定位,促使导师能够在研究生入学、实践、科研、就业、心理、生活等方面切实做好指导工作,进而使得导师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有据必依。

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研究生在科研阶段的基本定位,正确引导其遵守与导师之间的处理原则,使其能够更好地落实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等相处原则,由此为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提供保障。

再者,还需要做好经费和物质方面的保障,这需要为导师提供相应的场地空间、活动经费等,使得导师能够基于活动场所实现对研究生思政理念的培养,进而为促进导学关系的和谐构建奠定基础。

3.2 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凸显导学关系构建的重要性,就需要将师生之间参与导学关系构建的成效纳入到考核范畴中,促使导学关系能够与个人的利益挂钩,进而促使两者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导学体系。首先,需要强化地导师德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引导导师能够将导学过程中的心理内容、沟通技巧以及就业指导内容融入到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同时做好相应的反思和构思工作;其次,明确研究生道德教育考核,把研究生参与学生活动、实验室等内容纳入道德教育考核体系中,同时把道德评价和学业评价作为研究生综合评比的重要依据;再者,实行双向考核,把导师参与培养和学生培养质量同导师考核挂钩,把导师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对指导教师进行年度道德考核,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职称评价、评优的重要依据。最后,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对有良好指导关系、有优秀指导作用的导师给予相应的表彰和激励,以此促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能够得到重视,并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导学和谐氛围。

3.3 协同互动机制

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导师展开德育教育的基础。导师在教学中虽要有威严,让研究生自然而然的产生敬畏感进而促进研究生的学习,但同样也会使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对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其实,师生之间施行温情教育远好过于用严厉的方式进行管理,由此将更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当代的研究生几乎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备受宠爱,严厉的管制很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反而影响德育工作的进行。所以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才是进行班级德育工作的基础,以爱为策可以化解班级中一切不愉快的大小事情,也可以将班级打造成为一个温馨的班集体,有凝聚力、有号召力、更有积极向上的动力。研究生思政工作部门更加需要开拓沟通交流渠道,通过有效的平台构建促使研究生能够与导师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深化对思政理念的认知。

其次,导学模式构建是提升研究生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将科研工作与业务学习实现有机协调,进而更好地实现双赢的目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需要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其中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实验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是现代常用的教学方式,而实例讨论是一个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在讨论实例的过程中,可以将同学以及教师的思考结合起来,由此为提高课程研究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尤其科研初期,更加需要对研究生进行基础操作的讨论与演示,进而让研究生能够对课题探究的实践流程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实例讨论以及演示中主要是让研究生一步一步地跟着导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流程规划,以此提高研究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运用。而在后期课题研究时,在研究生操作技能不断熟练提高的基础上,导师可放手让研究生尝试自己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应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研究生以讨论形式开展小组协作与交流,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4 沟通申诉机制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广开言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出发,构建有效的平台载体,把思政工作、导师育人、研究生德育引导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第一,构建平台,结合实践需要和学科特色,构建多个交流平台,构建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分享的长效机制。期间需要切实优化多元活动的设计形式,促使其能够在生活视角下推动导师和学生在活动互动过程中拉近距离。例如部分高校開设了教授党课、思政讲座以及学术论坛等活动,邀请导师与研究生分享学术经验、成长感悟、理论见解,进而使得导学关系能够得到更好地构建;第二,要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主动、及时地与导师沟通,主动介入实验室、研究组的文化建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导师的研究动态,对导学关系中不和谐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第三,建立完善的申述机制,正确处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相关事务,使得导学关系维权平台能够得到构建,切实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摩擦,可以通过座谈会、邮箱等方式,使得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诉求得到传达,进而为缓解矛盾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构建完和谐导学关系建构机制,就需要基于研究生思政教育视角下强化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入,进而使得研究生能够成为德育和智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主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导师唯有具备高尚的素养能力以及人格,才能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导师不仅需要肩负起教书的责任,同时还需要认真落实好育人的工作,切实为促进研究生道德品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导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符合师德规范的行为也将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强化对导师素质能力、行为以及人格上的规范,进而为提升整体的育人效果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文.论导师思政工作与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协同互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3):98-101.

[2]方磊.推进导学关系实践研究——以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评选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07):31-35.

[3]万劢,武玟斌,樊晓婕.师生导学互动对科研团队思政教育建设的作用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3-4.

[4]张启钱,王爱伟.导学思政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融合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6):37-42.

[5]赵军伟,孙晓琼.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机制培养模式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3):99-103.

基金项目:2021年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学思政”研究课题:研究生导学思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YGB15,负责人:吴相江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导师研究生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