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发散思维,掌握文思泉涌的秘密

2021-10-14 00:14高翔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心词墓园洛夫

高翔,文学博士,创意写作导师,诗人,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政法学院中文系讲师。曾获第44届香港青年文学奖,拥有创意写作教具“编剧大师卡牌”专利。

卡夫卡曾说,写作时,我能看到全世界在我桌前起舞。这是作家在创作时所达到的酣畅淋漓的巅峰体验。想要达到这种文思泉涌的状态,其实不难——只要熟练掌握发散思维,你也可以做到“提笔就能写”,让创意从0到1再到无穷,根本停不下来。

什么是发散思维呢?我们可以从字面来理解。发散思维,首先要“发”,指打开思路,让思维像曼陀罗花绽放一样,一层层地推演开来,因此它也被称为曼陀罗思维法。另一方面,思维要“散”,指没有局限,不是从一个单点到另一个单点的线性思维,而是从一个点到多个点,像涟漪一般四散到无穷无尽。诗人写诗往往是从一个词出发,发散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意象;小说家往往从一个瞬间、一个物品、一个主题关键词出发,联想到出人意料的精彩故事。运用发散思维的大脑就像是一朵朵蒲公英,可以自由地飞翔,把灵感播种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发散思维首先需要放松。我们要回归到一个完全舒适、敞开的轻松状态下去写作,想象自己徜徉在漫无边际的暗夜——然后,我们选择一个关键词,作为光点,点亮这个光点,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星火燎原的状态,起初的光点将会点燃诗意的星空。

发散思维还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先从“色彩定位”练习开始。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作“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它讲的是,人的注意力在日常状态中是分散的。但当别人说,“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时,大家却都忍不住去刻意观察,开始处处留意粉红色,四处寻找那个不存在的粉红色大象。运用发散思维写作的过程,就像是寻找那个粉红色大象的过程,我们需要定位一个关键词,刻意观察。比如,选一种颜色,在接下来的几天,留意带有这种颜色的所有东西,把它们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我们就能够以这种颜色为中心词,写作一首“色彩诗”或者绘制一个思维导图、一幅“文字画”,来训练发散思维。

比如,我们选择“白色”为中心词。一想到白色,你能想到生活中什么事物呢?请你刻意观察,发挥想象,把所有白色的意象写下来。然后观察这些意象,想想白色的事物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的联想。最后,闭上眼睛,想想白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故事、什么样的画面。

如果你没有头绪的话,我们不妨来看看诗人洛夫是怎样以“白色”为中心词写作诗歌的。1987年2月4日,洛夫参观菲律宾马尼拉的一座烈士陵园,刚一进园,便看到满山的十字架,墓碑皑皑,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令洛夫震撼不已,于是洛夫便以《白色墓园》为题,记录了所见的几十种白的意象:“白的/一排排石灰质的/白的/脸,怔怔地望着/白的/一排排石灰质的脸/白的/干干净净的午后/白的/一群野雀掠空而过/白的/天地忽焉苍凉/白的/碑上的名字,以及/白的/无言而骚动的墓草/白的/岑寂一如布雷的滩头/白的/十字架的臂次第伸向远方/白的/远方逐渐消失的挽歌/白的/墓旁散落着花瓣/白的/玫瑰枯萎之后才想起被捧着的日子/白的/马尼拉海湾的落日/白的/依然维持弥留时的/白的/体温。一万七千个异国亡魂/白的/依然维持出击时的队形/白的/数过来,数过去/白的/依然只是,一排排/白的/一排排石灰质的脸……

以上是长诗《白色墓园》的上篇。诗歌以“白色”起笔,先写一排排白色墓碑像石灰质的脸,它们悲伤而肃穆,彼此对视着,像在诉说一曲生命的挽歌。在墓碑背后,是一个个苍白的烈士灵魂。在形式上,诗人以“‘白的+名词短语”的形式整齐排列,整首诗就像墓碑和十字架林立的墓园,这样整齐的、恢宏的、有意味的结构,带给人非常强烈的震撼。这样的震撼感,是因“白色”这一中心词不断发散、绵延而形成的语言能量所致。诗中除了白色墓碑,还列举了白色的野雀、白色的碑刻的名字、白色的無言的墓草、白色的滩头、白色的十字架、白色的枯萎玫瑰、白色的落日等意象,构成了白色的世界。除了铺陈白色事物,诗人还由白色写到战争的残酷、亡灵的孤独、被遗忘的历史、对生命的缅怀和敬畏等白色的象征意义。大量白色意象的堆叠、富有节奏的句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情境,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意味深长。

在反复品读洛夫的《白色墓园》后,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围绕某种色彩进行发散思维的写作方法,试着写写:《红》《蓝》《绿》《黄》等,写出自己的“色彩诗”。在写作时,要全身心投入,调动所有的经验和记忆,去想:什么是红的,什么是蓝的,它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或者移步到室外,在田野、公园、校园中观察色彩,写作色彩诗。例如,“红,秋日枫林尽染的深红/红,记忆中涂抹唇彩的绯红……”仿照洛夫的句式,列举你想到的或观察到的带有这种颜色的所有事物,直到竭尽所能,写不下去为止。如果你觉得困难,可以先用白纸把收集到的相关色彩的名词罗列其上,再将其诗化。其实颜色诗并不难写,比如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运用发散思维,模仿洛夫《白色墓园》所作的诗《我眼中的白》。

棉花,采摘柔软的白。

牛奶,品味醇香的白。

下过雪的村庄,

是一望无际的,乡愁的白。

开满栀子花的校园,

满眼都是,春天的白。

白,食盐的白,

砂糖的白,阳光的白。

白,长裙的白,皮肤的白,

小兔子毛绒绒的白。

白,无尽的白,

留给我的青春填充空白。

从色彩发散开始,我们打开了诗意的眼睛,能够发现有太多缤纷的意象可以写,围绕任何一个色彩词,我们都可以启动发散思维,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除了色彩词,任何一个名词都可以作为中心词,进行发散。不仅是平面的意象罗列与堆叠,还可以拓展和延伸到文化层、情感层、象征层,还可以直接写出立体的故事和画面。

下面我们结合闻一多的《忆菊》来学习这种更高级的三层立体发散思维写作法。闻一多的《忆菊》这样写道:“插在长颈的虾青瓷的瓶里,/六方的水晶瓶里的菊花,/攒在紫藤仙姑篮里的菊花;/守着酒壶的菊花,/陪着螯盏的菊花;/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懒慵慵的江西腊哟;/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长瓣抱心,密瓣平顶的菊花;/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檐前,阶下,篱畔,圃心的菊花:/霭霭的淡烟笼着的菊花,/丝丝的疏雨洗着的菊花,——/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

纵观全诗,闻一多就是以“……的菊花”为句式,运用发散思维,写尽了眼前看到的、心中想到的各式各样的菊,它们姿态各异,但都有值得欣赏的美。诗人罗列了开在不同地方的菊花:开在虾青瓶中的菊花,开在水晶瓶中的菊花,开在紫藤篮里的菊花,开在酒盏和酒壶旁的菊花,田野中的菊花、苗圃中的菊花、房前屋后的菊花、霭霭雾气中的菊花、细雨微风中的菊花。诗人还罗列了各种品种的菊花:有鸡爪菊、绣球菊、江西蜡菊、白菊;还有含苞待放、半放、盛放的菊花。可以说,诗人从各种角度写尽了对菊花的爱。这样的方式属于水平发散。除了水平发散,还可以进行垂直发散。垂直发散是挖掘中心词的文化寓意、象征意义、情感寓意。比如菊花是什么样的精神符号,会让人有怎样的文化与情感的联想。第三层发散是更立体的发散,称为情境发散,即综合水平和垂直的维度,联想到一个具体的画面、情境和故事。如何进行垂直发散和情境发散呢?大家看如下表格。

现在,你可以试着续写一下闻一多的《忆菊》,比如你可以写:这是寒秋时节绽放的君子品格/是陶潜在南山下采摘的那份悠然/是晴朗的午后/一份澄澈/一份秋高气爽……仿照这种方式,写出你的诗行。

创意写作练习

运用三层立体发散思维的方法,选一个中心词,比如玫瑰花、桂花、雪花,仿照《忆菊》的写法,写一首新的《咏花诗》。你可以写出不同品种、不同颜色、不同位置,以及带来不同隐喻、不同感受的花的意象。尝试尽可能向垂直的文化情感层挖掘,向背后的故事挖掘,写出更立体、更有意味的诗作。

猜你喜欢
中心词墓园洛夫
借一场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焚诗记
英汉口语中名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俄汉语定语对比
太辛苦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升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