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省道服装多种实践方法的综述分析

2021-10-14 07:19段春芳
纺织科技进展 2021年9期
关键词:合体旗袍面料

段春芳,乔 洪

(四川师范大学 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010)

服装的无省道研究指服装未设置省道或服装的省道进行处理从而使省道消化的研究。此次研究主要从衣身无省道、无分割线的角度进行研究。目前少有具体的文献对无省道研究多种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文中将无省道研究方法进行整理与收集,实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为无省道研究提供参考。

1 无省道服装结构研究的沿革

无省道研究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是以旗袍作为载体。利用面料的热塑性及延展性等特性进行研究。其中国外较为常用的是斜裁的处理方式,而国内使用频率较高的则为利用面料的热塑性进行归、拔的结构处理方式。

1.1 国外无省道结构研究的沿革

国外关于无省道结构的研究源于1912年玛德莱奴·威奥耐发明的斜裁法。斜纱在服装面料经纬纱45°方向裁剪衣片,不仅具有伸缩性而且弹性强、悬垂性好,展现了女性的线条美。另外,还有3D打印技术。1984年,随着查尔斯·赫尔3D打印技术的研发,将3D打印技术与服装结合应用。3D打印技术可通过扫描人体结构,迅速成型得出符合人体各方面尺寸的立体服装。与此相通的还有模压一片式技术,利用面料的热塑性等特性,使服装一片成型。其次,日本结构大师Tomoko Nakamichi的《Pattern Magic》中,进行了多次省道转移与合并的实践操作,可结合归、拔的工艺实现省道的消除,从而进行无省道结构研究。综上所述,国外关于无省道结构的研究主要有斜裁、模压一片式以及省道的转移与消除3种方式,这些方式从结构到面料对服装的无省道结构研究进行了阐述。

1.2 国内传统服装中的无省道结构研究沿革

国内最初的服装结构以“十字”型制版的方式呈现,通过不断地演化、发展,以及在西方结构思想的影响下,在侧缝进行收量,使腰部的松量减少,下摆再收紧,整体廓形由原来的“十字型直线结构”转变为“十字型曲线结构”。运用“十字型曲线结构”方式,再将袖片进行有肩缝肩斜的演变设计,使得无省道结构设计更为合体地呈现。在工艺方面,进行平裁古法旗袍时,在进行结构制图之前,会对面料进行归、拔的工艺处理,通过高温改变面料的经纬纱,从而满足人体的需求。由此,国内关于无省道的研究主要从十字型结构以及面料的工艺处理两方面进行。

2 无省道服装结构研究分类

随着人们个性化要求的提高,对于无省道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省道的实现路径出现多元化发展。

2.1 从结构角度看无省道研究

2.1.1 传统十字型结构角度解析无省道结构研究

传统十字型结构方式对无省道研究主要有衣身合体与宽松两种表现方式。宽松的十字型结构方式在学术界又称为“十字型直线结构”,主要以喻双双、梁文倩等学者的研究为主,从喻双双的“旗袍设计与剪裁”一书中得知,20世纪20年代初期,传统时期的旗袍经历了“暖袍”“马甲”和“倒大袖”三个阶段。这些服装虽有合体的趋势但相对而言仍保持着平直宽大的风格,无法显露出女性的曲线美[1]。从梁文倩、王燕、杨小明写的“基于1926—1929年《良友》画报中旗袍的款式和设计分析”一书中可得知,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旗袍多采用前后衣身与袖片相连接的结构形式,没有设置结构线,从腋下到下摆呈一条直线,服装款式较为宽松[2]。“十字型曲线结构”主要以朱博伟、刘瑞璞等学者的研究为主,其在“旗袍三个发展时期的结构断代考据”中所述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叶,从古典时期到过渡时期,服装的结构从“十字型直线”结构转变为“十字型曲线”结构,旗袍在侧缝进行收量,使腰部的松量减少,下摆收紧,旗袍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刘咏梅、韩天琪、张向辉、吕芳澜研究的“无省旗袍的结构设计方法”中可看出,无省道旗袍从原本的无肩缝向有肩缝进化,有肩缝的结构,会以一定的斜度插入,使得无胸省结构更合体,腋下的量更少[4]。无省道结构研究由此进入到从宽松到合体的阶段。

2.1.2 斜裁角度解析无省道结构研究

斜裁无省道研究分为国外与国内两类,国内主要采用平裁的方式,国外主要采用立裁的方式,例如丁锡强、刘国伟的“服装斜裁技术的应用”一文中可得出服装斜裁是立足于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之间的裁剪方法。紧身型斜裁的基本操作多借助于平面裁剪的比例法与原型法完成,斜裁的效果应穿在人体或人台上进行观察调整,因此斜裁与立体裁剪息息相关。与国际服装斜裁技术相比,我国的“斜裁”技术只能是属于改良斜裁[5]。李雨虹、李杨、吴晶研究的“斜向分割线在现代旗袍结构中的应用”中可知,服装在斜向45°分割线所呈现的效果更为舒适自然[6]。由此可知,从结构上来讲,斜裁来制作无省道结构有立裁与平裁两种研究方法。

2.1.3 省道转移与消化角度解析无省道研究

女装原型的胸省进行多方位的转移与消化,再结合工艺处理,同样能够达到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姚怡、孙洁、吴志明研究的“省的位置与分解使用对合体女上装胸部造型的影响”中,通过不同的省道结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省道的位置对于胸部立体效果具有一定影响,省道分解使用所形成的效果最好[7]。彭灵研究的“合体无省女西服结构设计难点研究”中,在做合体无省女西服结构中,通过立体裁剪的方式,把原有的省道合并再通过省道转移到腋下,撇胸、弧形翻驳领线断缝设计等一系列操作,结合归拔的工艺,从而达成合体的女西装的效果[8]。通过将转省与合并而出现的无胸省结构原型用于无省道结构中,可将原有的省道量均匀分配给各部位,再采用归拔的工艺进行制作,从而达到无省又合体的目标。

2.2 从面料处理角度看无省道研究

2.2.1 面料的归拔与整烫角度解析无省道研究

归拔工艺是服装造型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利用服装面料的伸缩性适当改变面料的经纱纬纱,或归或拔,从而使得面料由平面改为立体,满足人们对人体体型的要求。关于归拔与整烫技术的有力论证在很多服装工艺方面的书籍上都有详细记载,以韩耀潜,徐秀清等主编的《服装工艺》中写道,在对服装材料进行整烫时,对材料加温,使温度上升到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以上,纤维出现高弹性具有变形能力。利用面料的热塑性用于服装的加工与整烫中[9]。刘建萍、张毅荆、妙蕾在“无省合体旗袍塑型方法的探索与分析”中提出:通过控制纤维的变量影响曲线,对在外力多重影响作用下归拔的温度、湿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水的增塑作用的结果分析,验证了在归拔与整烫作用下无省塑型方法操作的可行性和保型性[10]。通常情况下,面料裁剪都是将面料缩水后,直接画图进行裁剪,而对于无省道合体旗袍来说却是先将面料进行归拔整烫处理,而后再画图进行裁剪,使之达到合体性。

2.2.2 模压一片式角度解析无省道设计

罗晓菊在“一体成型技术在服装中的应用与发展”中,对于服装打印技术回顾了4种主要的一体成型技术,归纳总结服装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历程,以及初见端倪的3D打印服装技术[11]。陈常娟研究的“3D打印技术在纺织服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中通过3D打印机一步步走向成熟,将3D打印技术与纤维织物、组织结构、单元体设计、材质特性以及智能材料结合,使得3D打印更快融入到现代服装面料的设计中[12]。模压一片式结构在很多方面与整烫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前者是为了方便大规模生产,加快工作效率。

2.2.3 面料斜裁角度解析无省道研究

国外学者利用斜裁面料的延展性结合工艺实现无省道合体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时装界公认由Madeleine Vionnet首创,后被广泛运用与创新。Ching Hui Lin,Chin Mei Lin研究的关于“The Application of Bias Cut in Clothing Design”中指出斜裁45°产生拉伸弹性,具有定制曲线的特性,研究探讨了斜纹剪裁特征与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13]。通过斜纱的伸缩性以及延展性可创造出符合人体特征的合体服装结构。

3 无省道服装实践方法

关于无省道服装结构方法主要从结构与面料两方面呈现,在结构方面有基于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而提出的结构设计方法,也有相比较传统的短寸法与比例法,既有平裁的操作方式,也运用了立体裁剪的操作方式。在面料方面,不仅与面料本身的特性相结合,也借助科技的力量对无省道结构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解析,见表1。

表1 无省道服装实践方法

3.1 传统十字型结构操作方法

十字型直线结构横向以水平的肩线,竖向以垂直的前后中线为轴的十字型结构,衣长在竖轴上确定,袖长在横肩线上确定。在十字交叉处挖出领窝,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袖宽以及袖长的设计,胸围与下摆之间连成一条直线,整个结构制图中多以直线的形式存在,如图1所示。十字型曲线同样以垂直的两条线作为基础线,在腰部收腰,臀围凸起,下摆收量,展现女性的曲线美,衣片表现为整体性、平面性,如图2所示。十字型曲线是在十字型直线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构设计,但十字型曲线相对于十字型直线结构更为合体。

图1 十字型直线结构制图

图2 十字型曲线结构制图

3.2 斜裁

关于斜裁主要是以面料经纬纱45°方向作为衣身的竖直方向进行的立体裁剪的形式。图3为Madeleine Vionnet所创作的裁剪法,也称为“手帕衣服”,巧妙地运用面料斜向的弹拉力进行斜向交叉。整体最复杂的地方是进行斜纱边缘工艺的处理,Madeleine Vionnet经常采用抽纱法、缝补法、刺绣以及贴边等方法进行处理。另外,为了更好地控制悬垂程度和合体效果,在面料的经纬纱方向绘制出间隔相同的格子,便于对称裁剪缝合接缝时的对位,更大限度减少误差。

图3 Madeleine Vionnet的斜裁

3.3 省道转移与消化

省道处理方式主要将胸省进行转移与消化。图4为160/84A的新文化女装原型,胸省的省量为3.5 cm,将胸省的量转移至前中撇掉0.5 cm,领围转移0.5 cm,袖笼处留有0.5 cm,再将这几处多余的量进行归的工艺处理。肩缝去掉0.5 cm,侧缝去掉0.5 cm,为与后片合缝,可在前片侧缝下加补0.5 cm,最后将1 cm的省量转移至下摆,从侧缝将转移的量摒除,使得衣身得以平衡,如图5所示。为使无胸省原型尽可能贴近胸省原型的合体度,现将无胸省原型及有胸省原型的样衣进行对比处理,腰部均在前后侧缝处收3.5 cm的松量。为更直观地发现问题所在,采取160/84的净胸围进行对比分析。图6为第八代新文化原型净胸围样衣,图7则为转换后的无胸省结构。从样衣对比可看出,转换后的样衣合体度与有胸省结构相差无几,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图4 160/84A新文化女装原型

图5 省道转移与消化

图6 新文化原型样衣

图7 省道转移与消化后样衣

3.4 面料的归拔与整烫

进行平裁旗袍结构制作之前,会对面料先进行推归拔的初步处理。首先将面料竖起对合平铺在烫台上,用别针固定,左手拉出胸凸,数值根据面料的延伸性进行调整,不超过4 cm,过大会破坏面料,步骤一如图8(a)所示。右手熨斗推腰,将出现的褶皱烫平;其次将胸腰侧缝线画出,接近一条直线,面料展开后会有一定的立体效果,具体效果与面料的延展性、热塑性等方面有关。初步归拔完成后的衣片前中放直后的裁片侧缝变弯,步骤二如图8(b)所示,放在胸部仍然会有褶皱的出现,需要进一步的归拔熨烫处理,使服装更为合体。将前衣片展开后的中线仍为直线,在中线的胸腰部位进行归拔处理,使直线变为弧线,在腰部凹进去。侧缝胸围线处横向向中心线推、竖向归烫,侧缝腰围处竖向拔,侧缝臀位处横向推、竖向归,将胸凸与臀凸熨烫定型,步骤三如图8(c)所示。至此,衣片立体,中心线变弧,侧缝接近直线。整个归拔推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反复处理,才能得出合体的效果。

图8 归拔与整烫处理

3.5 模压一片式

模压一片式及3D打印都是一项快速成型的技术,也叫做“增材制造”。一种以数字建模为基础,通过扫描身体尺寸,量身打造独一无二的服装。图9为3D打印服装的制作过程,直接打印,而非缝接,打印出来的服装不仅合体,更能够减少浪费。3D打印的方式因为材料的限制无法普及,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服装的设计制作中。

图9 3D打印服装

4 结语

目前无省道研究的多种实践方法主要从结构与面料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无省道研究进行验证分析,得出使用省道转移与消化的结构方法最适用于做无省道服装。制作无省道服装表现为合体与宽松两种呈现方式,关于无省道合体结构的实践方法还需进行深化研究,由此引出两个方面的展望,一方面,目前现存的研究中并未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践验证对比无省道结构合体度,为无省道合体结构在制作方面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撑,开拓无省道合体结构新思路;另一方面,无省道结构是为了解决面料的多元化而出现的特殊结构设计办法,将面料与结构设计方法相结合,验证最佳匹配度,可为服装结构设计与生产起到现实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合体旗袍面料
硬汉合体
锦绣如织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热销面料及辅料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聚散
奢华提花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止”字变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