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课程建设探讨

2021-10-14 21:36肖红波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摘要】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要求,农经专业新开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课程。本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3年内课程建设的探索进行总结,主要是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内容章节设置、授课方式与方法、实验课设计、考核方式等;同时结合学生评价,总结课程建设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改进方案,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卓越农经人才。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课程建设  课程探讨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北京农学院教改项目:“3+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一年实习满意度的调研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3089(2021)07-0113-03

一、引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门课程是我校经管学院在2018年新一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中,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本科课程设置要能反映时代要求的号召[1],新增设的一门农经专业选修课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未来谁来种地,谁来经营农业问题凸现。在此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3]。2013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容,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而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本课程首次给2016级农经专业学生授课,受到学生们欢迎,至今每年农经专业学生都全部选修这本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体系、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不断进行探索。本文是对3年来本门课程建设和探索情况的总结和讨论,并结合对学生的回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期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本课程教学水平。

二、课程体系设计

本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采取问题导入形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进而理解学习目标和目的,然后讲授基本理论,并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后介绍国外理论和实践,开阔学生视野。按照上述思路,本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形势篇:介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以及近年来相关的国家扶持政策文件等。二是基本理论篇:主要内容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内涵、基本理论、类型、申请程序、认定标准等,以及各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发展中的性质及功能定位。三是实践及创新篇:各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发展历程、现状、存在问题,特别是在经营管理方面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提升和创新;在创新发展方面,学习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土地股份合作社、贵州六盘水“三变”模式、公司+家庭农场、农村三产融合、土地托管服务、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云平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最新实践,以及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四是国外篇:主要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演变、现状,主要特征、相关扶持政策、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三、授课方式方法创新与多样化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教育质量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中践行“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收获为目的”,变“灌输式传授”为“互动式学习”,变“以考试为中心”为“以提升能力为根本”,变“以书本为中心”为“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心”,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5]等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和理论,重视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考虑到目前大学生思想特征和学习行为,并根据本课程性质,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设计,主要包括问题导入、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互动、案例讲解、政策解读、阅读拓展资料、自学内容、观看视频、案例讨论与发言以及思政点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每节课授课内容的知识性质,采取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1.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

对于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问题导入+教师讲授+课堂互动+自学的形式。如在形势篇中,教师先介绍我国农业重要性、农业发展现状和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提出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引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然后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意义。如在理论篇中,教师首先讲解每一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基本理论、类型、性质和类型等,对于申请程序、认定标准、政策等,教师提供资料,让同学们自己阅读,并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来检验同学们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收获。另外教师会重点讲解政策解读,以及如何利用好相关扶持政策。

2.实践知识的授课方式

对于本课程的实践部分,主要是观看视频+案例资料+案例讨论+小组发言等形式。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践在课堂上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多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并且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模式[6]。在观看视频前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分析和讨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开拓思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7]。如在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与创新中,通过案例、视频和讨论,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与传统农户相比家庭农场经营的特征,即农场主具有职业农民的特征,农场有较为完善的经营策划和方案,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种养结合,注重生态绿色生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和电商营销等。成功家庭农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现代农业的美好场景,引起同学们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毕业后是否愿意回乡创业经营家庭农场?同学们设想自己是农场主,应该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同学们发言踊跃,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知识,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知识的授课方式

对于课程中涉及创新方面的内容,采用网络资源+拓展资料+创新点/亮点提炼等授课形式。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包括经营理念创新、产业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然后在课堂上共享资料,并进行充分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写下创新点和亮点,引导学生从创新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如针对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有自己特点和优劣势,如何进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呢?引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目前农业经营方面的一个创举,让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观看视频,理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涵义、重要意义、成功实践、运作模式及存在问题,以及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和文件,让同学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这一创新发展有全面深刻认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

4.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授课方式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农高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育人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需求,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8]。在本课程授课过程中,通过讲授+案例+视频+思政点的形式,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寓教于思,使专业课程更加生动。在形势篇中,让同学们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认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和中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在实践篇中,通过典型案例和视频等,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优势,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树立“知农·爱农·尚农”信念[9],培养学生的“三农”情节和使命感及责任感,坚定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决心。

四、考核方式侧重过程和能力评价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能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并且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10]。目前,国内大学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期末考试的方法,通过考试的卷面成绩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此类考核方式较为单一[11],并不能真正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程。本课程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通过课程论文、课堂提问、作业练习、自主学习、讨论发言、课程考勤等,试图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12]。考核方式为总评成绩=理论课成绩(期末成绩×60%+课堂提问×10%+作业×20%+考勤×10%)×60%+实验课成绩(实验报告×40%+发言×40%+讨论×20%)×40%。期末考试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教师提供一定的选题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选题,并自拟题目撰写,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解读、消化和整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核其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搜集资料、制作PPT并在课堂发言,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点评、学生互评,这样让学生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并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五、学生收获与评价

为了了解本课程建设、授课方式是否满足学生需求以及学生收获情况,从课程开设重要性、课程体系、学生感兴趣内容、授课方式价、考核方式、学生收获以及对课程的建议等方面,对选课的2018级农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所有学生都认为开设这本课程有必要,46.94%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本门课程很有价值,87.76%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反映时代要求,了解农业最新发展方向,贴近农业现实,开阔视野,71.43%的学生认为本课程体现农经专业知识综合应用;77.5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体系合理,有20.41%的学生认为课程体系基本合理,说明课程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兴趣更高。73.4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需要补充,6.12%的学生认为需要补充,需要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发展形势等。

83.67%的学生对目前授课方式很满意,16.33%的学生对授课方式基本满意,说明授课方式还有改进空间。本课程知识分为三类,概念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让学生对不同类别知识的授课方式进行评价。调研结果表明,尽管对于三种知识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稍有差别,但基本趋势是相同的,超过70%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案例讲解、观看视频的方式比较好;50%的左右学生认为拓展阅读资料和自学课程内容方式比较好,只有30%的学生认为案例讨论与发言比较好。由此可见,尽管目前高校授课中践行“由以教师教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新理念,但学生仍偏爱 “以教师教为中心” 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动脑或动手不太积极,也可能是在本课程授课中,对案例讨论与发言部分设计不太完善,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需要改进。

学生对目前的考核方式总体是满意的,且课程收获较大。80%的学生对考核方式很满意,18.37%的学生基本满意;96%的学生赞同期末考核采用课程论文。85.71%的学生从这门课中收获很大,12.24%的学生认为收获一般,只有2%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但也應该重视,需与学生进行沟通,查明原因,改进教学。学生的收获主要表现在:学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了当前农业的发展形势和未来发展方向,贴近现实,对未来就业有帮助;理解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产生、发展、经营管理和运作模式;了解了国外农业经营主体现状,以及我国与之的差距等,培养了利用所学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有助于综合运用农经知识,深刻理解和认识三农问题。

学生对于课程的建议:要多增加案例,尤其最新的案例,观看视频,多介绍国外情况;增加线上或线下的小测试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在课堂上完成,随教随复习,有利于知识吸收;多一些小组讨论的内容;增加课外实践,亲身感受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或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确实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的建议都很中肯。

六、总结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新开设的一门课程,经过3年的探索,一方面,已经建立了基本完整的课程体系,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和认可,学生学习兴趣较高,课堂互动性强;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调查和回访,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课(案例讨论与发言)不太受学生欢迎,课后作业多而课堂作业少,不利于即时检验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如何激发学生自学积极性方面还缺乏方法和技巧等。针对这些问题,今后拟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本课程的教学:如何设计好实验课,让案例讨论和发言热烈起来;把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提高课堂趣味性,寓教于乐;增加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密切关注本课程知识的新发展和前沿问题,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的实习基地建立联系,争取让学生能够去基地参观调研等。课程建设无止境,作为教师,需不断积极探索,做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感,更好地实现课程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卓越农经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14-22.

[2]宋洪远, 赵海. 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5.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J].上海农村经济,2017(6):35-38.

[4]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31(10):86-90+106.

[5]刘红熠.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2):116-118.

[6]王金旭,朱正伟,李茂国.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7-12.

[7]陈德文.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2,33(12):6-8.

[8]刘营军.农科特色通識教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8):15-17.

[9]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北京农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EB/OL].2020(9):122-136.

[10]“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周远清,瞿振元,陈浩,刘献君,别敦荣,周光礼,宣勇.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J].中国高教研究,2017(4):1-25.

[11]姚瑾如,袁翔.模块化教学背景下民航运输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0,25(1):41-43.

[12]杨玉军,杨夷梅.《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非标准答案试题考试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1):44-46.

作者简介:

肖红波(1977-),女,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教学研究方向:大学生学习行为,农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

猜你喜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巴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