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核心要素分析*

2021-10-15 12:45关英馨杜衣杭费松琪
大众文艺 2021年18期
关键词:考查德育音乐

关英馨 杜衣杭 费松琪

(1.北京交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北京 100044;2.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北京 100073;3.中国音乐学院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101)

一、引言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受到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在开设专业教育所需的技术基础了课程和专业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大量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供学生选学,通识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更方便实现增长知识和见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性高校的音乐鉴赏课是通识教育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激发启发式思维的职责,实现“以乐储善、以乐启真、以乐怡情、以乐养德”的目的,有利于从多角度、多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类高校中音乐鉴赏课多是以一种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形式存在,音乐鉴赏课的培养目标区别于普通专业课,我国综合类高校的音乐鉴赏课在课程设置、课程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且缺乏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音乐鉴赏课的课时设置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进阶性和系统性。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师虽然会对进行内容的讲授,但是教学方式却以灌输式为主,忽视了音乐和艺术学科在视觉与听觉方面的特殊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降低。音乐鉴赏课常以校级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数院校没有制定统一的音乐鉴赏教材,缺乏完善的教学大纲。部分综合类高校选择了音乐专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此类教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容易造成非音乐专业学生理解困难,丧失趣味性。音乐教师在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能力和方法不得当,都会大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法感悟音乐艺术之美,难以在有限的课程内高效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音乐鉴赏课的教师也常因专业定位的迷糊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简单化,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低下。

因此基于现有的文献分析和实地的调研,辨识综合类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设计,并为多角度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供有力依据。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施教课程中对学习对象所产生结果的预期,是时刻关注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而开展。教学目标维度包括完整性、作品导向、德育意义和审美趣味。

(一)完整性

完整的教学目标引领整体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计。音乐教师在制定鉴赏课的教学大纲应具备计划性和系统性,根据不同知识和专业背景的学生制定合理且可行的教学大纲。音乐鉴赏课的目标设置应当区别于专业课的教学,须制定分层次且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考虑通识教育的特性和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作品导向

音乐鉴赏课的主要内容为作品导赏,而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理论内涵则是学生的学习对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受到课时以及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限制,应当选择具有典范性的音乐作品开展教学。

音乐鉴赏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将音乐作品的数量放在首位,而是要拓宽学生对每个作品中艺术理论理解的广度,增强音乐审美的深度。因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中,作品的导向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德育意义

以德育人是音乐课程的精神内涵。音乐鉴赏课程应当围绕思想性设置教学目标,从经典作品中挖掘具有德育功效的音乐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在作品音乐性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德育内涵,使学生在音乐所带来的感官享受的同时从作品中获得德育功效。

音乐鉴赏课的作品选择应当以传统经典音乐为主,同时结合音乐鉴赏的无国界性,寻求音乐作品与鉴赏者在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知识积累上的共性,强化德育和教化意义。在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音乐鉴赏课的作品遴选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的设置目的应当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和所知对自己的道德决定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以不同方式思考个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审美趣味

音乐课程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而高校的通识教育承担了以美育人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的任务。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对作品中的美好事物进行辨析和探索,使鉴赏课发挥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职能。鉴赏课中可以利用音乐分析、音乐聆听和音乐实践等多种方式来塑造学生健全的审美观念。

在音乐教育之中,学生的受益不仅存在于音乐领域之中,更是对其未来的心理构建、人生趣味取向和创造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审美功能,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分析能力、挖创新能力的作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三、课程设计

音乐鉴赏课的课程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音乐及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所进行的设计。课程设计维度包含4个构成要素的主题词,分别为多元性、探索性、理论深度和实践环节。

(一)多元性

课程设计的多元化是打破学科局限和思维定式的重要体现。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逐渐被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取代,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音乐鉴赏课的多元化可以被归纳为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

在教育理念方面,多元化音乐教育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强调世界音乐的多样化形式和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相结合,在尊重各国的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在精神层面上为民族音乐文化创造一个可持续传承的空间。

在教学手段方面,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其教学过程恰恰需要结合视觉和听觉显示的新媒体设备为学生带来更完备的体验感。

(二)探索性

探索式的课程设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索式教学方法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可采用由教师向学生布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通过座谈形式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看法,最终由教师总结并上升为理论的高度。

探索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主动性。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深入探究音乐知识和挖掘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使之成为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深度

音乐鉴赏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需要体现其理论深度。提升课程理论深度的可操作化建议,即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向其讲解该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与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学生设置问题并引导其思考。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受到聆听者主观意识的强烈影响,聆听者生活阅历、审美素养和欣赏风格差异使其在鉴赏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不同,因此分析欣赏在强化理论深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强、音色和音高等乐音的物理属性直接作用于聆听者的感官欣赏,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这些物理属性特征转化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因此在接受感官刺激的同时理解乐音的产生原理也是深化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

(四)实践环节

讲练结合是音乐鉴赏课的重要特征,这体现为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音乐鉴赏课中演奏和演唱等音乐实践环节能够更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社团是培育大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道德的最佳载体,可以辅助鉴赏课的课堂教学,是音乐鉴赏课程在校园生活中的延伸。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创建管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以及爱乐社等社团组织,通过举办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关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社团的管理是维持社团正常运行的根本,这就要求社团的管理者(多为校内的音乐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协助学生举办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活动,把学习的内容与活动内容融合起来达到学生参与度提升的目的。

四、教师胜任素质

教师胜任素质是指在教师职位表现优异所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即教师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教师胜任素质维度包含4个构成要素的主题词,分别为师德师风、教学组织、知识储备和沟通能力。

(一)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体现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个人素养,具体行为包括细致认真的授课、严谨的教学风格、仪表端庄和充满激情等。音乐鉴赏课培养目标并非音乐技能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尤为关键,在课程中主要体现为“情”,也就要求教师拥有悲天悯人的艺术情怀,能够将感情融入所讲授的作品中,全身心的投入情感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音乐教育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课程系统,其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底蕴,同时还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的核心是教师需要具有基本的教学管理和组织能力,这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效果。教学组织包括规范化的教案、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清晰的授课思路等,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熟悉,且能够灵活应用,在课堂中安排紧凑有序、时间分配合理。

音乐鉴赏课的培养目标区别于普通专业课,因此在进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知识储备

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基于通识教育的特性,音乐教师应当在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基础,还应具备跨文化、跨时代和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将音乐教学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音乐鉴赏课要求教师对古往今来的优秀音乐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作品的鉴赏指导带领学生享受到艺术所带来的快乐与美感,达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目的。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应当鼓励音乐教师时刻保持进步的态度,通过职业技能比赛或社会音乐活动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容量和学术视野,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四)沟通能力

沟通是交换思想和传递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课堂的授课多是以沟通为媒介。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师生双向沟通过程,教师作为信息传递的主体通过教学过程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因而教师良好的沟通风格和沟通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价值引领的目的。

五、课程考核

评价音乐鉴赏课的效果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音乐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所进行的考查。课程考核维度中共包含3个构成要素的主题词,分别为理论考查、实践考查和德育意识考查。

(一)理论考查

理论考查即检验学生掌握音乐及相关知识的程度。传统评价模式多是预先设计好完善的评价标准,之后由评价参与者打分,最后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处理。。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定性分析的随意性,但音乐鉴赏课涉及的很多理论知识是不能被量化或不能准确量化的,因此单纯的打分法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更为全面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因素。

(二)实践考查

声乐和器乐是表演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种类,其考查过程中不可忽视演奏和演唱等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践考查的内容不宜设置过多限定,应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独奏与独唱的基础上开展重奏(唱)和合奏(唱)等其他各种形式的表现手段展示其实践学习的效果。

(三)德育意识考查

音乐鉴赏课的德育意义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需要融入较大比例的德育意识考查。德育意识的评价可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整体印象评价,即对学生的日常品德状况予以综合分析并加以整体评价;2.德育知识评价,即对教学内容中含有正面教化意义知识的掌握情况加以评价。这要求教师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做出综合的评价。

六、结论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提取了综合类高校音乐鉴赏课构成要素,经过作者与研究小组讨论后将其归为4个维度,即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师胜任素质和课程考核,其中德育意义、沟通能力、实践环节和德育意识考查受到较高的关注,可能是构成音乐鉴赏课的关键因素,有待进一步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并提出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

猜你喜欢
考查德育音乐
《中国德育》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音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