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TC4铣削加工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

2021-10-15 12:00万宏强刘智豪孙正阳韩权利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轴粗糙度钛合金

万宏强,刘智豪,孙正阳,韩权利

(西安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钛合金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大刚性、轻质量、耐腐蚀等特点,目前钛合金材料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1-3],但该材料切削加工时其高温强度高、化学活性高等特点会导致加工切削力大、温度高、刀具粘结等问题,致使产品加工表面质量较差[4]。钛合金材料加工时进给量、主轴转速等加工参数都会对工件的加工质量产生影响[5-6]。正交试验利用多因素试验方法,经过合理的试验设计,以相对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及各因素影响规律,在切削实验中被广泛采用[7-8]。文中针对铣削三要素(主轴转速、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设计出一组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以获得多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铣削三要素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1 试验条件

针对于本试验研究需求,选用TC4钛合金料块作为铣削试验材料,料块长×宽×高尺寸为100 mm×100 mm×30 mm,如图1所示。

图1 钛合金TC4料块

加工TC4钛合金的刀片一般用YG类合金刀片,YG8是钨钴类材料,耐磨性良好,使用强度和冲击韧性都较好[9]。出于综合考虑,选用性价比较高、铣削性能好的硬质合金YG8刀片。试验用刀具选择为硬质合金直柄立铣刀,直径D为∅10 mm,采用逆铣铣削方式,不添加铣削液。图2所示为YG8直柄铣刀刀杆刀头。

图2 YG8直柄铣刀刀杆刀头

切削机床为大河数控机床TH5656立式加工中心,在主电机功率为15 kW时,最大扭矩可达470 N·m以上,主轴箱配有恒温油箱循环冷却,主轴轴颈达∅100 mm,主轴头悬伸小,刚性大,精度高,大尺寸工作台面达1 500 mm×780 mm,便于大工件装夹。对工件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时,利用TR200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TC4加工表面前、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其设备如图3所示。

图3 TR200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2 试验分析

2.1 试验方法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被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三因素为主轴转速、铣削深度和每齿进给量。得到主轴转速、铣削深度以及每齿进给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明确主要影响因素。在已加工工件表面上沿机床主轴方向(z方向)测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Ra,取两端及中间数据,求平均值,取样长度λc=1 mm。在将测量仪器调整至所需要求后,分别对三处表面进行测量,取平均值,未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为0.986 μm。图4所示为其中一次的粗糙度测量值。正在加工的钛合金工件如图5所示。

图4 粗糙度测量值

图5 工件加工现场

2.2 单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铣削深度为0.2 mm,每齿进给量为0.08 mm,主轴转速从400 r·min-1到1 000 r·min-1,无冷却液情况下工件表面粗糙度受主轴转速影响的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在其余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主轴转速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工件表面粗糙度逐渐增高,之后逐渐降低。

图6 主轴转速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每齿进给量为0.08 mm,主轴转速为600 r·min-1,铣削深度由0.1 mm变化到0.6 mm,工件表面粗糙度受切削深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在其余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铣削深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呈上升趋势。

图7 铣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势

铣削深度为0.2 mm,主轴转速为600 r·min-1时,每齿进给量由0.04 mm变化到0.16 mm,工件表面粗糙度受每齿进给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在其余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每齿进给量的逐步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呈上升趋势。

图8 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势

2.3 多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参考正交表的设计原理,实现钛合金TC4的正交试验设计。选择刀具为YG8硬质合金,其适合加工速度为15~80 m·min-1,结合加工经验,进行试验参数设计,选得试验所使用参数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参数设定

根据正交原理所设计的正交试验,以及试验所测得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及计算结果见表2。Ki表示试验因子下对应工件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之和,i=1,2,3,4;ki表示各因素的平均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ki=0.25Ki,i=1,2,3,4;K表示16组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之和,引入参数P,且P=1/16K2;W表示16组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平方之和;Q表示各试验因子下试验值的离差;U表示各试验因子下试验值平方和的平均数,即

对表2中平均表面粗糙度进行极差分析,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大,平均表面粗糙度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平均表面粗糙度的极差为0.242 5 μm,随着铣削深度的增大,平均表面粗糙度减小后再增大,平均表面粗糙度的极差为0.095 0 μm,随着每齿进给量的增大,平均表面粗糙度增大,平均表面粗糙度的极差为0.265 0 μm。由此说明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主轴转速,铣削深度影响最小。

对表2中平均表面粗糙度进行方差分析。给定显著性水平α=5%,查表确定出F值,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主轴转速对表面粗糙度有较显著影响,铣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影响。

表3 表面粗糙度的方差分析

通过试验得出其方差、极差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在铣削加工钛合金TC4时,每齿进给量影响较为明显,应根据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合理选择。

3 结 论

1) 当其余变量一定时,随着主轴转速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工件表面粗糙度逐渐先增大后减小,之后逐渐降低;当其余变量一定时,随着铣削深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呈上升趋势;当其余变量一定时,随着每齿进给量的逐步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呈上升趋势。

2) 铣削钛合金TC4时,不考虑刀具磨损,铣削参数对工件加工表面z方向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程度为每齿进给量>主轴转速>铣削深度。

3) 通过方差数据分析得到,每齿进给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显著,主轴转速影响较显著,铣削深度影响不明显。

猜你喜欢
主轴粗糙度钛合金
基于统计参数开展天然岩石节理粗糙度非均匀性和节理尺寸效应关联性研究*
粗糙度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影响
框架材料表面粗糙度控制工艺研究
混流式水轮机主轴自激弓状回旋机理探讨
攥得紧就一定拿得牢吗?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专利名称:一种高性能、低成本高强钛合金
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剪切疲劳性能研究
把握新时代 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
一种含钨的高强钛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