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15 01:09王丹刘秀竹叶岭
医疗装备 2021年18期
关键词:脑外科治疗仪下肢

王丹,刘秀竹,叶岭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为了加快脑外科术后患者机体康复速度,提升预后效果,其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1],但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血液异常凝集于深静脉腔中,直接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以往,护理人员对脑外科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通过抬高和按摩下肢等方式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但上述操作与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当按压时间短或力度不足时,会降低护理效果。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一种通过机械运动进行按摩的无创性治疗器械,其可循序渐进地按压患者的下肢肌肉,预防血液淤积于静脉中[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行脑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5~65岁,平均(36.76±3.12)岁;病程2~14 d,平均(9.87±1.10)d;脑出血者22例,脑梗死者17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6~66岁,平均(36.87±3.03)岁;病程2~14 d,平均(9.45±1.03)d;脑出血者25例,脑梗死者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且具备手术治疗指征;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急症且病情不稳定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入组前已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者;肢体重度感染且未得到控制者;合并大面积溃疡性皮疹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讲解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等;每日为患者按摩肢体,20 min/次,6次/d,在按摩过程中询问患者感受,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按摩结束后,抬高患者下肢至20°~30°,抬高1 h后即可放下,6次/d;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如关节被动屈伸运动、床上翻身等;予以患者饮食指导,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抑制血液凝固。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DSM-1200S型号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韩国大星公司):为患者穿上套筒,并放置足部按摩垫,待准备充分后拉上拉链,将套筒连接口与连接管进行连接,调节压力值至合理,控制压力范围在50~200 mmHg(1 mmHg=0.133 kPa),20 min/次,2次/d;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大巡视力度,积极询问患者的感受,观察其生命体征与下肢情况,及时调整压力值,避免压力过强引发不适症状。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前、后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并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2.2 两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18)。

3 讨论

脑外科手术后患者普遍存在血管内皮损伤与血液滞留,加之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使静脉血流驱动力降低,易导致血液异常凝集,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快其血流速度,避免因血液异常聚集于下肢静脉中而诱发深静脉血栓[3]。

常规护理主要是通过按摩与抬高下肢的方式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由于人体下肢的腓肠肌、比目鱼肌均有大量静脉窦存在,护理人员为患者按摩下肢有利于增加血流轴向运动,促使静脉血液向心回流,提升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避免腿部血液淤积;但长期高频率的按摩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按摩力度、成效缺乏客观的衡量指标,可能会导致效果不佳。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仪器,其不仅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提升护理质量[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在患者行脑外科手术治疗后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够改善其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其原因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操作原理是借助多腔气囊反复充、放气,形成循环压力,直接作用于肢体与组织,同时均匀有序地挤压患者肢体近端与远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显著加快患者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回流及血管壁弹性;此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对患者下肢肌肉、淋巴管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按摩,不仅能够减轻远端压力,为血管与局部肌肉提供营养,还能促进肺循环而改善血液滞留,避免高凝血因子大量凝集于血管壁从而形成血栓。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一方面能够弥补单一应用常规护理存在的缺陷,避免护理人员按压不到位而增添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如深静脉血液滞留、血栓形成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确保患者下肢肌肉近端至远端得到均匀地按压,以促进肢体血液回流,有效预防凝血因子迅速凝集于血管壁上,从而预防肢体水肿与血栓形成[5]。

综上所述,在患者行脑外科手术治疗后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能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的状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脑外科治疗仪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引流固定支架在脑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对脑外科护理中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