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15 01:09金鑫
医疗装备 2021年18期
关键词:电动手术室下肢

金鑫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西九江 332000)

下肢骨折常由直接或间接暴力、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可导致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1]。骨折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常用方法,该治疗方法使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医疗器材直接将断骨连接固定,是防止骨折移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然而,该治疗方法需将骨折部位皮肤切开,属于有创操作,可造成周围神经、血管受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因此临床需要重视患者的手术室护理[3]。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有限,无法有效止血,需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方法。电动空气止血仪采用气压方法阻断肢体血流,可达到止血的目的,目前已在骨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分析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治疗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35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的35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腓骨骨折11例,股骨骨折11例,盆骨骨折13例;年龄56~78岁,平均(64.27±4.49)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腓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12例,趾骨骨折10例;年龄55~77岁,平均(64.91±4.7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骨折复位后,用外固定或牵引难以保持骨折端复位。排除标准:经检查确诊为粉碎性下肢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时间>12 h;骨折部位有急性感染、污染严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1)术前: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后调整至合适的手术体位,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过氧化氢分别冲洗创面及软组织肌层,在冲洗过程中确保过氧化氢充分浸润软组织肌层,用灭菌皂液将创面周围污染物彻底清除;同时,告知患者术中配合要领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深其对手术的认识,消除不安、恐慌等负性情绪,确保患者能够以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2)术中: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协助医师完成手术,及时清理污血、碎片等,尽可能减少走动,营造安静的治疗环境;避免手术器械产生碰撞,以免牵拉肌肉,造成出血量增加;同时,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皮肤温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在非手术区域铺盖保温毯,防止患者体温异常下降;若术中需要冲洗创面时,应提前加热液体,避免患者体内热量过度散失。(3)术后:术毕,护理人员应彻底清除创面周围血迹,包扎后覆盖无菌敷料,确认引流管固定情况,将患肢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及血液循环;观察创口渗血、肢体远端血运情况以及肢体肿胀程度,若患者出现肢体远端皮肤发紫、苍白等异常或明显肿胀,需给予及时处理。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使用电动气压止血仪(珠海黑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82540320,型号 P1)进行止血处理,将气囊止血带固定于大腿根部,设定压力为45~55 kPa,持续时间控制在90 min内,在干预完成后,先将止血带放气减压后再关闭仪器电源,去掉止血带,同时给予患者局部按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2)统计并发症(水肿、感染、血栓形成)发生情况。(3)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4],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能力、护理效果等方面考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计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5~85分为满意,<6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非常满意21例、满意13例、不满意1例),高于对照组的82.86%(非常满意15例、满意14例、不满意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

3 讨论

内固定术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常用方法,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较单纯外固定直接有效。但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易引起感染、血运受阻等并发症,因此科学的止血措施及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有助于加快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促进骨折愈合。术中使用电动止血仪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造成暂时的“无血区”,确保切口无渗血,既可为手术操作者提供清晰的术野,又可减少失血量,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5]。同时,术前,向患者强调注意事项,可提高其配合度,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术中,做好患者的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其热量散失,可防止低体温而引起术后寒战、切口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麻醉苏醒延迟等异常情况;术后,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其原因为,电动空气止血仪可暂时阻断患肢的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防止创面出血,为术者提供无血手术视野,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同时,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保暖等服务,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及尊重,从而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亲切感。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有助于加快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电动手术室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电动自行车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