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15 01:09郑青如曾华郑清荣
医疗装备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个体化肌力偏瘫

郑青如,曾华,郑清荣

1 福建省德化县医院康复科 (福建德化 362500);2 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医院十二病区(福建泉州 362000)

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是导致慢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既往诊疗中以老年病例多见,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成为一种对中青年人群健康威胁较大的疾病[1-2]。卒中后发生各类功能障碍是目前临床诊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尤以偏瘫的发生风险最高。本研究旨在分析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德化县医院收治的62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1~79岁,平均(65.47±4.19)岁;卒中病程2~14个月,平均(4.71±1.31)个月;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7例,贫血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9~77岁,平均(64.77±3.96)岁;卒中病程2~15个月,平均(5.02±1.44)个月;合并糖尿病7例,高血压7例,贫血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卒中的诊断标准[3-4],且经由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者;首次发生卒中者;既往无神经系统病变者;临床资料完整者;于医院接受系统化康复治疗者。排除标准:既往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合并严重畸形或残疾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1)个体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依据情志相胜法中以怒胜思、以喜胜忧、以悲胜怒、以思胜恐的原理,指导患者移情易性,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善不良情绪;针对悲观、抑郁的患者,用成功案例暗示法、正向引导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针对恐惧、焦虑的患者,可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或在病室内播放轻音乐、娱乐节目等方法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2)个性化饮食护理:建立患者个人电子信息档案,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低糖、高蛋白的食物为主,严格控制钠、脂肪的摄入量,多食应季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忌抽烟喝酒,并且调整晚餐时间在下午5:00~5:30,责任护士叮嘱患者晨起及入睡前饮用适量白开水。(3)个体化肢体康复训练:a.上肢伸直训练,患者取坐位,指导患者十指交叉、握拳,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举过头顶保持5min;b.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取坐位,双手放在大腿上,患者转头和躯干,越过肩膀向后看,然后回到中立位,再向另一侧重复此动作,5 min为1次,4次/d,护理人员从患侧辅助患者,用1~2个枕头支撑其患侧前臂,让其坐直并保持5 min;c.站起训练,患者取坐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移臀至椅前段,屈曲髋、膝关节 90°,然后并拢两膝,足跟用力,双手握拳,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起立,起立时前屈躯干,前移重心,髋关节、膝关节前屈,双足掌用力后上提髋关节,伸展腿部和躯干站起,2次/d;d.步行训练,保持立位,前后摆动患腿,行踏步、屈膝、伸膝,患腿用力,健腿前后移并保持平衡,搀扶步行或辅助平衡杠步行,直至徒手步行,健腿上患腿下,安全平稳后持续进行上下台阶训练超20 min。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北京耀洋康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T-90A型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患者取平卧位或瘫痪侧卧位,将电极片分别固定于患侧上肢、下肢肌肉群,其中上肢肌肉群一般选择肱二头肌、尺侧腕伸肌等,下肢肌肉群一般选择胫骨前肌、腓骨短肌等,设置频率为0.5~5.0 Hz,单次治疗时间25~30 min,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参数,2次/d。

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分别于护理1、3个月后采用计时-起立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时间越短表示平衡功能越好;采用30 s连续座椅试验(30 s sit-to-stand,30 s STS)测定下肢肌力水平,次数越多表示肌力水平越高;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5]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包括17个部分,50项,每项分值0~2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2)并发症:在康复治疗期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新发感染、关节挛缩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护理3个月后,两组平衡功能、下肢肌力、FMA评分均优于护理1个月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康复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卒中是一类高发的脑血管病变,患者以脑出血或脑梗死诱发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神经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6]。既往针对卒中偏瘫患者多实施个体化康复护理,可起到促进脑功能重组及神经轴突联系,继而改善神经缺损症状,缓解并逐步改善功能障碍情况的效果[7]。但个体化康复护理效果易受患者机体耐受力、体力、训练配合度、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单纯进行康复护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康复效果,需联合更为高效的干预方案。

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开展需借助相应的治疗仪器,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对患者的肌肉、神经组织等产生刺激,刺激强度需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与耐受度进行调整,经由神经传导对患者的脑部感觉、运动中枢产生反复刺激,促进相应反射弧的重建与恢复,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低频脉冲电对肌肉组织的刺激能够有效促进中枢系统传导通路的建立,通过中枢神经刺激诱发病变肌群的节律性收缩,改善相应的神经传导、血液循环情况,同时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功能障碍的恢复,可不断恢复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肌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后能发挥协同作用,不断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平衡功能、下肢肌力、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个体化肌力偏瘫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