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2021-10-15 01:09张春欣
医疗装备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治疗仪患侧肌力

张春欣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神经内科 (吉林四平 136000)

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一旦患病,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表现,极大地降低了其生命质量[1]。目前,临床尤其重视对老年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力求最大限度地促进机体功能恢复[2]。中频脉冲治疗仪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利用中频脉冲神经电流的作用,可刺激患者麻痹筋肉,解除痛症,缓解疲劳;联合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肌力,保障生活自理能力[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68.9±2.4)岁;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25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7岁,平均(68.5±2.3)岁;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诊断标准且存在偏瘫症状;病情稳定,无明显沟通与意识障碍;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由其他因素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干预部位或周围植入较大的金属医疗器械。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良肢位摆放: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放良肢位,包括仰卧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高度适中的软枕放于患者头下,且于患侧肩胛下亦放置一软枕,使肩前伸,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此外,于患侧臀部及大腿下亦各放置一软枕)、健侧卧位(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用软枕将患侧上肢垫起,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用软枕垫起,注意足不可悬于枕下)。(2)床上翻转训练: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屈曲膝关节,双手交叉举起,先指导患者将双手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并借助双手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然后帮助患者用健手托住患肘,并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在帮助患者身体转动的同时指导患者健腿用力带动患腿由患侧翻向健侧,10次为1组,4组/d。(3)卧、坐位转换训练: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指导其健腿用力将患肢向床边移,然后用健肢支撑身体并坐起,于坐位下,指导患者用健侧上肢支撑,帮助患者头颈、躯干依次侧屈,缓慢躺下,卧、坐位转换5次为1组,4组/d。(4)坐位平衡及站立行走训练:让患者坐于带扶手的椅子上,并将患侧上肢放于椅子扶手上,若扶手较窄,可在扶手上放一软枕,将患足平放于地面上,健腿放于患腿上,健手抱膝保持平衡10 min,3次为1组,2组/d;帮助患者移臀至椅子前段,指导其双足平放于地面上,并拢两膝,足跟用力上提髋,伸展腿部和躯干站起,然后由护理人员搀扶患者步行,2次/d。(5)肩部被动运动: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护理人员站于患者患侧,一手扶住患者腕部,一手固定其肩胛骨,上举患者上肢并做肩环绕动作,10 min/次,2次/d。(6)屈膝训练: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护理人员用左手控制患者患侧膝关节以维持髋关节稳定,右手握住患侧足跟部,双手同时向患者头顶方向推,使膝关节屈曲,然后恢复至患腿伸直状态,10次为1组,4组/d。(7)日常生活训练:由护理人员从旁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穿衣、吃饭、如厕等日常活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治疗仪(美国考兹曼公司,型号Consman G4)干预:设置脉宽为20 ms,频率为50 Hz,温度为42 ℃;治疗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准确评估治疗位置的皮肤状态后充分暴露皮肤,将电极板涂导电胶固定在偏瘫位置上肢肱二头肌和腕伸肌处,以及下肢股二头肌肌腹和胫骨前肌处,以电刺激的功能选择为主,尽可能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加大强度,以刺激局部肌肉收缩,2次/d,20 min/次。

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步速、步距。(2)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步态、肢体运动功能,FAC评分为 0分表示患者无法行走或完全依靠轮椅,1分表示患者需要使用双拐或一人持续搀扶才能行走,2分表示患者持续或间断需要一人搀扶维持平衡才能行走,3分表示患者可以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安全,4分表示患者在平面可独立步行,但上台阶或斜面需要人搀扶,5分表示患者可正常行走[5];FMA评估上肢(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活动、伸肌协同活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肘伸直及肩前倾30°时腕背屈屈伸环形运动情况、手指情况、协调能力与速度)和下肢(有无反射活动、屈肌协同活动、伸肌协同活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协调能力和速度)运动功能,共17个部分50项,每项分值0~2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6]。(3)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包含吃饭、洗澡、穿衣、大小便控制、修饰、用厕、行走、转移、活动、上楼梯10个项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7]。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步速、步距、FAC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步速及两组步距、FAC评分、FMA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步速、步距、FAC评分、FMA评分比较

2.2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AD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卒中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破裂或闭塞引发的脑部缺血缺氧,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一旦患病,会导致患者支配区域运动感觉障碍及机体功能下降[8-9]。因此,针对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以恢复机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主。

康复护理是帮助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患肢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患者实施良肢位摆放,可有效避免由于患肢受压迫而引起患肢异常伸肌张力;通过实施床上翻转训练、卧位与坐位转换训练、坐位平衡及站立行走训练、肩部被动运动、屈髋及屈膝训练,可有效牵拉、挤压、活动患者关节及肌肉,促使肌肉生理功能恢复;协助及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可有效减少患者对他人的依赖,进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10]。但康复护理的效果易受患者机体耐受力、体力、训练配合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临床单纯对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有限。中频脉冲治疗仪可发射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不断刺激患者肌肉组织可提升肢体活动功能,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步速及两组步距、FAC评分、FMA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为,中频脉冲治疗仪可发射中频脉冲电流对失神经支配肌肉产生持续刺激作用,有效阻止肌肉纤维变性,预防肌肉结缔组织变厚、变短、硬化及软组织挛缩,增强肌肉张力,且持续的电流刺激可不断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有效促进受损部位神经细胞再生;联合康复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治疗仪患侧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