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里艳阳西

2021-10-15 17:38李燕
当代工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安平司仪小生

李燕

安平是个小小的县级市,从南到北一刻钟就能走到头。别看地方小,可一样出能人:打铁的老海走南闯北一辈子,除了好手艺,还有一肚子的故事;行医的刘大夫退休以后,家门口经常停着外地车,除了无数病人需要他照应,他还培养了好几个徒弟……只是他们慢慢老了,年轻人都不大知道他们的事了。现在有一个人的名号比县长都要响,上至99下至刚会走,男男女女差不多都知道,可以说,他已经是安平人的偶像了,这便是金牌司仪赵允方。

在安平,有这样一句俗话:“宁舍彩礼一万三,不舍老赵一顿饭。”要想请老赵主持一下婚礼,可真是太难了。听说至少得提前半年预订,因为这不是钱的事儿。

每年全县成亲的新人不计其数,可老赵只有一个,八杆子能打着关系的都会踅摸着来接近老赵,这使得老赵身边的亲朋旧友都被迫充当着经纪人。老赵这人挺怪,投缘的话他是不收费的。啥是投缘?只有他自己知道。反正不管有多难,谁家喜事要是真能请到老赵,这个家族可就脸上有光了。所有男孩都提了身价,将来提亲这可是极厚重的筹码。

老赵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人说常见他在永清河边吊噪子,也有人说在湖东一家茶馆也常见到他。

生意这么红火,老赵究竟有哪些诀窍?首先归功于老赵长得好,好成啥样呢?见过的都说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就觉得愿意看他。男人看着喜,女人看着亲。长得俊让女人喜欢容易,可是让男人也喜欢真挺难。他还挺会说话,口才不比说相声的差。从电视上听到那句“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纲”时,安平人没有笑,甚至他们还有些不屑,因为这种差不离的话老赵早就说过。

除了模样好、口才好,老赵还真有几把刷子,吹拉弹唱样样行。街上流行什么歌,他在婚礼上张口就能来。他还能把小提琴背在身后头拉,无论拉洋曲还是小调,随客人点,几乎每场婚礼他的节目都不会重样。

其实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这会儿不比十几年前老赵刚干司仪那会儿了,现在的司仪也是多才多艺的,但有一样他们永远比不过老赵,那就是戏。

20多年前,安平市還叫安平县,老赵是县评剧团的台柱子,主攻小生。那时候,老百姓从不叫他的名字,每次都只是轻轻说一声“那个赵小生”。剧团常下乡演出,一下乡,乡亲们就像过年般迎上来,能不上工就不上工,能不下地就不下地,就是下地的锄头不要了,也得拼命往戏台子这里跑。乡下哪有像样的戏台,野地里搭上台子,挂上围幔就能演,男女老少就在戏台下那样蹲着站着,不管刮风下雨,看得如痴如醉。

那时还闹过一出笑话。随着剧团到处跑的,除了铁杆戏迷,还有一些卖花生的、卖瓜子的和卖糖人拉花的,以及一种人人都明白可是人人都不方便说的——扒手。有一回演出,天刚擦黑,做小生意的人都点上电池灯,照得打麦场上人影绰绰。

老赵也就是当年的赵小生,正好唱他最拿手的一出戏《拾玉镯》。他扮相俊美,音色嘹亮,台风飘逸,一上场,嗑瓜子的住了嘴,剥花生的停了手,小贩的秤也丢在篮子里不管了。只有一个人没停,他一边瞄着戏台,一边把手伸向卖花生的黑皮包。谁承想,赵小生唱到动情处,扒手也忍不住叫好,结果碰翻了皮包。于是,扒手被抓。从那以后,赵小生唱戏抓贼还成了一段佳话。

渐渐地,老赵将这出旦角戏《拾玉镯》演成了自己的戏,曾在县剧团连演26场,场场爆满,至于下乡演了多少场,多得已经记不清了。很多中年妇女想起当年满世界追着老赵看戏的事还会脸红,她们当然记得当年赵小生扮上有多俊,那抛出去的媚眼有多火辣。当年,安平到底有多少大姑娘小媳妇偷偷喜欢赵小生,这可是头等秘密。

说话间,县剧团解散了。老团长也就是老赵的师傅,含泪处理了道具,老赵偷偷把他演《拾玉镯》的那套戏袍藏了起来,把一段命里最宝贵的东西压进了箱底。

多年后,在老赵主持的一场婚礼上,新郎的大姨是老赵的戏迷,她一下子认出了他。于是大姨请老赵来一段戏,越来越多的亲戚也纷纷请老赵出山。一晃经年,不管乡下还是城里,再也没有人唱戏了,大家伙儿的耳朵都像被封住一样,日子总少那么点儿意思。

本来老赵走上司仪这条路,他有些怕见戏迷,毕竟从一个众星捧月的角儿,到成为捧别人的司仪。老赵拧巴了很久,可他除了嗓子什么技术都没有,日子总得过下去。所以早些年,家里亲戚结婚时,没有人张罗,还是小赵的他被推上主持台。也许他有些天赋,也许是真喜欢这一行,不久他主持得越来越好,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成为安平最早干司仪的一个人。

终于,老赵拗不过一屋子人的苦苦请求,便清唱了一段。打那以后一发而不可收,这段戏从一小段到一折,成了老赵在婚礼上的压轴节目,只是从来没有戏袍加身粉墨登场。这么多年了,老赵会在某些深夜,打开箱子摸一摸戏袍,摸索着丝绸的滑腻和绣花的精致,一刹那就像还在剧团一样……

都过去了,再好看的戏袍过了这么多年,也压得没了光彩。

又是一年“五一黄金周”,市文化中心广场上鞭炮齐鸣,新郎正抱着他的美娇娘在朋友的簇拥下向大厅走去。饭店里,一位笑眯眯的中年人来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面前,恭恭敬敬倒上一杯茶,轻轻叫了声师傅。

老先生是新娘的远房亲戚,而中年人正是老赵。老赵大约四十六七岁,尽管不年轻了,但长得依旧俊俏。用俊俏来形容他这位中年男人竟然一点儿也不违和,尤其那双眼睛,目光流转间,几十年粉墨人生的神采一点儿都藏不住。

婚礼在老赵的主持下欢乐喜庆,所有亲朋好友的脸上都喜气洋洋,新娘在一群姐妹羡慕地注视下幸福地靠在新郎身旁。老赵的好彩头过去了,吹拉弹唱也过去了,可他的戏却迟迟不见上来,于是,不断有人传话:该上戏了,该上戏了。

过了些时候,在所有人的惊叹声中,老赵竟穿上戏袍粉墨登场了!这是安平20多年来从没有过的一出彩唱。戏袍在灯光下闪着熠熠的蓝光,就像一朵蓝莲花在喜庆大红的舞台上摇曳生姿。老先生坐在那里没有言语,捧起的茶杯又放回桌上,因为只有他品出了老赵眼中稍纵即失的幽怨——藏了20多年的戏袍再也没有当年鲜亮了。

即便俊俏,老赵也还是老了。好在老赵的嗓子还在,短短几句词唱起来依然让人着迷。后来,老赵有些忘乎所以,他把多年不练的身段也用上了。只是腰肢不再轻盈,脚步有些迟钝,一转身一回首再也没有当年的风采。观众席上有人窃窃私语,甚至从角落里传出一两声嘘声。老赵权当没发生,他在这个本就属于他的舞台上,演得忘记了世界。

这些年,他喝了无数人家的喜酒,说了无数不走心的吉祥话,也用多年吊出来的嗓子唱着无数的口水歌,那些走上舞台和乡下野地里唱戏的事,却从来没有忘。他们一起啃冷馒头,一起搬道具,一起挂围幔,演完了在大货车上裹着军大衣就睡的日子,怎么就那么快活。一唱,野地里的花就香了,村子里的鸟鸣就响了,戏园子里那些掌声、那些叫好声就那么来了。

他似乎忘记“孙玉娇”的美容院都有连锁店了,“刘妈妈”的饭店也早交给儿子来管,他已经忘记了师傅其实耳朵聋了很多年。但他不管这些,只想和过去一样,在台上等着他的“孙玉娇”和“刘妈妈”们。

酒席中那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颤颤巍巍站起来,轻轻摇着头被人搀着离开了宴会厅。台上,老赵忽然瘫倒在地,任泪水冲花了脸。

从那以后,老赵做司仪时再也没有唱过戏,他也就渐渐失去了金牌司仪的光彩,金牌司仪则慢慢变成了安平人的传说。

猜你喜欢
安平司仪小生
京剧行当——小生
不按套路
海半仙与秋小月
生的希望
财政大权
安平:万亩油菜丰收
什么花?
玉蝴蝶
第一次学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