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70

2021-10-15 20:11
摄影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华社西藏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西藏和平解放,使得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黑暗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被彻底废除,百万农奴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70年来,西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西藏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成就举世瞩目。

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2021年8月25日至9月8日,由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和中国图片社主办,中国图片社第一图片工作室、《摄影世界》杂志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西藏中心承办的“西藏·70—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宗角禄康公园举办。“西藏·70—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编选了时间跨度达70年的200余幅摄影作品,集中展现了西藏70年来社会发展巨变、建设成就和西藏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本刊就此推出“西藏·70”专题,以飨读者。

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西藏人民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

1951年至1978年,中央从全国调派3万多名干部到西藏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1994年,党中央作出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

雪山依旧巍峨,高原换了人间!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藏部队与藏族同胞联欢。(新华社发)

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25日同时通车。康藏、青藏公路的通车典礼在拉萨举行,从青藏公路开到拉萨布达拉宫前的汽车队,受到当地人民的夹道欢迎。(新华社发)

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墨竹工卡县的翻身农奴兴高采烈焚烧三大领主的剥削文契。(新华社发)

1962年10月21日,西藏乃东县昌珠乡翻身农民巴桑卓玛(右)投票选举人民代表。(新华社发)

解放前西藏全区连一所小学也没有,20世纪70年代,2500多所各类学校遍布城乡和牧区,翻身农奴的子女,跨进了学校大门。( 新华社发)

1965年9月9日,拉萨各界各族人民3 万多人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新华社发)

1975年5月27日,中国运动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饮、潘多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新华社发)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傳递登山队在跨过珠穆朗玛峰第二台阶后,迎接曙光。2008年5月8 日上午9点17分,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珠峰第一次被象征着人类和平与美好的奥运圣火照耀。尼玛次仁 摄

1990年8月7日,在念青唐古拉山脚下,举行了庄严圣洁的采集第11 届亚运会圣火火种仪式。15岁的藏族少女达娃央宗用木柴从太阳能灶上取得第11届亚运会圣火火种。(新华社发)

1984年,西藏说书艺人正在说唱《格萨尔王传》,牧民们用各种型号的录音机录下这动人的故事。(新华社发)

1988年,藏北赛马会上,牧民用上了摄像机。(新华社发)

20世纪90年代初,乘坐拖拉机参加节日活动的农牧民们。当时,在西藏农村,一家或数家联合起来购买拖拉机已不是稀罕事。(新华社发)

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旅游观光者在拉萨八廓街小摊上选购传统工艺品。(新华社发)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从青海格尔木开出的“青1”次列车驶过藏北草原。 (新华社发)

2000 年10 月1 日,由国家民政部投资1259 万元兴建的西藏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首批60 多名来自西藏各地的孤儿在“新家”中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由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福利彩票中心全资援建的西藏民政事业14个项目之一。(新华社发)

2005 年6 月25 日,藏族群众从西藏林周县唐古乡光伏电站前走过。该光伏电站解决了当地200 多户农牧民的照明用电问题。2001 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十五”计划期间中央将为西藏投资312 亿元,建设117个重点工程,以改善西藏基础设施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新华社发)

西藏扎什伦布寺刚坚地毯厂职工正在制作手工藏毯。(新华社发)

新时代新风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正向着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阔步前行。

2020年8月24日,來自双湖县措折强玛乡71 岁的罗达瓦(后右二)和家人在位于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搬迁安置点的新家门前合影。孙非 摄

2021年2月13日,墨脱县城,左侧河流为雅鲁藏布江。孙非 摄

2019年10月27日,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林巴村的村民与谢红江教授(中)在一起。西藏自治区与四川省签订农牧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后的近3 年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研究员谢红江教授带领的博士团队往返四川、西藏40 多趟,一个种植苹果近1000 亩的现代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已在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开花结果”。普布扎西 摄

2018年9月4日,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东嘎乡祺玛党庆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分拣土豆。在山东省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的支持下,东嘎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全乡280 户104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纳入合作社,注册了“东嘎土豆”商标推广有机土豆种植,带动群众精准脱贫。张汝锋 摄

2020年9月22日,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桑多扶贫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长毛岭乡达雄村村民阿丁(前)和丈夫俄金在蔬菜店里整理蔬菜。2018 年,阿丁和家人从达雄村搬迁到安置点,住进了100 平方米的新居。搬到安置点后,阿丁和丈夫租了一间40 多平方米的店面,做起了蔬菜生意。詹彦 摄

2020年4月30日,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格桑花民族服饰加工销售公司,江达县字嘎乡塔字村村民扎西江措在制作藏装。扎西江措学习制作藏装不到两年时间,已经是一名熟练的制衣工,现在每个月有4000 多元的收入。詹彦 摄

2017年1月4日,拉萨八廓街中的一家藏式手工艺品商铺内,老板展示她手机上的支付二维码,顾客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完成交易。刘东君 摄

2021年6月10日,位于拉萨的自治区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内,京东自主研发的100 多台搬运型AGV 机器人正载着货架往来穿梭,拣选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将货架上的货物取出。西藏物流行业正式迈入智能仓储时代,拉萨网购速度也大幅提升,最快当日可达。席大伟 摄

2017年4月29日,西藏阿里军医为驻地小朋友巡诊。刘晓东 摄

2021年6月19日,北京援藏医生王克明(左)在西藏当雄县格达乡格达村牧场为牧民义诊。张汝锋 摄

2018年3月27日,“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村的孩子们登上校车出发去幼儿园。觉果 摄

2018年6月14日,西藏藏医学院硕士毕业生欢庆顺利毕业,共有10 名藏医学子首次被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晋美多吉 摄

2018 年6 月10 日,模特展示西藏时尚民族服饰品牌阿佳娜姆发布的时装。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西藏人民的衣柜越来越充实,穿著越来越国际化。(新华社发)

2015年10月1日,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建成投入试运营,4D 电影厅内观众在观看4D 电影。晋美多吉 摄

2017年3月6日,西藏林芝米林机场机械师玛丽亚在绕机检查。张汝锋 摄

2019年8月7日,拉萨雪鹰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女飞行员坚热益西从直升机前走过。晋美多吉 摄

2021年6月16日,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市境内。 2021年6月25日,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同时复兴号实现对31 个省区市全覆盖。觉果 摄

2018年8月7日,停泊在阿里昆莎机场的客机。2020年7月1日,西藏阿里昆莎机场迎来通航10 周年。(新華社发)

2015年10月18日,横跨雅鲁藏布江的高等级公路。普布扎西 摄

2017年5月18日,通往珠穆朗玛峰的公路。普布扎西 摄

2020年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珠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为珠峰“量身高”。队员在峰顶停留150分钟,顺利完成峰顶测量任务,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扎西次仁 摄

2016年10月3日,第十四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在当雄县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开幕,一名参赛选手在雪古拉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中骑行。刘东君 摄

2019年3月3日,中国海拔最高的轮椅篮球队在训练。普布扎西 摄

2021年7月8日,驻守在“生命禁区”的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巡逻官兵在执勤点位上组织宣誓。刘晓东 摄

2017年5月29日,班摩掌水上中队巡逻艇编队在班公湖湖面上巡逻。(新华社发)

2017年1月19日,普玛江塘边防派出所官兵在岗布冰川下巡逻。普布扎西 摄

2018年2月5日,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詹娘舍哨所官兵每次巡逻经过三名战友的牺牲地,都要向烈士致敬。琚振华 摄

2021年2月26日,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昌果边境派出所摩托车巡逻队进行集体巡防训练。孙非 摄

2015 年8 月8 日,村民展示普兰服饰。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至今保留着独特的藏族服饰—普兰服饰。普兰服饰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其中最精美、最独特的是妇女的“孔雀”服饰,一套重达20 多公斤,装饰有黄金、白银、蜜蜡、珊瑚、绿松石等,堪称“穿在身上的千年历史”。李贵云 摄

文化遗产精神家园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焕发时代光彩,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消除民族歧视、民族隔阂,能够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9年8月23日,西藏吉隆县吉隆沟的妇女服饰。西藏吉隆县吉隆沟邻近尼泊尔,当地藏族服饰别具特色,以氆氇为主,配以不同颜色的绣花。觉果 摄

2019年4月19日,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卡如村二组的村广场上,来自尼木县各个乡镇的农民所组成的民间艺术团抓紧时间排练民间舞蹈,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做準备。近年来,当地在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晋美多吉 摄

2020年8月10日, 骑手驰骋在当雄县赛马场。一年一度的“当吉仁”赛马节8月8日在平均海拔4300 米的当雄县开幕,来自当雄草原的牧民,骑着自家的马匹参加比赛,策马扬鞭,一决高下。普布扎西 摄

2020年8月,西藏首届弦子舞展演在昌都市芒康县举行。众多演员同台献艺,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子舞,吸引西藏各地的群众前来观看。孙非 摄

2019年7月27日,西藏拉萨市曲水县达嘎镇举行传统赛牦牛比赛,庆祝“望果节”。普布扎西 摄

2017年11月29日,拉萨八廓街附近临街一间唐卡商铺内,画师在绘制微型唐卡。刘东君 摄

2018年4月18日,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仲莎乡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藏文书法课上使用传统工具练习藏文书写。刘东君 摄

2018年8月12日,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空欧藏戏队在拉萨市罗布林卡表演藏戏《特巴丹巴》。8月11日至17日雪顿节期间,西藏“第五届全区藏戏大赛”及“第七届全区藏戏展演”活动在拉萨市罗布林卡和宗角禄康公园举行。晋美多吉 摄

2020年5月9日,西藏左贡县东坝乡军拥村一处东坝民居的内部装饰。东坝民居位于西藏昌都市左贡县怒江峡谷沿岸的东坝乡境内,其建筑融合了不同民族元素,外观庄严气派,内部绘画装饰精美华丽。詹彦 摄

2020年5月4日,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古盐田景观。王泽昊 摄

拉萨市尼木县吞达村。《拉萨市古村落保护条例》于2016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尼木县吞达村直接列入拉萨市古村落名录。普布扎西 摄

2019年3月30日,林芝嘎拉村。李菁 摄

2021年6月4日,山南市乃东区雅拉香布雪山。普布扎西 摄

2020年9月28日,昌都市贡觉县拉妥湿地。詹彦 摄

2020年10月,羊卓雍措湖心岛。于海童 摄

2021年4月9日,林芝市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的银河。戴建峰 摄

2021年5月26日,阿里普兰县,罕见的超大红月亮出现在青藏高原天空上,月亮下是巍巍雪山,雪山脚下是圣湖玛旁雍措。郭光辉 摄

2019年7月29日,西藏札达县香孜乡热布加林牧场上的藏野驴。晋美多吉 摄

2016年9月22日,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岩羊。觉果 摄

2014年5月17日,西藏棕熊。冯江 摄(自然影像中国供图)

2017年10月,西藏羌塘,雪豹。林根火 摄(自然影像中国供图)

2018年12月14日,一只藏羚羊在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野上活动。张汝锋 摄

2017年6月24日,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群母藏羚羊迁徙前往产仔地。边巴次仁 摄

2017年10月31日,珠穆朗玛峰。赵敏 摄

雪域净土大美第三极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中华水塔,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人类留一方“净土”,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如今,西藏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现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无论是本专题,还是“西藏·70—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影像展”都不可能展现西藏70年巨变的全部,而只能是片段。这些鲜活生动的影像,凝结了我们切身的人生经验和时代记忆,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更是一路前行的我们自己。从一代又一代摄影家的影像累积而成的这些片断中亦可管窥70年来西藏走过的光辉历程。它让我们驻足、深情凝视;它让我们屏住呼吸;它让我们激情澎湃;它让我们感慨万千。我们在这里重温70年来西藏的变化和辉煌,并从中找寻和获得前行的力量。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興梦想”,昂首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新华社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再创新高
我们一起去西藏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西藏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