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九章

2021-10-15 02:27王自亮
诗选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长江

王自亮

初见长江,它的湍急、阔大和包容,瞬间就征服了我。长江即史诗:它的曲折、它的多种面貌、它不顾一切向着大海奔涌的气势,以及死亡与新生。长江涌动着一个民族的梦想,当下生活亦具备了长江的速度、力量与美感。如此慷慨地,长江赐予我语言、精神与诗化叙事能力,我仿佛获得了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的神奇,更深刻和广袤地见证着这一切。

—— 题 记

第一章 神圣之源

光芒如哈达。冰树将根须扎进天空,

点地梅、苔草与冰川,语言与太阳。

莫非长江是荒凉、寒冷与时间的杰作?

格拉丹东峰南侧一只雪豹趑趄不前,

它看到了奇迹:一滴水坠落成一条江。

风雪中沱沱河散开发辫,一缕青丝

一条逆光的河湾,一个坚忍的族群。

云梦在云中,震泽尚未牵动天台山,

直到青藏高原抬升,水流切开峰峦。

对话开始,鹿角与思想一起野蛮生长,

长江是奔涌的力,有惊世骇俗之美。

树枝向更高天空伸展,阳光的金币

撒向屋顶。劳作与问候,爱的惊鸿一瞥。

老鹰、岩石在水的围绕中,九州生烟。

第二章 都江堰

太阳王带着随从巡视他的疆域,

蜀郡太守李冰出迎,因水而焦虑。

一位名为“依云”的女子

美貌动人,河流般的腰肢,

却因颗粒无收得了浮肿病。

于是,李冰率领工匠、民众和兵士

果断凿掉“离堆”,除却沫水之害;

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

让引水与排沙时间上统一,空间上分开。

“深淘滩,低作堰”,有序的水网

像脉络一样,伸向焦灼的成都平原。

人民的梦想是水流、沃野与城郭,

需要见识与力量的伟大匹配。

试探水,计算水,五千言智慧若流水。

水从头顶流过,水从脚心流过。

一个神秘工程,石块、算法与直觉。

都江堰就像大禹静卧的身躯,

沉稳而血脉调和,气韵生动。

祭祀、炊烟与铁锹,听流水潺湲。

华夏的心机开放成一朵莲花。

水流的乐音,编钟悠扬,轮毂轻盈,

都江堰派生出水的信仰与神秘。

水不只是水。流动的食粮,飞天的愿望,

碧玉和蜡染。

第三章 朝天门码头所见

水中城,山峦之城,纪念碑上的城市。

天空、灯火与水波互为镜像,

建筑拓展了襟怀,星光悬挂。

人群与江水从不同的方向,涌向

可以涌动之所,举起枝叶或旗帜。

一切台阶都让精神引体向上,

波浪流进了血管,注入灵魂。

那是谁在这一带涂鸦,不分昼夜?

除了红辣椒,连口音都是鲜活的,

也看到钴蓝底色广告的紫色边框。

人們到哪儿都带上一束光,声音漂移

对应中交织,爱欲情义、离别重逢,

都置身于时空中心,声光电聚合。

走一步就换一景。天空不是水面,

大江并非玻璃,而人就像一滴水

被目光、灯光与波光轮番激活,

在流动中寻思。重庆有三面镜子:

江水、天空与朋友。

第四章 荆楚雄风

他“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期待着神女无恙、高峡出平湖;长江仰泳时

忆及《湘江评论》、冷水澡与农村社会调查。

物质、交换与文明,迁徙与融合。

新观念流动。车站、工厂、医院和邮局

于武汉兴起,二水温柔地分开三镇。

张之洞在此苦心经营,正如张謇振兴南通。

卢作孚穿行其间,漂流了一整条长江。

汉阳铁厂的机器翻译了过往轮船汽笛声,

洋人震惊于“化铁炉之雄杰,辗轨机之森严”。

江西蜡梅与昆曲对谈,九条江谛听。

有诗人发问①,亿万年江南古陆沉寂着

并且剥蚀,怀想海潮呢,还是另有所想?

最终,他认定长江是伟大的先行者、召集者,

火光、炊烟与生物多样性,随之而来。

曾侯乙墓编钟,音乐赋予长江

更多流动性,而波纹和水流声进入楚乐。

湖北人,无论何时都需要民歌、编钟与神女。

水患之时,大疫当前,也会默默地打量

蕙兰、杜蘅与大桥,珞珈山樱花。

注:①“有诗人发问”,详见徐刚《长江传》。

第五章 夜渡长江

水从远处奔过来,太息混合着惊异,

从未有过的汹涌起伏与胸齐平之感。

不知是人、是鱼,还是从那些船只

发出的,都能听得到血液与水波

互相撞击,生命的体验胜于一切;

长江也倾听自己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

那一晚,众人所乘的渡轮像把刀

猛然划开长江。这是一艘

整体性的船,东海大灰鲸。

堤岸近了又远,航向改变了视觉,

与陆地不同的是孤独感默不作声;

所有乘客,包括你我都打开感官

就像在花园中辨认玫瑰与月季的细微差别,

辨认波浪的史学含量:来自赤壁

还是九江;是武林高手搅过的浑水

或者是,流浪者洗濯过的清浅之流?

江岸上释放日珥般的光焰,宝塔之剑

直指深紫色雾团,星辰们俯身探询。

第六章 南京城

这个巨匠,雕刻一座城市长达两千余年。

它不是米开朗琪罗,“它的名字叫长江”。

以时间为质料,水就是雕刻刀。

一段在天然山岩上修建的城墙,

石质为赭红色,怪石凸起,其状狰狞,

这里被人称之为“鬼脸城”。

六朝金粉,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

朱雀桥、乌衣巷与青溪互为问候。

皇家花园枝叶扶疏,木芙蓉初开。

雨花石颜色来自世界的本原,

经过水的冲刷,山石打磨而成。

血迹斑驳:从杨邦义、方孝孺

到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

浑天仪。鸡鸣山高处的测候台,

“司天者”夜夜鹄立于此,以观天象;

他還留心听长江流经的涛声。

南京,由长江雕刻而成,曹雪芹书写而成,

秦淮粉黛们弹唱而成,萧统编撰而成,

祖冲之计算而成,刘义庆世说而成,

特别是,顾恺之点睛而成。

石头城,诞生于水。

一只迷惑于浩荡江水两千多年的老虎,

天文望远镜是它眨动的眼睛。

第七章 下扬州

下扬州之后发现《广陵散》未成绝响,

鉴真和尚身披金光,瘦削,眼含水波。

瘦西湖腰带是谁遗失的?屋檐上

一只彩绘风铃叮当了千年。

水流过。长江与运河交叉着流过。

扬州不仅扬波,也是道路、堤岸与味蕾;

是虹桥修禊,画家们怪诞而狂放的笔触。

水流过。财富、音韵与方言同时流过

货轮在江面留下航迹,直到被风抚平,

并融入最后一抹绚烂的晚霞。

这是什么语言?如同河流汇合,你中有我。

个园、孟城驿与淮扬菜系,长江天际流;

这里宜清风、宜月色、宜微雨、宜老饕。

扬州,水网般的道路,繁忙的河岸。

船只如警觉的鱼鹰,眼神锐利:

“一个流动中的城市就是流动本身。”

投子寺钟声,望海庙梵音,古运盐河

岸低水阔。路上有人轻声地问起:

“扬州是画舫,还是它周边的水?”

第八章 太仓,六国码头

观光客声浪拍岸,这些新人类。红色吊塔

伸出夸父的手,握住集装箱的“耳环”。

“九桅帆船如何完成传说的航行?”

水面开阔,怀疑论者总是渴望真相。

又有谁,想起郑和当年走到船舷

微笑地注视着晕船的北方扈从,

海船列阵,从太仓出发……

在这里,江水变得宁静。庞大的船队

留下空无,如同时间疾驰而去

留下神秘的马镫。

之后是商贸,是漕运,是货物之便。浏河口

船只云集,“蛮商夷贾”都来这六国码头,

港口弥漫着龙涎香、朱砂与胡椒的气味,

一个交往频繁的时代

散发出难以形容的混合气息。

“过洋牵星术”因卫星导航而搁置,

那些船首的眼睛,却一刻也没合上。

妈祖与铜缸中的荷花争艳,天妃宫

一粒白色苔米试图去拯救

神话的沉船,于万里之外。

长江成为休假中的航行者,

一个来自格拉丹东的水手。

第九章 外滩传奇

黄浦江堤岸的拍击抵消了恐惧,

渡轮上压低的喇叭扩散乡思。

没有一朵云不经过渲染就能过江,

太阳、船体和吊塔组成“新星系”。

大上海不是没有“前世记忆”,

只是没人勇于说出祖辈的群山。

由幕墙、大理石和街灯组合的

情景,远比鸡尾酒复杂绵长。

黄浦江的安慰,是海关的时针

与江堤上出神者构成醒豁的符号;

是化工厂改建之后的残余气味,

漂移到淮海路花园,与丁香同眠。

没有一条江包含如此多事物,

“长江流日夜,世界刻刻新”。

噢,天际线!噢,记忆中的动荡!

迁移或逃逸,携手,相拥,挥泪,

没有一个人能在离开上海时,

不到外滩逡巡一次,或逗留片刻。

霓虹灯下的巴士、水影与建筑,

总是将旗袍包缝、滚边或整熨一番。

黄浦江,将大上海劈成两半,

像一把锋利的剪刀裁量东方。

在那些领航员的微妙感觉里,

置身吴淞口,等于甲虫被裹在琥珀中,

他们目睹黄浦江那些灰青色水流

长江夹杂泥沙的黄褐色浪涛,

与东海浅绿色波澜,互为激荡,

在时间的深处合拢又绽放……

(选自《诗刊》2021 年9 月号上半月刊)

猜你喜欢
长江
长江掠影
“鲟”梦长江
熊长江
大疫
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新城
上海长江轮船公司船期表
守住视角
长江8号
作家的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