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硕士毕业生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2021-10-16 01:48林欣欣周凯亮陈先建李海哲陈孝春徐晖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弹性硕士医学

林欣欣,周凯亮,2,陈先建,李海哲,陈孝春,徐晖,2

1.温州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脊柱外科,浙江 温州 325027

就业焦虑主要是指毕业生在就业以及择业过程中,因自身心理条件和对就业问题认识不足而遭受各种困境,进而引起一系列消极情绪,从而造成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层面上的不良变化[1]。如果这些情绪没有及时得到疏导,轻则影响其学业和生活,重则可能导致抑郁,甚至轻生等心理和行为[2]。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其自身生活中可从社会关系中接受的精神、物质以及行为等层面上的帮助,被认为是个体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一种潜在资源。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体应对困难情境,提高个体的积极心理水平,在遇到逆境时能够及时帮助个体恢复正常状态,从而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3]。社会支持可以降低个体在应对生活应激事件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做出更为合适的决定[4]。心理弹性是个体在生活以及工作中遭受重大失败和挫折时能迅速进行良好心态调整和成功应对的一种个体能力品质[5]。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人遇到挫折时,其心理自我修复能力强,能调整状态积极应对,最终获得良好的适应性结果[6]。有研究认为社会支持程度以及心理弹性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前者可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来实现效应[4]。本研究分析医学硕士毕业生的社会焦虑水平,探讨社会支持对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上问卷以及现场派发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共派发并回收问卷168份,其中有效问卷144份。144例中男63例,女81例;学术型硕士生74例,专业型硕士生70例。

1.2 一般问卷 参考相关资料,根据研究目的,自行制定人口学资料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就业方向、专业方向、学历等。

1.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7]编制的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程度。此量表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社会支持水平总得分为量表10个条目累计得分(0~40分),分值越高提示社会支持水平越好。

1.4 心理弹性量表 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8]调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水平。此量表包含25个条目,包括坚韧性、自强性和乐观性三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0~4分分别表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心理弹性水平总得分为25个条目计算的分数之和,分值越高提示心理弹性水平越好。

1.5 就业焦虑量表 采用张晓琴[9]编制的《就业焦虑诊断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焦虑水平。此量表包含28个条目,包括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和面试焦虑4个维度。采用4级记分法,总得分越高提示就业焦虑水平越高。

1.6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连续性变量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对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差异 不同性别、培养方向、户籍所在地的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评分比较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硕士毕业生社会支持水平差异 女性医学硕士毕业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显著高于男性(t=-2.25,P<0.05),不同性别毕业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他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培养方向、不同户籍的医学硕士毕业生社会支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硕士毕业生社会支持评分比较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硕士毕业生心理弹性得分差异 男性医学硕士毕业生心理弹性水平总得分、坚韧性和力量性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但在乐观性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培养方向、不同户籍的医学硕士毕业生心理弹性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硕士毕业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4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就业焦虑的相关分析 医学硕士毕业生的社会支持各个分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得分之间,心理弹性各个分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得分之间,均存在统计学相关(r>0.60,P<0.01)。客观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20,P<0.01),而与就业焦虑呈负相关(r=-0.22,P<0.01);心理弹性水平与就业焦虑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1)。见表4。

表4 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就业焦虑的相关性分析(r值)

2.5 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宏中的Model4中介效应模型,对医学硕士毕业生心理弹性水平在就业焦虑与其所具备的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表5中的检验结果提示,医学研究生所具备的社会支持程度对其就业焦虑水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39,t=-5.01,P<0.001),同时其社会支持程度对心理弹性水平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50,t=7.11,P<0.001)。将心理弹性代入上述方程模型后发现,医学硕士毕业生心理弹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就业焦虑(β=-0.50,t=-5.90,P<0.001),而其社会支持程度不再能显著负向预测医学研究生的就业焦虑水平(β=-0.14,t=-1.73,P>0.05),提示该中介模型为完全中介,这表明医学研究生所具备的社会支持程度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影响个体就业焦虑水平,见图1。上述具体效应分解分析结果见表6,直接效应(-0.41)以及中介效应(-0.73)分别占总效应的36.28%、63.72%。

图1 心理弹性的中介模型

表5 心理弹性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6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3 讨论

3.1 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特点 本研究中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总分为(67.11±18.63)分,相较于国内其他大学生[10]处于偏高水平。研究显示,性别对就业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11]。受传统观念中性别歧视、社会公平以及一些工作性质的影响,女性在就业过程中承受着比男性更大的压力,其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性[12]。同时,女性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水平的影响,对就业过程的变故以及挫折更为敏感,从而在就业过程中相较男性可能表现出更多的焦虑等消极情绪。本研究显示,女性医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稍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在户籍方面,城市户籍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与农村户籍毕业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黄桂仙[10]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城市医疗资源过于饱和有关。本研究还发现,女性医学硕士毕业生的支持利用度水平明显高于男性,与既往研究[11]结果相似。我们认为不同性别的医学硕士毕业生社会支持水平的差异反映了传统文化因素对社会支持的影响,即社会传统观念对不同性别角色有不同的期望。一般认为,男性更具独立性,不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因此,女性依赖性会更强,对他人的社会支持比男性感受更深刻。

3.2 医学硕士毕业生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的关系 本研究分析结果提示,医学硕士毕业生所具备的社会支持程度、心理弹性水平与就业焦虑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具体表现为社会支持程度以及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毕业生展现出更低的就业焦虑水平。另外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缓解医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心理弹性的介导作用,降低就业焦虑水平,这与既往研究[11,13]结果相似。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常担心自己的专业找不到好工作,缺乏对自己的一个合理认知,加上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躁、恐慌、忧郁、紧张等焦虑情绪,此时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其焦虑感。

3.3 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医学硕士毕业生心理弹性水平在其所具备的社会支持程度与就业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医学硕士毕业生的社会支持能通过心理弹性的介导影响其就业焦虑水平。医学硕士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来自亲人、教师、同学、朋友等的支持,从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后者使其在遭遇就业困境时能迅速适应,以 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就业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受个体心理弹性水平和其所具备的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在强大的心理弹性和较高的社会支持之下就业焦虑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对于医学毕业生而言,医院招聘条件的提高以及近年来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使其更容易遭受各种压力和挫折,从而产生消极情绪。良好的心理弹性是保证医学硕士毕业生能够顺利完成就业,参加医师培训的重要条件。故针对医学硕士毕业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相关心理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医学硕士毕业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水平,对促进我国的卫生事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弹性硕士医学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