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以“城”之名发出邀约

2021-10-16 12:49金盛翔何乐乐
杭州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都市国际化杭州

金盛翔 何乐乐

五年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相聚杭州,决心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那一刻,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杭城。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杭州展现出的,远不止山明水清、晴好雨奇,厚重的历史和创新的活力,共同演绎了其独特的魅力。

而后,这座古老又充满朝气的城市,吹响了“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新号角。

城市国际化,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如果仅仅谈论与世界的联系,那么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杭州便开始走向了国际。彼时,杭州的丝绸、茶叶、漆器等商品,通过水路行销全球,为世人所喜爱。

13世纪的元代,意大利国际友人马可·波罗在游览杭州后盛赞:“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只此一句,令杭州蜚声海外数百年。

进入近现代,杭州也一直在国际上发声。1929年,杭州举办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当时各国考察团前来参观和洽谈;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许多人并不知晓,这份公报2月26日诞生于杭州。

改革开放至今,世界谈论杭州的机会就更多了。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电子商务、G20杭州峰会,还有明年即将举办的亚运会……

同样诞生于那一年代的,还有“城市国际化”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首次在国际上被提出,随着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进程,城市国际化已然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在人、财、物、信息及整体文化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的相互往来与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到国外的过程以及国际性城市的形成过程,主要包含城市职能国际化、城市运行机制与方式国际化和城市运行环境的国际化。

于杭州而言,近年来,越来越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愈加受到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不时擦肩而过的“洋面孔”,令其越来越有“国际范”。

早在2001年,杭州就提出推进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2004年,启动实施“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成为国内首个提出“旅游国际化”战略的城市;2008年,城市国际化战略被列为杭州城市发展“六大战略”之一;2012年,杭州提出将城市国际化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两大主抓手之一;2016年,《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杭州建设成为世界名城;2018年,《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从西湖免门票,到每年300万人次的“洋面孔”走进这座城市;从成为国际三大豪车——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国内第五大重地,到奢侈品品牌门店数量、国际连锁五星级酒店数量、高档餐饮场所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如今的杭州,还拥有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是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Top10;是生活品质之城,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是创新活力之城,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城市国际化,在这里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应时顺势促发展,这是杭州的选择。

从“杭州国际日”,到第19届亚运会

9月5日,恰逢G20杭州峰会闭幕五周年之际,第四届“杭州国际日”在钱塘江畔启幕。杭州,以“城”之名发出邀约,与广大国际友人一道共商共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开幕式上,科学家西湖计划全球发布、“钱江友谊使者”颁奖仪式、与国外城市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中国-中东欧国家智慧城市中心”正式揭牌……无一不彰显出,杭州一直以来的开放包容和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2018年,杭州以立法形式规定每年的9月5日,即G20杭州峰会闭幕日,永久设立为“杭州国际日”。这是全国第一部地方政府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工作立法,杭州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决心,可见一斑。

近年来,“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杭州;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挂牌一周年,全球中心仓等自贸成果落地;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面向前沿科学和前沿技术,招募了一批世界顶尖科研团队;国际化学校办学形式愈加丰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国际化医院评审工作扎实推进、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等涉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际机构、要素流动、人才汇集,杭州正奋力书写着城市国际化新的篇章。

与此同时,今年也是第19届杭州亚運会倒计时一周年。“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成为重中之重。

中国美术学院讲师任勇认为,国际性大事件是城市国际化指标之一。而国际性体育赛事,既是城市国际化传播的名片、城市服务标准国际化的标志、城市社会文明国际化的“窗口”,同时也是城市资源配置国际化的平台和城市文化国际化的“催化剂”,因此杭州必须借势亚运会赋能城市国际化发展。

如何借势亚运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近期,杭州制定出台了《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专项行动计划》,从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实施以“迎亚运、促开放、展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专项行动。

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涵盖国际赛会能级提升、国际投资贸易提升、国际城市魅力提升、国际公共服务提升及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五大方面。其中,国际赛会能级提升主要包括高水平办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加快引进国际顶级赛事品牌、打造高端国际会议目的地、实施会展业名展名企名馆“三名”工程、促进国际组织聚集等;国际投资贸易提升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设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加快建设数字贸易重要枢纽、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国际化政务和商务环境、加快国际化交通和物流枢纽建设等;国际城市魅力提升主要包括开展城市风貌美化工程、推进国际化标识系统建设、提升市民群众和窗口单位文明素质、策划推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等;国际公共服务提升主要包括加快教育国际化提质、提高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国际化宜居社区建设、优化国际人才服务管理等;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主要包括打造走在前列的国家级国际传播阵地、讲好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杭州故事、启动实施亚运国际传播行动、持续办好“杭州国际日”等。

下一步,建设世界爱情文化公园、启动国际化标识系统改造、推出首批亚运文化体验点、开展境外主流媒体杭州行、打造“杭州国际服务在线”平台……杭州走向世界的故事,还将不断上演。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概念,在国际上存在多套评价指标体系,但归根结底,最终是要将城市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什么是国际大都市?显著的国际地位、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水平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文化软实力,以及全球范围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杭州一直有一颗追求国际大都市的心,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提出“东方日内瓦”的愿景;20世纪90年代,杭州确定了现代化“强市名城”战略;进入新世纪后,又确定了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国际化路径;2015年后,杭州提升城市国际化综合能级的速度更是进一步加快……随之而来的,是杭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当前,杭州在东京大学城市排名中已成为亚洲准一线城市;但与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依旧差距明显,如在杭国际组织数量较少。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定位,要求杭州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从这一角度而言,杭州致力于打造成为万众瞩目的国际化城市,既是责任和义务,更是使命与担当。

另一方面,提升一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化城市,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国际化要素渐进积累、国际化水平螺旋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窗口期”,厚积薄发,以实现从“渐变提升”到“跳变跃升”的突破。

在城市国际化主题活动部署会上,杭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朱建明表示,要坚持内强实力和外树形象相结合,全方位打响城市品牌。内强实力,就是要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的软硬件水平,以赛兴城、以会促产、以文会友;外树形象,则关键在于提升杭州的全球叙事能力,积极挖掘一批向上向善的杭州故事,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杭州大气开放、精致和谐、厚重灵秀、勇立潮头的良好城市形象。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服务化与知识化特征日益显著,以及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面对新趋势、新挑战,杭州该如何放大效应、传递声音,将“外界关注度”转化为“杭州美誉度”,更好地建设国际大都市?既紧密依靠长三角的整体发展优势,又注重把握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或将成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在浙江大學建工学院教授杨建军看来,杭州最大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杭州在‘互联网+创新创业领域已取得初步优势,而‘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一定是未来城市发展先进性的体现。”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张卫良则认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只有国际化程度不同的大都市,杭州距离世界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确有差距,因此更要坚持扩大开放,紧紧围绕现代化,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向世界一流国际大都市学习。“国际大都市,不是自封的,是世界对你的认可。”

“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也就是会讲故事。城市之所以能够从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也离不开对自身城市特质的凝练与表达。”《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如是说。无论如何,我们需要讲好属于自己的“杭州故事”。

的确,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共同期待一个属于世界的杭州。

猜你喜欢
大都市国际化杭州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Battle for Bohemia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大都市
活动预告
City of Dreams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杭州旧影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