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性花园里绽放“快乐”与“信心”之花

2021-10-16 19:09钟文文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5期
关键词:家校合力问题学生快乐

钟文文

【摘要】“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不同的“问题”产生于复杂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如何有效转化“问题”学生?如何引导他们朝健康、文明、智慧、高雅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习性教育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习性教育、问题学生、家校合力、转化

每一位老师的教书生涯都会出现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当今师者,应更加关注“问题”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指明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学生的问题源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如何帮助他们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有效转化每一位“问题”学生?想必这是摆在很多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就以下两个教育事例来谈谈如何帮助、感化这两位“问题”学生。

在学生的心田里播撒快乐的种子

我教书第一年,担任一年级(1)班的英语教师。在第一节外教课上,小丽被邀请回答问题,她第一次接触外教老师,比较紧张,不知所措,继而嚎啕大哭。外教见状,轻声地问她哭的缘故。外教越是关心小丽,小丽越感悲伤。她怀拽书包,猛地一蹲,蜷缩在自己的座位底下。我赶紧上前与其他孩子们一同安慰她。有的同学给她递纸巾,有的同学抚摸安慰她。然而,小丽还是紧拽着书包,躲在角落里哭泣。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外教离开,小丽的情绪才逐渐平复。

从那以后,我平日会特别关注小丽同学的动态。她有很强的自尊心,在英语课上,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她积极表现,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假如她在整节课都未被点名提问,会以为自己得不到重视,黯然低头不作声,甚至趴在桌子上哭泣。各科老师也经常收到孩子们报告说小丽爱哭。

一天上午,小丽在与同学们玩耍时又哭了,她用脑袋撞击栏杆,哭喊说:“我不想活了,我好难过......”同学们向老师汇报无任何人欺负她,大家不知道她哭泣撞头的原因。当天下午,班主任接到小丽父亲的电话,其父在电话中大发雷霆,道述女儿回家后哭泣不止,不愿说原因,他认定女儿在校受人欺负。班主任说没有发生对小丽不利的事情,说她在校常有哭泣的现象,并问小丽父亲孩子是否曾经受过刺激。据班主任转述:小丽父亲在外经商,母亲在家相夫教子。小丽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经常抱着她失声痛哭,年幼的小丽目睹父亲时常悲伤流泪。我们认为小丽爱哭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为了改变其父的不良影响,我们三位主科老师与他约谈。谈话中了解到孩子的语数成绩一般,偏爱英语学科,在家中能自觉学习英语。生活上,家人满足小丽的任何要求,使她缺乏应有的自律和抗挫能力。

想要改变孩子的现状,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劝导小丽的父亲正视孩子问题的存在和转变关爱孩子的方式。要求家长勿在孩子面前流露负面情感,而要创设积极愉悦的家庭氛围,常带孩子参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要求小丽父亲要用心与孩子沟通,知晓她的心事, 培养她养成坚强乐观的性格。二是鼓励小丽多参与班集体活动。她喜欢学习英语,我在课上多给予她回答问题的机会和邀请她参加课内外活动。有次小丽误认自己在课上遭到“冷落”,我会在课后与她交谈,表扬她在课上的优异表现,告诉她每位同学在课上都有被提问和参与活动的机会。如果老师判断哪些孩子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回答问题的机会会留给不太明白的学生。我对小丽说:老师希望她能成为班里的小英语老师,并给她设定目标:她教會哪位同学明白某个难点,读懂某个句子,她与那位同学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小丽听了我给她设定的新目标,倍感自己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用,她十分开心。小丽渐渐地充满信心,不再因“吃醋”而表现得垂头丧气,践行了我对她的要求,更加认真学习,还帮扶“学困生”解答问题,见到外教小丽主动给她一个爱的拥抱。小丽的父亲也来电话说孩子一改往常安静,变得活泼可爱,愿与家人分享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感谢老师转变女儿。家长与老师表扬孩子既是爱,它的反应是孩子爱她成长的环境,爱她身边的人,爱她的学习,她会越来越自信。

小丽不仅进步很大,还有自己的理想。有一天,小丽问我:“Miss Zhong,我想要当科学家用英语怎么说?”我回答她的问题。小丽说:“I want to be a scientist.我要发明很多东西,为人类做贡献。”我告诉她,我为她的话语而惊喜,希望她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小丽得到我的表扬,满心欢喜。儿童时期是播种精神的时期,拥有理想的学生对未来有所憧憬,他们的精神世界更辽阔。我们应当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想象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中驰骋,为学生的梦想插上放飞的翅膀。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家长和教师以沟通、表扬和鼓励的方式逐渐感化像小丽这样的“问题”学生,我相信,他们将会用爱来回报生活,回报身边的每一个人。

用爱心和耐心来成就信心

2018年,我刚接手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正是想象、思维和情感发展的过渡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老师稍微批评,就感觉受到打击,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不稳定,继而产生的畏难心理、焦虑心理、抵触心理循环影响学习。

开学第一天,小威在英语课上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他看似一个“正常”的学生。 然而,这个孩子是我在这一年中最花时间和精力去教育的一个“问题”学生。

一周后,小威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他不仅爱无故起哄,出言不逊,为引起他人注意挑起事端,胡搅蛮缠,还在课上随意走动,席地而坐,毫无纪律可言。

我了解到,小威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发生争吵。母亲在外地工作,周末才有空回家,父亲早出晚归为了谋生计,小威的生活基本自理。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小威变得狂妄、好斗、厌学,还爱扰乱课堂纪律。

在一节课上,一同学经过小威的位置,小威故意伸出脚将她绊倒。这位同学站起身来与小威理论。小威露出“胜利”的邪笑,还抵赖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时,全班同学跟着起哄,课室乱得一团糟。我目睹了这一切,严厉地批评小威,要求他向这位同学道歉。四年级的孩子自尊心开始变强,面对老师的当众批评与指责都有自己的情绪。小威气的涨红了脸,用力把桌子推倒在地,接着一会儿爬教室的门和窗,一会儿躺在地上打滚儿发出怪叫声。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我因担心他的安全,课也很难继续上下去。当天下午,我约谈了小威和他的父亲,讲述了他在课上的行为,希望他知错能改。然而,小威不但不认错,还怒气地道出自己是因“报仇”才搞这场恶作剧。谈话期间,他推卸责任,谩骂其父,责怪我偏心,这次约谈陷入了僵局。从那以后,小威表现得更加叛逆,不服从管教,师生关系日益紧张,他的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老师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和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基于小威的情况,我与班主任两次约谈小威母子二人。第一次,小威大倒苦水,称其叛逆的原因仍是我“偏心,”还时常“冤枉”他。我听完他的话,再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告知他在课上应当以学习第一,同学之间的矛盾放到课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小威依然撅着嘴,完全听不进去。他的母亲火冒三丈,举起拳头要揍他。尽管他心有不服,却被吓得敢怒而不敢言。我们安抚好母子两人的情绪,我和气地向他道歉,并再与他沟通,他也保证不在课上与同学闹矛盾,扰乱课堂纪律。然而,第一次约谈的效果仅管用三天,小威又回到调皮好斗的状态。

第二次约谈,我们跟小威的母亲说,老师希望用好家校合力的方式有效地转化小威的现状。首先,父母改变教育孩子的观念。我们认为造成小威品行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他长期缺少家人的关爱和陪伴,家长要平衡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其次,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表扬不仅增强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明白应做对的事情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再次,父母应适情况包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犯错,家长应正面引导,找出错误的原因,耐心地帮他纠正错误。而不是孩子一犯错,长辈就揪着他一顿打骂。长此以往,这种过激的“教育”方式非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让他易产生逆反心理。另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起到榜样作用,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其正确的三观。比如,家长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尽可能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周末,父母与孩子一同做家务或参加娱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作为老师,我对小威的教育方式也做出一些改变。在课堂上,我多表扬鼓励他。当他有课堂违纪的行为,我尽量不点名批评,而是走到他的位置用肢体语言予以提醒或暗示。随着小学中段的孩子的情感生活不断丰富,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小威虽然捣乱课堂,作业做得潦草马虎,但他懂得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做老师的小助手。因此,班主任安排他当纪律委员。起初,小威还会犯错,我耐心地劝导他,说:纪律委员需有上进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同学们的信服,且愿意配合他管理班级。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威在行为表现上有了明显的改观。他已比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要求也变得相对严格。有几次,小威在课间与同学发生摩擦。上课铃一响,他意识到应回座位上做好课前准备,而不再因一时激动就与同学大打出手。小威的母亲与我保持联系,我及时向她反馈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每当孩子在校得到夸奖,我会告知小威的母亲,他一回到家又得到家长的表扬。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因此,表扬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赞赏和鼓励,不仅有助力于化解师生、亲子之间的矛盾,还唤醒孩子潜在的理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认可的能力。五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小威来到我的办公室,微笑地对我说:“钟老师,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做得不够好。我有信心今年能够在你面前有更好的表现。但很可惜,你不教我们了。”我告诉他,他有这样的觉悟,我倍感欣慰。但进步的表现不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而最终还是为了自身的成长。

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家校合力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指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顺应天性,培养习性,彰显人性。在“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以习性教育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引导他们成为健康、文明、智慧、高雅的人。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朵花,家长和老师不能因相信“花期不同”,所以盲目地“静待花开。”我们都应承担园丁的职责,用爱的露水浇灌每一朵花苞,把知识化成成长的养分,将教育化作和煦的阳光。相信通过我们的辛勤耕耘,每一朵花都有朝一日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习性花园里向阳而开。

[参考文献]

[1]叶德季.摭谈外在成长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的關系[J].基础教育参考,2013(12):72-73.

[2]宋丽平.表扬也是一门学问[J].小学科学:教师,2013(9):41-41.

[3]龙凌珠.浅谈四年级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83-84.

[4]孔平.小学中年段:孩子成长的关键期[J].辽宁教育,2017(15):17-18.

[5]贺维宏.浅谈新时期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J].名师在线,2020(14):72-73.

猜你喜欢
家校合力问题学生快乐
探究职校育人模式,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好习惯成就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