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资源调查

2021-10-18 11:35张卫国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样线山雀样点

张卫国 高 超 戴 红

(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黑龙江胜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黑河市南部,距黑河市区110km。南部、西部分别与孙吴县、嫩江市接壤,总面积6万公顷。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定面积的林间湿地和水域,在近几年春秋季有人见到白头鹤和东方白鹳个体活动,还有人反映见到一种黑色大鸟(疑似黑鹳),因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无法确认。此外,由于近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也可能发生变化,以往保护区有关鸟类资源的调查数据资料较陈旧和缺乏,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合理建设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因此,急需开展对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水禽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向世界自然基金会申请资助,拟开展“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水禽资源调查”项目,并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批准,在2017年春季开展了为期30天的春季鸟类调查。

1 调查方法

由于正值春季鸟类迁徙季节,因此,本次调查不仅局限于水禽调查,而扩大到其他小型鸟类和猛禽,包括春季迁徙鸟类。

1.1 调查方法

本次鸟类的种类调查采用10×42双筒望远镜和(20-60)×80单筒望远镜观察,长焦单反相机拍照,并根据野外观察和拍照结果和对照鸟类图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识别;分布现状调查采用野外样线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采用样线调查法,根据不同的生境类型和鸟类分布特点选取调查样线,每条样线长2—3km,样线宽度为25—50m,调查人员记录样线两侧或前方看到或听到的鸟类种类及数量,通过统计计算公式求出平均密度,根据适宜栖息地面积推算出种群数量或数量级。

1.2 样线布设

以胜山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森林植被(林相图)为背景,结合森林资源数据,划分红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河流、溪水生态系统,并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布局,划分为4个生境总体,(其中:核心区、缓冲区属于原始红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和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共2个生境总体)。在生境总体上分别按不同的生境类型(植被群落类型)进行抽样,布设样线24条(每条样线长度2km),样点16个。其中二门山水库样线3条,布设样点3个(相当于3条样线);二站林场样线4条,样点2个,三站林场样线4条,样点2个;胜山林场样线4条,样点3个;大岭林场样线5条,样点3个;平山林场样线4条,样点3个。访问调查结合样线和样点调查同时进行。总计布设样线、样点40条(个)。样带的单侧宽度设置为25m。样点观察半径设置为50—300m,观察时间为30分钟。调查时步行速度一般为2km/hr。

1.3 调查时间选择

遵照国家林业局《技术规程》要求和胜山保护区春季鸟类分布特点,调查时间选择在4月中旬和5月中旬,分两次进行,每次15天。调查选择在鸟类活动频繁的清晨和傍晚,时间为4—9时和16—18时。

1.4 样点调查

主要进行河流,、水库和养鱼池早春解冻后迁徙水禽调查,杜鹃科鸟类早春鸣叫调查,清晨或傍晚对鸟类鸣叫进行定点观测调查,调查农田、草甸、城镇分布的鸟类。

1.5 访问调查

走访经常上山的人员,主要进行稀少种调查。

1.6 记录表格设计

按照《技术规程》设计相关表格,规范调查内容,增加具有价值的信息记录。

1.7 记录方式

记录员根据另一位调查者报出的鸟类种类、数量、距离、栖息类型、栖息生境,观测时间记录在调查表格中,同时记录经纬度,以及鸟类出现的生境等信息;考虑森林郁闭度因素影响观测采用鸣叫声判别种类进行记录,记录听到的该种鸟的时间、距离、栖息生境、空中飞行、行为的个体(群体)数量;记录看到的鸟巢、破的蛋壳、羽毛,便于今后分析。

调查采用10×42双筒望远镜和(20-60)×80单筒望远镜观察,对不易鉴别种拟采用长焦单反相机拍照,并根据野外观察和拍照结果和对照鸟类图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识别,分辨鸟类鸣叫声音,进行必要的跟踪观测。

2 数据处理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调查访问法,对本次调查中直接观察记录到的物种,确定为真实记录物种,对于过去文献记载而本次调查未见到的物种,访问调查有记录的物种,确定为访问调查物种;对过去文献记载,本次调查和访问调查未记录的物种,则根据近年来的生境变化和物种变化情况,将不可能存在的物种从原有名录中删除,余下的物种按照可能有分布的物种处理,并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注意进行确认,依照客观准确、有理有据的原则对保护区鸟类名录进行最终的确认。

3 调查结果

3.1 鸟类区系特征

通过本次调查和近三年的监测数据,春季在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92种,隶属于17目39科,其中此次调查记录到的鸟类58种,隶属7目20科,其中有5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其中雁形目鸟类3种,隼形目5种,鹤形目1种,鸡形目3种,鸥形目2种,鸽形目2种,雨燕目1种,鴷形目3种,雀形目38种;其中雀形目种类最多,约占调查种类总数的65.5%。由于该保护区地处我国北方小兴安岭,在地理区划上介于大兴安岭亚区与小兴安岭亚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因此,该区鸟类分布特点是既有适应北方寒冷气候的典型物种,也有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的广布种,仅有少数南方物种,适应北方气候条件呈现季节性分布的规律性特征。鸟类中具有北方特色的种类较多,如松鸡科鸟类中的黑琴鸡(Lyrurus tetrix)、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猛禽中的许多种类如大鵟(Buteo hemilasius)、毛脚鵟(Buteo lagopus)、长尾林鸮(Strix uralensis)等,小型鸟类中如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us)、朱雀(Carpodacus crythrinus)、普通(Sitta europaea)等。该保护区虽然地处高纬度北方林区,冬季漫长而寒冷,但夏季却温暖湿润,是多种候鸟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因此,不同的季节鸟类的组成有较大变化,也就是说一年四季鸟类组成波动很大。在冬季尽管有一些留鸟和冬候鸟栖息活动,但与夏季比较却呈现种类贫乏,种群单调的特点。而在春夏季由于大多数候鸟的迁入繁殖,森林则呈现一片生机昂然,鸟类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均明显增多,尤其是一些适于温暖气候的南方型种类如苍鹭(Ardea cinerea)、戴胜(Upupa epops)、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普通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等,为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组成增添了南方色彩。

此次调查新记录种类有白枕鹤,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3.2 鸟类组成

根据春季实地调查统计,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组成有17目39科92种,占黑龙江省鸟类种数(390种)的23.59%,其中非雀形目鸟类分布有22科48种,占本次调查所见鸟类种数的52.17%,雀形目鸟类分布有17科44种,占自然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7.83%(见表1),还有II级保护鸟类5种。

表1 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居留型统计表

在保护区分布的17目38科92种鸟类中,含5种以上鸟类的有4科,鸭科(Anatidae)有8种,是种类最多的科,排在第二位的是雀科(Fringillidae)6种、排在第三位的是鹰科(Accipitridae)和莺科(Sylviidae),各有5种。

表2 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区系组成分析表

3.3 鸟类分布

胜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季节性变化比较大,冬季仅有一些留鸟和冬候鸟,不仅种类稀少,种群数量也偏低,由于江河冰封,森林原野白雪茫茫,仅有少数适应寒冷气候的鸟类栖息活动。春季随着大量候鸟的陆续迁来,鸟类种群呈现不稳定的波动阶段,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繁殖前期鸟类非常活跃,占区、觅偶、营巢鸣声不绝。夏季森林枝繁叶茂,江河灌丛水草丰盛,鸟类群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秋季鸟类数量最大,一些即将南迁的种群集结成群。由于候鸟的逐渐迁离,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秋季也是该区鸟类不稳定的波动时期。

在胜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中,有许多种类属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鸟类,是珍稀濒危物种。除此之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鸟类也较多,如雁鸭类、鸡形目鸟类等。有相当大一部分鸟类属农林益鸟,如鸮形目和隼形目12种,对控制森林和农田鼠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森林食虫鸟类,如各种啄木鸟、普通鳾、大山雀、灰喜鹊等,农田食虫益鸟主要有灰椋鸟、鹡鸰、家燕、金腰燕等,对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和防止农业虫害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还有一些鸟类,如猛禽和乌鸦等腐食性鸟类,可清除动物腐尸,保持自然环境清洁卫生。食谷鸟类可以取食农田杂草种子,帮助清除农田杂草。还有一些鸟类,如松鸦和星鸦等,可以传播树木种子,对林木自然更新起到促进作用。

3.4 种群密度和数量级

根据本次调查所得数据统计鸟类种群密度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次调查结果采用数量级描述种群数量。根据在样线上遇见鸟类的数量来确定数量级,分为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在样线(样点)调查中遇见该种类在20只以上,且在多条样线中见到者为优势种,遇见该种类在10—20只,且在2条以上样线见到者为常见种,遇见该种类为5—10只,仅在一条样线见到者为偶见种,遇见该种类为5只以下,为稀有种。据此,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中的优势种有:白眉鹀(见到400多只)、田鹀、白鹡鸰、松鸦、灰头鹀、喜鹊、灰喜鹊、小嘴乌鸦、普通鳾、家燕、金腰燕和树麻雀等。常见种有:普通秋沙鸭、绿头鸭、鸳鸯、花尾榛鸡、黑枕绿啄木鸟、黄雀、黄鹡鸰、白鹡鸰、沼泽山雀、褐头山雀、银喉长尾山雀、极北柳莺;环颈雉、山斑鸠、黑啄木鸟、红尾伯劳、大嘴乌鸦、红协蓝尾鸲、灰背鸫、灰雀、煤山雀、大山雀、黄喉鹀、黄胸鹀、三道眉草鹀、黄眉鹀。偶见种有:苍鹰、毛脚鵟、红脚隼、长尾林鸮、太平鸟、白喉针尾雨燕、白背啄木鸟、灰鹡鸰、北朱雀、鹪鹩、黄眉柳莺。稀有种有:草鹭、苍鹭、风头、黑琴鸡、鸭科的其他种类、其他猛禽类、鸮形目其他种类、鹬科以及其他种类。

4 鸟类与栖息地关系

不同的栖息地类型分布着不同的鸟类。

在红松针阔混交林中记录到鸟类15种:毛脚鵟、花尾榛鸡、黑枕绿啄木鸟、松鸦、褐头山雀、黑啄木鸟、煤山雀、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白喉针尾雨燕、山斑鸠、斑鸫、灰背鸫、极北柳莺、白眉鹀。其中白眉鹀、松鸦、褐头山雀、银喉长尾山雀为优势种。

在暗针叶林中记录到鸟类只有8种:苍鹰、花尾榛鸡、黑枕绿啄木鸟、山斑鸠、普通鳾、星鸦、煤山雀、银喉长尾山雀。

在河流水域中记录到鸟类有8种:绿头鸭、普通秋沙鸭、鸳鸯、凤头鸊鷉、罗纹鸭、斑嘴鸭、白眉鸭、白鹡鸰。

在草甸中记录到鸟类有8种:沼泽山雀、雉鸡、黄喉鹀、三道眉草鹀、小嘴乌鸦、喜鹊、红尾伯劳、太平鸟。

在农田附近记录到鸟类有8种:灰头鹀、白眉鹀、黄胸鹀、三道眉草鹀、雉鸡、喜鹊、小嘴乌鸦、灰鹡鸰。

在村屯附近记录到鸟类有7种:家燕、金腰燕、树麻雀、灰鹡鸰、小嘴乌鸦、毛脚鵟、喜鹊。

猜你喜欢
样线山雀样点
如果我的朋友来自稀奇古怪星球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最优土壤采样尺度选择研究①
样线法在北方基岩性海岛植被调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北长山岛为例
云南玉龙雪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的观测
可变距离样线法在浙闽沿海丘陵单元森林鸟类调查中的应用
农田灌溉用水量统计工作中的样点灌区选取方法研究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家有什么好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