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2021-10-18 09:44赵朝军韩娟邱文旭智春艳刘金秋
科技风 2021年28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赵朝军 韩娟 邱文旭 智春艳 刘金秋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设计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同时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将逐步实现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O41  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如图1。首先,教师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实验步骤等内容。其次,教师集合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给学生详细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最后,学生观察完实验操作步骤后,按照教师的演示步骤进行实验。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实验课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实验操作过程过于程序化,这种实验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验证性实验及经典物理实验内容偏多,设计性实验不足。这种知识体系下的实验教学,难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实验模式进行大胆创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本文提出一种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1]如图2。首先,教师提出设计实验[2]名称,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针对实验名称,并结合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自己通过阅读论文,查阅资料,网上搜集数据等形式确定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方案报告。当所有分组的学生完成实验方案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图2 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如果相关分组的同学实验方案[3]可行,则进入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参考预先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如果相关分组的同学实验方案不可行,则该组同学需要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待分组讨论合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按照实验方案操作实验[4]。

等待所有组别同学完成实验且处理实验数据后,每个组做好整个实验进程的PPT,进行分组答辩。答辩过程中,任意同学可以进行答辩环节提问。待整个答辩流程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和答辩环节的综合表现给出最后的总评成绩。

3 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实例

例如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先进行分组,分组后每个小组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收集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汇总后有多种实验方案。

第一个小组学生提出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学生设计了实验电路,先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连接好电路,设计好记录数据的表格,接着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实验记录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多次测量多组数据。当学生测量完数据后,紧接着进行数据处理。这时授课教师给该组学生分配一项任务,讨论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该组学生进行激烈讨论,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列表法和作图法[5],经过授课教师的指导,该组学生选择了作图法进行数据处理,但作图法结合了计算机软件,使得处理数据更加快速、高效。

当该组学生完成电路设计及数据测量和数据处理步骤后,授课教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一是如果实验室只提供电流表而不提供电压表,如何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6]。授课教师要求该组学生进一步讨论,最好能够设计出电路图。二是如果实验室只提供电压表而不提供电流表,如何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

第二个小组学生提出用直流电桥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在用该方法测定值电阻时,第二小组的同学又提出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连接,滑动触头两边对应的电阻记为R1和R2,电阻箱记为Rs,未知电阻记为Rx,检查电路无误后,设置不同的R1R2的数值,利用直接法的公式Rx=R1R2Rs计算未知电阻的阻值,最后将多个Rx的值求平均值,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紧接着交换未知电阻Rx和电阻箱Rs的值。第二种方法利用箱式电桥,连接好外围电源,外接电流表,在箱式电桥中设置R1R2的數值,利用直接法公式Rx=R1R2Rs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共测三次。第二小组同学在用自己搭建好的电路测试未知电阻时,闭合开关后出现若干故障。比如电流表的指针未偏转,比如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比如电源出现报警,这时授课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提示学生可能存在的原因,该让学生自己根据电路图及实物电路查找问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对电路的分析[7]能力。

当学生完成了整个实验的电路设计及电路连接和测量实验数据后,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电路中经常存在的故障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并反思自主设计实验教学[8]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一是要注意电路中是否存在短路现象,当存在此现象时,应该立刻关闭电源,重新回归到实验的电路图,认真分析电路的串、并联方式及分析清楚电路中的结点,主要是要分析清楚电流的流向。二是要注意电路中是否存在断路现象,当存在此现象时,学生也应立即切断电源,认真分析电路图,检查电路连接,必要时利用欧姆表等仪器判断电路中具体位置是否存在断路现象。这个过程中,有小组学生提出利用欧姆表判断电路中具体的断路位置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授课教师应该从最基本的理论讲起,给学生讲解该方法的原理,接着为学生亲自演示操作的方法,最后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原理及方法解决对应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注意连接电流表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而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四是要注意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分清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是分压式还是限流式,要熟悉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连接电路和限流式连接电路,大部分的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连接比较清楚,但是对分压式连接不一定清楚明白,所以授课教师要将分析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连接作为重点内容,详细地为学生分析电流的流向,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滑动变阻器分压式的连接。四是要注意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9]中,授课教师发现有些学生连接电路时电源依然打开,这样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五是要在电路连接完成后,测量前要先估测一下所需要的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所选择的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的量程不能过大或者过小。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依托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 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微课在分光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构想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