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构建区域民办中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思考

2021-10-19 13:01洪亚楠黄月盈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3期
关键词:民办教师教科研民办学校

洪亚楠 黄月盈

【摘要】    基于“互联网+”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区域民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索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本文以广州地区为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民办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参与教研的困境,提出破解之道: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教师研训用一体专业发展共同体,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自组织、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模式,以常态化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有效提高民办教师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字】    民办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    “互联网+教育”

一、民办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训的现状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1.1广州市民办中小学和专任教师的基本情况

民办中小学(包括幼儿园、中职等)在基础教育学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也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陆续出台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等文件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广东省也制订了《关于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的实施办法》和《关于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不断优化和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广州市教育统计手册》[1],2019年广州市共有民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职等)共1721所,在全市中小学中占比约48.75%;民办学校专任教师5.12万名,在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占比约34.74%,参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广州市民办学校和民办专任教师在全市基础教育学段中无论是从总的数量上、还是从所占比例上来说,都是全市教师队伍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始终坚持在各级各类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指导下,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的管理和服务。《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要求各区將民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各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义务教育分类扶持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民办学校建立教师从教津贴和年金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由政府予以经费补助。2019年,广州市在广州开放大学设立了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全市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专业支持,这也是全国首个专门面向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设立的市一级教师发展中心。

1.2民办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训情况

教科研训工作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托,也是区域、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以广州市来看,民办学校教师参与教科研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甚理想。具体来看,有以下因素。

1.民办中小学教师流动性大,归属感少,参训条件差,参与教科研训意愿低。相较公办中小学来说,大部分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待遇和保障水平偏低,职业获得感低,据相关调查,民办幼儿园教师中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如有更好的机会、更高的收入一定会辞去幼儿园的工作岗位。[2]民办中小学中教师稳定性稍强于民办幼儿园,但是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均表示在工作的同时也在寻求其他更理性的工作机会。在这一形势下,民办学校往往不愿意为教师提供“额外”的培训和教研开支,也不支持教师外出参加省培、国培等高级别、长周期的培训,教师本人的培训、教科研意愿也偏低。近几年来,广州市民办教师参与市级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的比率虽然逐年增长,但始终低于公办学校。[3]

2.以广州地区为例,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基数较大,差异性强,不利于区域整体开展教科研训活动。如前所述,广州市目前有民办学校专任教师5.12万名,按照广东省相关政策要求,每年继续教育总量为460万人课次,这对教师继续教育和教研系统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从学段上说,民办学校同样涵盖了基础教育领域全学段和学科,在教师教科研训分层分类分岗的要求下,对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体系架构和平台资源架构基本等同于公办学校。从办学条件上说,民办学校差异性大,既有有国际性的、集团化的的“名校”,也有普惠性、公益性的学校。其中部分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老师总体上专业化发展水平偏低,学校受限于办学投入等因素,无法支撑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训工作。同时,民办学校的分类不同,各学校的生存竞争能力也各有不同,需要大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

3.针对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偏少,教师参与教研的意愿低。当下,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综合素养、跨学科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等核心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而当前对于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相对不足。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在办学机制、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着特殊性,更需要学术界和民办教师自身积极投身科研教研工作,在办学上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民办教育特点的民办教育发展路径,在教师个人发展上探索符合民办教育机制、适宜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二、基于“互联网+”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推动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2.1构建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美国学者乔治·西蒙斯提出了一种用于数字时代学习的理论观,即关联主义,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工作中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处理知识的能力。由学习组织和非人的知识节点来进行知识的建构,才是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所采取的主要形式[4]。“教育生态学”理论则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国学者克雷明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借助生态学系统原理和生态平衡原理,来处理教育大系统。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包含教师教科研训的理念和模式、技术平台和资源、教育管理和环境控制等要素,包含区域中教师、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技术企业等诸多参与者,可以视之为一个“生态体系” [5]。民办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视之为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中的一个子生态。

2.2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民办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思路

在广州长期的教师培训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远程教学及服务平台,通过“市-区-校”三级联动和“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可以通过区域一体化平台实施大规模、个性化的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模式已经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区域民办教师专业发展中,同样可以依托这一成熟的体系,同时针对民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在教研、科研中着重加强,使之更适宜他们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于新技术构建民办教师研修平台,支持教师研训用一体化的专业发展路径。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建设“互联网+”教师教育发展大平台,推进区域智慧教育研究,汇聚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智库。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自组织、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模式,以常态化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全方位提升广大民办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2.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等政府项目为抓手,赋予民办教师专业发展增加智慧化特色。广州市依托創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契机,以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2.0行动计划为抓手,建设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特色、线上线下相融合,集培训、研究、体验、展示、教学的功能一体的智慧教学创新实践师训中心,提升广大民办学校教师的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教学变革及应用的能力,全面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3.构建“学分银行”,打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建立、完善学时银行制度,打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立交桥,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城乡办学体系,借力教育主管部门,着力进行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对乡村学校和民办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的培养力度,精准帮扶乡村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广大民办学校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民办教师克服工学矛盾,开展乡村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民办学校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亟需政府统筹、全社会共同努力,克服目前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种种困难,提升民办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民办学校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本文力图从广州地区民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出发,借助信息时代新的学习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等理论视角,探索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区域民办教师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为区域民办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思路。

参  考  文  献

[1] 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教育统计手册 [R].广州:广州市教育局,2020(5).

[2]王惠琼,张进清.广西民办学前教育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基础教育研究,2019(5):18.

[3]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 2020年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民办中小学校调研报告[R].广州: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2020(12).

[4] 王竹立. 面向智能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新论[J]. 远程教育杂志,2017(3):4-7.

[5] 曾海,洪亚楠.关于区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生态的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9(4):70-71.

猜你喜欢
民办教师教科研民办学校
新民办教师进退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通过
我任民办教师工作时间能否计算为工龄并视同缴费年限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